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之【唐步祺医案】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之【唐步祺医案】

【唐步祺医案】
庸步棋(1917一2004),四川永川县人,火神派代表医家。1941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祖父蓉生公以医闻于世,私淑郑钦安。唐氏幼承庭训,习郑氏之学,后又游学于伤寒学家吴棹仙之门,问难于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任应秋先生。终身钻研火神派学术思想,行医半个多世纪,精于伤寒与郑钦安学术思想,善于应用大剂附子、姜、桂,称“附子为热药之冠”,屡起沉疴,世誉“唐火神”,为经典火神派医家代表。
唐氏服膺郑钦安之学,毕生研究、传承火神派学说,致力于郑钦安医学著作的阐释研究,曾几次走访郑氏嫡孙及其亲属,历时15年将《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及《伤寒恒论》三书阐释完成,先后付梓。后又将三书统一体例,合为一本,定名为《郑钦安医书阐释》,1996年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由该社修订出版。各书“深受海内外医家赞赏,不仅国内幕名者上门求教络绎不绝,还远及欧、澳二洲,同道3次相邀讲学授业”。该书对郑氏原著精勘细校、订正错讹,按节进行阐释,并融入其心得体会,附有其案例约40个。在该书的序、跋文中,唐氏对郑氏学说作了初步的整理,认为郑钦安的理论,“贯穿以阴阳为总纲,万病不出六经宗旨,不出一元真气的学术思想。特重阳虚阴盛之阐发,达到登峰造极。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以回阳救逆,拯人于危。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郑饮安医书阐释.唐序》)。这些都使该书成为研究、传承火神派的重要文献。就此而论,唐氏可谓用心最专,用力最勘,成绩最著,称得上火神派最忠实的传人。
唐氏另外著有《咳嗽之辨证论治》,1982年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曾选其23例医案,今再选其14例以飨读者,各案均出自《咳嗽之辨证论治》。
1.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续某,女,45岁,干部。面容水肿,色黄而黯。两眼无神,恶寒,两膝以下冰冷,如泡水中,通夜睡不暖,两腿随时发抖、抽搐,肌肉疼,气短 ,心累心跳,总觉精神不支,喜静坐而恶活动,胸部苦满,不思饮食,口虽干而不饮茶水,经期推迟,量少面色乌黑;平日易感冒,恶寒发热,喉管发痒即咳嗽喘促,吐白泡沫涎痰。注射青、链霉索,半月或1月告愈,不久又感冒咳喘,如此循环不已。近又感冒,咳嗽喘促吐痰,嘴唇乌白,满口津液。舌质淡红.苔黄白、脉浮紧而细。
此阳虚为病之本,阳虚卫外不固,不能抵抗风寒入侵,故易感冒。因感冒引起咳嗽喘促,亦不一定是慢性气管炎复发,此为肺有沉寒,外之风寒入而附之,发为咳喘,非清热解毒一类方药所能治。此为外感风寒,由太阳而入少阴之咳喘,法当温经散寒以平咳止喘,用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
麻黄9g,制附子31g,细辛3g,桂枝15g,干姜31g,甘草31g,苏叶12g,防风15g。此方服2剂,服第1剂时用童便引,使虚热下行,第2剂可不用。据云服第1剂后,咳喘大减。2剂咳平喘止。
点评: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唐氏所拟效方,组成:麻黄、制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甘草。
本方乃针对表里同病而拟。麻黄、桂枝,太阳证用药也;附子、干姜,少阴证用药也。恶寒发热,无汗而脉沉,是表里同病,故用麻黄以发汗解表,附子以温经扶阳,麻附配伍,可使体力增强而表邪易解,汗出表解而无损于心阳;且以细辛配麻黄,祛痰利水而治咳逆上气,配附子能温经散寒而除一切疼痛;桂枝辛温,能引营分之邪达于肌表;干姜辛烈温散,能祛寒邪。甘草之甘平,调和诸药,兼以润滑喉头气管。加入桂、姜、草三味,温通散寒之力更强,且有和中而顺接阴阳二气之效,且三味俱有治咳之功。故凡一切阳虚感寒之咳嗽、哮喘,皆能治之,并为治各种伤寒虚弱咳嗽、哮喘,以及因伤寒而引起之寒痛要方。
2.小儿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加麻黄/四逆汤加白术、茯苓
李某,男,3岁。小儿患咳嗽,已经月余,经医院检会诊断为百日咳,服药无效,一咳就连续一二十声,头倾胸曲,有时涕泪俱出,吐泡沫涎痰,出冷汗,喘促气紧,晚上尤甚,面色青白,唇乌黯。舌质淡红,苔白带微黄。此乃阳虚而寒重,以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
麻黄3g,制附子18g,细辛2g,桂枝3g,生姜15g,甘草15g。服药后喘咳有所减轻,但里寒重,必须扶阳以散寒止咳,四逆加麻黄汤治之:
制附子24g,干姜18g,炙甘草18g,麻黄6g。尽剂后咳喘更减,冷汗已敛,舌苔微黄已去,略现红润,涕泪俱无,四逆汤加味治之:
制附子24g,干姜18g,炙甘草18g,茯苓15g,白术15g。连服2剂,喘平咳止。嘱禁贪生冷瓜果,巩固疗效。
3.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去参加茯苓/姜桂苓夏汤
刘某,女,58岁,农民。素有咳喘病,每次发病严重,晚上不能平卧。此次发病、饮食减少。心累心跳,咳嗽气紧,吐白泡沫清痰.整夜不能安眠,全身强痛,背上及两脚冰冷,面容微红而现水肿,嘴唇乌白。舌苔黄腻,脉浮紧而细。此乃肺阳虚弱,复受寒邪侵袭。宜表里兼顾,温肺散寒以利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里用姜、桂温补肺气:
麻黄9g,制附子31g,细辛3g,桂枝31g,干姜31g,生姜62g,甘草
31g。服药1剂后,痛证悉除,咳喘减轻,已能平卧,继续用附子理中汤去人参加茯苓治之:
制附子31g,白术31g,干姜31g,茯苓24g,炙甘草31g。连进2剂,不复怕冷,咳喘大减。咳时右胁微胀痛,面容苍白无神,此肺阳偏虚。姜桂汤加味扶肺阳,肺阳旺而咳自愈:
生姜62g,桂枝31g,茯苓24g,半夏18g。尽剂后而咳嗽愈。
4.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加麻黄汤/甘草干姜汤/附子理中汤/附子生姜羊肉汤
高某,女,28岁,工人。自幼出麻疹后,即得气喘病,迄今20余年。平时怕冷,虽暑季炎热天亦穿长袖衣,晚上盖棉被,冬季通夜睡不暖,两脚冰冷。饮食不多,随时腹泻,有时呕吐清水。如气候变化则咳嗽而兼喘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服中、西药治疗,只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