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重要、很高级的思维,你可能还没真正理解
人人都以为自己懂得演化
一听到“演化”这个词,似乎人人都很懂,不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人是从古猿演化过来的,古猿又是从更加低等的动物演化过来的,这个早在我们中学课程就学过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很懂演化思维,就本文提出的观点和感悟,希望能多多指正,但是如果看完,发现自己也不太懂演化,那么我们可以以此共同开始演化。
我以前也觉得自己属于“很懂演化思维”,近期,本人一口气读了达尔文《物种起源》、马特·里德利《自下而上》、阿德里安·比赞《为什么世界不会失控》、尼尔·德格拉斯·泰森《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还参考了万维钢解读的《生命视角》、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我才发现仅仅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演化的认知是极其肤浅的,达尔文的演化思维并没有这么简单,而后来人对演化思维的发展更加精彩。
其实,达尔文并没有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的话。追根溯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自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严复的《天演论》,该书翻译自《进化论与伦理学》,而《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所著,他将达尔文的思想从生物学引申到社会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确很符合我们的常识,也一定程度反映的达尔文的思想,但是由于八个字在语言上过于精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演化的一些真实思想。
本篇是演化思维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先总结一下研究完演化思维后的 10 大感悟。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片面的,个体“竞争”只是局部,群体“合作共生”才是演化的关键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词优美,但是这句话突出了竞争,仿佛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要比所有人强才有机会留下来,当然这也是“懂王”奉行的法则,他现在的状况大家都清楚。
但是演化视角具有更大的格局,不仅看个体,更要看群体演化,在生态中“共生”才是演化的主题。
此外,人类基因中有多达 98% 的基因并没有实质作用,但是它们并没有被“劣汰”,它们也是“共生”的证据。
“共生”是演化的主题
2、演化不是混沌的,是一个物理现象
我们以为演化是无规律的,无法预计的,但是阿德里安·比赞颠覆了我的观念,他提出的“建构定律”(也有翻译叫“构造定律”),将演化的规律绑定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上。[3]
他的观点中,如果一个“流动结构系统”要继续存在,系统应该致力于将能量消耗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将消耗单位能量产生的熵提高到最大限度。
从此,我看到了演化=流动结构+能量耗散+熵增这样一个底层物理规律,在物理的视角下,演化并不是不可捉摸的。
看似混沌,实则各安其位
3、我们跟一条河流、一片海洋、一个星球/星系并没有本质区别!
我以前以为生命在于有机物的复制,但是从阿德里安·比暂的“建构定律”中,可以重新定义出一个广义的生命:只要能形成组织结构、通过消耗能量来流动的就是生命,这样,除了狭义的生命外,河流、海洋、地球、太阳、星系直至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原来,“大自然是有生命的”这句话并不是一个拟人手法,而是事实!
万物皆有生命
宇宙丰度最高的元素分别是氢、氦、氧、碳、氖、氮,除去化学性质极其不活跃的氦、氖,其他四大元素刚好就是组成我们生命的主要元素,这也说明了我们与宇宙的演化息息相关。[4]
4、奇迹不在于设计,而在于演化
我们招聘、合作,都希望找到“设计能力”强的人。但是演化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精妙的设计和我们赞叹的奇迹,并不是凭空创造的,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并不是虚幻的“设计能力”,而是能在上一个版本或前人的思路上改进并演化的能力。
世界上最成功、最实用、最重要的法律体系(英美的海洋法系)竟然没有执笔人,证明了复杂系统的设计其实不是设计,而是演化出来的。[2]
我们只要去深入调研,就会发现那些令人叹服的设计背后,都淘汰了大量不合适的设计思路。我们要关注的不是“灵机一动”的那个创意,而是“灵机一动”背后的迭代过程!
斐波那契螺旋线是演化出来的
我只能感叹:我们所见的非凡设计,都不过是“幸存者偏差”而已,这也包括我们自己本身。
5、如果你觉得你现在可有可无,是因为你没有“第六感”,你要么没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要么你没有“选择压”
在一个工作上做了 10 年也没有成为专家,这个尴尬怎么破?
“生态位”、“选择压”、“第六感”这三个概念来自于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生态位就是找到你所在岗位的生存要素,选择压是你在这个岗位生存所面临的压力,第六感则是这个生态位的超能力。[6]
“第六感”是演化出来的
你在你的专业上有“第六感”吗?如果没有,说明你还不是专家,那么请你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关注自己的选择压,“第六感”不是简单地学出来的,而是通过在生态位上施加选择压,演化出来的。
6、演化的世界没有对与错,只有运气好与不好
球队赢了是教练的功劳;企业赚钱了是因为CEO的领导力;历史改变了,是那些帝王将相的领导;目标没有达到总是因为哪里存在重大问题......
我们在事后分析以上事件时,总能一套一套的,但是,这些复杂系统并不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看到的所谓“因果”,不过是事后诸葛亮而已,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总是呈现“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的状态。[3]
你只能看到在当前这个世界你做的决策效果,却永远不知道在平行宇宙中,你的另外一个决策会是怎样的效果。
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你是贫穷还是富贵?
7、“完美”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意味着演化停止,生命也就停止了
完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完美”不过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这种静态思维的格局非常小。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在运动的,一旦有运动就会出现不完美的状态,而出现不完美的状态就会有演变,演化就这样永远运行下去,静止的完美不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你认为达到了“完美”,那么很可能会是一种悲哀的事情,因为这会导致演化的停止,也就是生命的停止。
因此,即使你想保持住当前的状态,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的免疫系统,每时每刻都在针对外界入侵的不同病毒形成不同的抗体,这样我们每天才能保持看似健康的身体。这就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桃皇后的经典句子:“你必须不断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8、我们的“出厂设置”,远远比预想的要多
我们看到贫穷的人,给予他们的是同情、怜悯,但往往在心理深处,会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因为你看到的是他们斤斤计较,无法延迟享乐的行为,你会感叹这种“穷人思维”的可耻。
事实上,富足环境下的应对策略和艰苦环境下的应对策略,其实都刻在每个人的基因里面,只是每个人的生存环境都不同,激活了不同的基因表达而已,也就是说,这些行为不过是我们的本能![5]
想象一下把你的所有财产剥夺,丢到与世隔绝的穷山区生活,你是否还能“从容不迫,有格局、有远见”?
我们以为“穷人思维”是后天教育的问题,但科学研究把“教育”从神坛上拉了下来。因此,不要做任何道德判断,以前人们视为正常的行为(例如奴隶、角斗场),到了今天会变成暴力、可耻的行为。
9、观念的本质是物质的,只有思考没有经历,那不是真正的认知
空谈演化,我们只会觉得它神乎其神,但是把演化与物理规律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够更加务实。
思想是抽象的,但是找遍我们的大脑,里面没有思想,只有额叶、结节、细胞、突触,那么谁决定了我们的思想?那是我们的学习、思考、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让大脑一步步把我们反复的经历,最终导致大脑物理结构的改变,才形成了观念。[2]
关于“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很多解释,但是从演化的视角,我们可以有一个很高级的解释:因为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刻在我们大脑里面的物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