水 乡 观 桥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水乡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就是石桥了。上海朱家角和浙江西塘水乡的石桥就很有代表性,一座座石桥,成了水乡河流连接的枢纽,织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让游客畅游其中,既感到扑朔迷离,又可登捷径近行。

人们驻足在桥上,看寂静的河水,看划过的蓬船,桥上的你也就成了画中的斑斓色彩。其不知,那脚下的石桥,大都始建于几百年前,属文物级的桥梁,我们踏在桥面那一级级台阶上,如同翻阅着一页页历史,感受着工匠们的聪明智慧、艰苦劳动和华夏文明。

   在这两个水乡,我看到的石桥有三种样式,一是石拱桥,二是石板桥,三是廊桥。拱桥,有的桥身弧度平缓,极富韵味,远望犹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有的桥身呈半圆弧度,与水中倒影成一轮圆月,一艘蓬船从月中划过,那圆月瞬间飘动起来。

石板桥的桥孔一般都呈倒梯形状。桥面、石阶、坡道及相接的道路皆石板铺砌,桥上两侧均有石制栏杆或栏板,或显得轻灵秀美或古朴典雅。

而唯一见到的一座廊桥,因时间关系没有到踏足桥上,只能留在相机的记忆里,甚为遗憾。廊桥在我们内陆比较少见,一般都是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

  观水乡的石桥,不难发现,桥虽有大小,但大同小异,有其共性。原来,明清时期对宅院、桥梁等建筑都制定了营造法等规定,对桥梁的建造形制与结构也有严格要求,称其为官式桥梁,以券桥为多,拱形券桥大致出自同一标准形式。

至于平板石桥,一般由民间建造或捐造,其形式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简单而实用,以方便出行。平板石桥的两边多为平民百姓所居住,而官桥一般都是通向繁华街道,两侧也多是官员府邸或富家豪宅,有的石桥原来还可能是大户人家庭院的组成部分呢。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朱家角的放生桥。它全长70.8米,宽5.8米,五孔四墩,这是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明隆庆五年(1571)寺僧募款造桥,并规定桥下只能放生鱼鳖,不能撒网捕鱼。1814年寺僧又募款重建。

放生桥桥身造型空灵,线条明快,雄伟而又轻巧,稳重而秀丽,将建筑美与结构美融为一体,是高度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此桥用有弧度的花岗石发喧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只有很小的间隙,从那细细的石缝中还能看到白白的灰浆。

据资料记载,古代建桥的灰浆是非常讲究的,由熟石灰、河沙、黄土按比例调和,加入糯米粳、猕猴桃等藤本植物茎、皮和髓压榨的胶质和匀,干后特别坚固,永不损坏,古时这种灰浆也用于襄墓及贮水池建造。从照片上看,白色灰缝虽历经200年还清晰可见,大概也采用了这种古时称之为“三合土”的灰浆。

  放生桥拱券很薄,拱脚也极小,为保持拱圈的稳定,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在中间最大的桥孔上外露分布着四根石条,是贯通桥面的横向联系石条,起到了平衡压力、保持稳定的作用。一般大一点的独孔桥也铺设了这种贯通桥面的横向石条,可能这也是官桥建筑的要求吧。

更别具一格的是,紧挨着放生桥南头有两座用长廊连接起来的小憩亭,与放生桥融为一体。小憩亭顶铺着小青瓦,脊檐角高高翘起,像展翅的飞燕,给人以动感。桥、亭、廊设计奇巧多姿,玲珑剔透,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坐在亭下,望着河水中流动的蓬船和桥上穿梭的游人,别有一番情趣。亭边还立有四块石碑,大概是碑记或诗词歌赋,赞美这仙境般的美景,只可惜没有仔细欣赏,又留下一个遗憾。

  水乡的石桥众多,大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在那没有机械设备和钢筋水泥的时代是怎么架设并使其牢固的呢?根据古代建桥的记载,一般石条都是在旺水季节,利用水位的涨落及船舱内荷载的增减,藉此将石梁石板架设在桥墩上,这和现代的浮运架桥的方法基本相同。

在桥的内部也有一些连接和稳固的结构,一般拱石之间,都以铁鼓互相接合联络,这种方法比较普遍,也有于拱石上琢为石榫,使之拱石犬牙交错相衔接。我们虽不见其建桥场景和内部构造,但古人造桥的方法却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这种聪明智慧不仅体现在建桥上,也体现在桥文化上。这些形态各异的石桥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大多数拱桥在桥孔的两面、两侧都撰有楹联,更增添了桥的文化内涵。由于岁月久深,有些桥上的楹联已辨认不出字体,甚为可惜。

有些桥身上虽然也有许多风化痕迹,但这些楹联却清晰可见。有一拱桥一侧楹联是: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度水中天。刻画了行人过桥时一种自然的美丽景象。另一侧的楹联是:船花碧玉环中过,入步彩虹罗上行。这两句不但描绘了彩船载着少女从月拱桥下穿行,也描绘了行人如同在彩虹上漫步。其中下联入步彩虹罗上行的后三个字经岁月的侵蚀,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罗上行”是我根据楹联词性对仗规律对上去的,不知是否合原义,请老师们教正。

朱家角、西塘之所以桥多,是因为河道纵横,村落大都依水而建,构成两街夹河或沿河并行、前街后河等多种布局形式,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梁就是河网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它自然有机地把街道、水巷织在一起,划分成不同的空间层次,给河景以节奏感、韵律感和特有的艺术风貌。那一个个桥孔犹如一个个取景框,从这里透出去,可以看到舟楫穿梭,橹声欸乃,倒影浮荡,各色美景尽收眼底。

江南水乡因拱桥而彰显特色,孔影如一轮明月朦朦胧胧,时隐时现,有时寂静着,有时晃动着,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9.2万篇内容 78.0万人参与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

  • 中国四大名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是为了跨越障碍而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桥的故乡,有着"桥的国度"之称.桥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距离越来越近,它连接着我们的生活与心灵,使我们的生活发生 ...

  • 万善石桥赏析

    万善石桥是吉林省境内第一座公路桥梁,也是吉林省唯一一座规模较大.保存完整.年代久远的石质拱桥,她承担了近百年的交通重担,开辟了吉林省公路桥梁的先河,在吉林省的交通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石桥的修筑过程 ...

  • 万善石桥解说词

    万善石桥位于扶余北部的长春岭镇石桥村东,横跨贾津沟(现代通称),为三孔拱式石桥.万善石桥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吉林省内最早的一座公路石拱桥.1985年扶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 ...

  • 中水桥村观桥记

    每年七夕节,是天上牛郎会见织女的大喜日子,也是一个关于桥的美丽传说. 天上的桥,只有一座.地上的桥,是无数座. 桥,还可以是一种地理标志与地名标识. 为寻找古诗中的"小桥流水",我 ...

  • 观桥 文/缄默

    观桥 文/缄默 --因工作原因暂住浦口区,来往于南京长江大桥 天上长桥,人间落虹,跨天堑而通途,连南北而相络.守京沪之门户,扼吴越之要冲.紫金琅琊对望,淮阴江阴相向.溯江而上可达荆楚腹地以占天府;顺流 ...

  • 375、葑门外荡荡乎水高高乎桥

    375.葑门外荡荡乎水高高乎桥 X 苏州城最重要的两个城门,一个是阊门一个是葑门.阊门是大运河的进口处,北方进入苏州的主要通道.葑门是大运河的出口处,苏州去南方必定要走葑门,运河水也是从葑门流出,经觅 ...

  • 【残桥】为君奏一曲梁祝 水断残桥有似无

    残桥 承让;贾昱 - 残桥 残桥-贾昱 我看见湖面如镜流水似寒 又看见日落西山愁心似蚕 似蚕 似蚕 泪漫漫 花间的良人眸中怜情满满 她的眼中已无人能再相伴 怎么办 这么烦 你走的那个夜晚 我的心变成两 ...

  • 悲乎!名士之乡 ——观全国诗歌大赛有感

    小城四海人同仰,名士之乡吾故乡. 书圣挥毫流曲水,诗神题壁断肝肠. 奇才泼墨垂千古,斗士投枪照越光. 何以会中缺一位,迷茫不解费思量.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期正在重播,作为在儿时就喜好文学特别是诗词的我, ...

  • 贵阳乌当下坝乡普渡桥

    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大山村普渡桥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17年5月29日 普渡桥,位于下坝乡普渡河与南明河下游交汇处,为单孔石拱平桥,桥长24米,宽7米,中跨20米,高17米.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 ...

  • 殷德杰 | ​淯水河畔观大潮 ——《观潮》序言

    淯水河畔观大潮 --<观潮>序言 文|殷德杰 <观潮>是一部散文集,更确切地说,是用生活阅历和情感浸润而成.又富有哲理意味的杂文集. 作者育潮是一个很勤奋的人,学生时代就离开生 ...

  • 【寻根寻亲】湖南省湘乡市育塅乡轧桥村文氏寻亲

    热门 文章 精彩文章推荐  欢迎阅读 [文氏溯源]湖南省九府四州文氏源流概况 [湖南通谱]湖南各地文氏字辈对照表 [寻根寻亲]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文氏寻亲 [寻根寻亲]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文氏寻亲 [寻根 ...

  • 毛少龙 |梦 幻 水 乡

    毛少龙|梦幻 水 乡 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端详你的容颜: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跳在你的胸前.噢,下新,我回来了,我卸下一身尘埃,心儿在地面上匍匐前行,轻嗅你,每一寸肌肤,醉了,在你那五彩斑斓里,缠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