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导演的快车道,从B站发车?

导语:初出茅庐的电影新人,无法获取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创作资金,如何快速开启自己的导演之路?

从今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中,我们看到了数十部华语新片的集体亮相,其中有十分规范的院线作品,但也有很多令人惊喜的来自独立创作者的表达,例如已经举办了两届的FIRST超短片单元中,就有众多低成本、形态多样的“野生”作品,其中一些还是出自B站UP主之手,例如这次超短片单元获奖的“185同学”。

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年轻视频创作者并不少,一些甚至已经具备鲜明的个人影像风格。做UP主,或许会成为年轻创作者走上导演之路的一条快车道。

工业体系中,华语电影面临困境

8月10日,著名导演谢飞在网络发布文章:从FIRST青年影展看片谈到《重视电影的文学价值》,其中他提到,“导演的职业造成我们把许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找剧本、拉资金、制片、处理合作关系等等繁杂事务活动之上;而且拍片题材不断变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再聪明、再有才华的导演,也很难像作家或剧作者那样沉静下来,长久地观察、体验、分析生活中的人与事,细致、从容地构思、想象、打磨作品。”由此,谢飞导演呼唤对电影文学性的重视,也是对传统和基础的回归。

这里提到了现在中国电影制作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传统工业体系的过度依赖。

如今能在电影节展亮相的大部分长片作品,制作成本都已趋向于工业化的昂贵,导演与出品方面临共同的回收资本压力,同时,还要面对网络上以豆瓣等平台为代表的,来自严苛观众的评价考验。

在中国传统的影视工业体系里,成为导演经过科班专业训练可能仍是主流的约定俗成,而拍电影需要漫长的投入周期,条条框框束缚太多,相信也使得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难以得到施展。
中国电影学术泰斗周传基是低成本创作的坚决拥护者,他曾发表经典的对比论述:“聪明人拍低成本片,智慧的人拍无成本的片,笨蛋才拍大片。”
周传基|如果你想自学会拍电影
今年FIRST最佳影片《最后的告别》导演之前从事保安工作,与朋友们凑齐低成本完成拍摄,仍然实现艺术上的成就。

草根和野生导演异军突起

据凡影·画外hoWide“2019-2020中国影视行业青年创作者生态调查报告”显示:40%青年导演没有经历过全日制的导演培训,首部作品制作费用从10万到100万不等,拍完的片子首发38%在网络平台。
今年的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入围的所有作品均直接在B站上线。来自B站的UP主“185同学”(张一卿)凭借作品《嘣》Bang,获得超短片单元“bilibili人气大奖”。
一年前的8月,张一卿通过自己的bilibili账号发布了名为《我攥着1685元坐上了去西藏的火车》的视频作品,其中记录了她在高考复读失败后,独自踏上前往西藏做义工以及自我疗愈之旅的经过,目前这条视频已经拥有366万的点击量,创作频率稳定的张一卿在bilibili平台也已累计拥有38.5万的粉丝。
通过在B站无拘无束的创作,张一卿收获了另一种成功,在影展她收获到更多元的创作视角,也获得了一个更宽阔的创作世界。
UP主“qw0aszx”,导演方天宇在今年同样入围了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他的短片《寻找Noel》视角独特,是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在豆瓣评分最高的作品。此前导筒也已对方天宇进行了本片的专访::自由,多元,创新,与超短片一同抵达未来
方天宇喜爱围绕日常展开的摄影和低成本的电影创作,1996年出生的他已经完成了十几部短片,他的作品多为实验电影与纪录片的结合。目前正在拍摄关于杭州城内被遗忘地点的实验纪录片“遗弃景观”系列。
短片《寻找Noel》的简介中写道:“在对上世纪的家庭录像素材进行影像考古时,为了得到一位外国人在我的家乡杭州所拍摄影像的授权,我踏上了通过网络搜寻找到他联系。”
关于本片的创作初衷,方天宇阐释道:“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要立刻做一个短片出来,只是想着将搜寻Noel的过程与资料整理一下。但在搜索发现了他去世的消息后,我才有了先一定要做一个短片来纪念他的念头。”
从方天宇在B站发布的全球优秀的小众实验电影作品,以及他个人坚持不懈创作的短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研究影像与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对于创作者和观看者来说,B站都是一个绝对属于年轻人的世界。对创作而言,他们没有被科班系统僵化思维,可以从生活的点滴出发,发掘和记录纯粹的人生惊喜片段,草根导演异军突起,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一条新导演的快车道

在野生创作和专业作品界限日渐模糊的当下,B站慢慢成为青年创作者在导演之路上的一条新的快车道。
作为网络红人朱一旦曾经的短视频导演、编剧、配音,张策在与朱一旦分道扬镳时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刚刚离开朱一旦时,很多人找到张策帮忙做人设,开价数百万,一次性付款,甚至还有老板出价2000万,希望打造一个类似朱一旦的IP。
张策对短视频的僵化套路已失去创作冲动,他选择在B站开通了新账号,取名“导演小策”,“作为一名导演,我就要用新的语言,新的形式,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脱离原来创作模式并不容易。一开始,张策选择拉来亲朋好友拍摄各种各样的短片,但并没有取得快速成效,他明显的低谷期是在2020年末,第一次尝试古装戏《马小策梦游江湖》,因剧本撰写过于仓促,成片效果并不理想。
2021年春节前夕,B站工作人员联系张策,问有没有兴趣合作《拜年纪》项目。张策手里正好有一个《七姑八姨》的剧本,写了四位妈妈聚在一桌打麻将,互相攀比自己的孩子,因为疫情,他们无法回家过年,聊到最后,才发现四个孩子代表了四类人,分别是普通员工、医生、警察、留学生。
B站工作人员一看,很快通过了剧本,张策立马开始筹备。从选角,试镜,剧本创作一步步进行,到最后实拍,张策在一天之内结束了本片的拍摄。
意外的是,这期长达十分钟的视频,大年初三在B站发布,随后冲上热门第一,最终播放量630多万,单条视频涨粉十几万。
张策由此将《七姑八姨》发展成了一个系列。连续拍了十余条后,他逐渐摸索到了一种新模式——借用经典电影的结构或片段,加入新点子,与淄博的风土人情相结合。这些普通大爷大妈演绎的乡土故事在B站迅速获得了观众认可。有粉丝评价,“把经典桥段安排在大爷大妈身上,制造乡土文化和高大上之间的的反差感,同时带来了幽默和荒诞。”
“《七姑八姨》是拯救我的一个片子。”张策说,这也帮他确定,可以做一名“三线城市的二流导演”,在淄博这片江湖,贴近人情世故,找到好的故事。
像张策这样非科班背景和产业化运作的草根导演,在B站,找到了自由发挥创意和想法的阵地。同时相比电影要等上映开分,在B站上可以获得更直接即时的反馈,也让创作者可以反复尝试、打磨自己,不断提高和创新。
B站特有的内容生态可以作为创作者们的支撑,从1分钟的竖屏小视频到10-15分钟的横屏短片,再到时长更久一些的系列剧集,直至90-120分钟的影片,在B站都已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这也为影像创作者们提供了一条完整的成长路径。
一分钟讲一个故事的意识流UP主“葵的精神世界”
视频化浪潮不断掀起,内容更新迭代速度极快的影像时代,更加自由,便捷,低成本的创作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对影视内容生产奠定方向和基调。
得益于信息接收方式、硬件设备等层面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相比前几代人普遍更具有视频化思维,B站这样的平台又为他们用视频创作去表达提供了机会。
如果你也怀有一个导演梦,拿起身边的设备,可以对准自己正在做饭的母亲,正在下棋的父亲,正在玩耍的爱犬,正在热恋中的朋友,或是眼前任何触动你的人与事,切身感受随时随地创作,以及与生活真正交织融合的美好状态,属于你的电影之路也许也会悄然开启。
导筒 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系列报道
📎暗流涌动的香港街头,捍卫底层民众的最后尊严
📎短小精悍的5分钟,如何用手机拍出获奖短片
📎豆瓣开分8.2,中国纪录片旗手正式回归
📎今夜,祝福西宁,祝福中国纪录片
📎自由,多元,创新,与超短片一同抵达未来
📎创作,实验,长短互文 | 一部电影究竟如何诞生
📎拒绝“自我他者化”,探寻影像的混沌边界
📎张艾嘉 | 我的电影人生
📎跟随这部处女作,走进南方小镇三代女性的羁绊错离

📎电影,言者无罪,愿“技术原因”不再出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