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止呕祛痰: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植物半夏的块根。之所以叫半夏,乃《周礼》中有“五月半夏生”之句,按农历讲,四、五、六月为夏天,五月就是夏天的一半,此月采收,故此得名。与半夏同类的中药,还有天南星与禹白附,三者也都有着相同毒性。比较而言,半夏毒性较小,天南星与禹白附毒性稍大,故半夏多炮制后入药。炮制方法不同,有生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等之分。

一、功效应用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辛厚苦轻,阳中之阴药。归脾、胃、肺经。

功效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其特点尤善祛痰,降逆止呕,被医家誉为湿痰要药、寒湿呕吐要药。孙思邈言其为止呕圣药;张锡纯言其为降胃安冲之要药。

常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证的治疗。

半夏因其擅治各种“痰”邪之病,无论狭义之痰,还是广义之痰,所以应用极其广泛,且多以治疑难杂症、顽疾重症而著称。

半夏、南星可谓中药里一对至奇之药,有着诸多双向调节作用。二药即寒又温、即升又降、即润又燥、即散又敛,故常用其治各种疑难怪病。

金希聪先生曾总结,半夏与南星有八大双向调节功效,分别是:即主筋驰,又主筋张;即主疼痛,又主麻痹;即主失眠,又主多眠;即主腹泻,又主便秘;即主多尿,又主癃闭;即主肠紧,又主肠宽;即主贪食,又主厌食;即主多汗,又主无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

《药性论》:“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生者摩痈肿,除瘤瘿气。”

《本草刚目》:“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药类法象》:“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长沙药解》:“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

《本草备要》:“体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润。和胃健脾,补肝润肾,除湿化痰,发表开郁,下逆气,止烦呕,发音声,利水道,救暴卒。治咳逆头眩,痰厥头痛,眉棱骨痛,咽痛。胸胀。伤寒寒热,痰疟不眠。反胃吐食。散痞除瘿,消肿止汗。”

《医学衷中参西录》:“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能治胃气厥逆,吐血、衄血。”

二、配伍应用

1.用于脾不化湿、痰涎壅滞所致的痰多、咳嗽、气逆等证。半夏能燥湿化痰,并有止咳之功,乃治湿痰之要药。治湿痰证,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者,常配伍陈皮、茯苓等,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功,即治痰圣方二陈汤。本方所以取名“二陈”,是因半夏、陈皮乃中药“六陈”之二。

二陈汤为治痰之总剂,灵活加减,可治各种痰证。如治寒痰可佐以干姜、白芥子;治热痰可佐以黄芩、瓜蒌;治湿痰可佐以苍术、茯苓;治风痰可佐以南星、前胡;治痞痰可佐以枳实、白术。诸痰之病,唯燥痰非半夏所宜。

赵继宗言:“二陈治痰,世医执之。内有半夏,其性燥烈。若风寒湿食诸痰则相宜,至于劳痰、失血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

若治痰饮证,见颜面浮肿,痰液清稀或大量泡沫痰,咳而微喘者,常配伍细辛、干姜、五味子等温肺化饮之品,即小青龙汤。其中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之配伍,治风寒束肺之痰饮咳喘,用之多效如桴鼓;若病见热象,痰稠而色黄者,常配伍黄芩、知母、瓜蒌等清热化痰药,功效亦彰。

2.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半夏即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和胃。治寒饮呕吐,最常配伍生姜,即止呕圣方小半夏汤。其中半夏与生姜配伍,实为中药配伍之典范,生姜既能杀半夏之毒,又可增其止呕之力,可谓一举两得。

汪昂言:“半夏畏生姜,用之以制其毒,得姜而功愈彰。”

除治湿痰呕吐外,半夏还可以用于多种呕吐之病。如治胃虚呕吐,可配伍人参、白蜜等,即大半夏汤。

若治胃热呕吐,常配伍黄连、竹茹等,即温胆汤;还可配伍芦根、竹茹、批把叶等清胃止呕药。

若治单纯性胃寒呕吐,常配伍丁香、砂仁、良姜等温中止呕药。

若治脾胃气滞,常配伍藿香、豆蔻等化湿药。

若治饮食积滞,常配伍山楂、麦芽、神曲等消食药。

至于妊娠呕吐,有些医家畏半夏所谓毒性,不敢轻易应用,实际若辩证用药得当,亦可应用,常配伍苏梗、砂仁等理气安胎、和胃止呕之品。

此外,有人颠簸后或晕车船而出现呕吐,用半夏配伍生姜治疗,也常有很好疗效。

3.用于胸脘痞闷,梅核气,以及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证。半夏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功。治痰热互结所致的胸脘痞闷、呕吐等证,常配伍黄连、瓜蒌,即小陷胸汤。

若治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的梅核气证,无热象者,常配伍厚朴、苏叶、茯苓等,即半夏厚朴汤。

若治瘿瘤痰核,常配伍海藻、昆布、浙贝等软坚散结药。

今天,在各种肿瘤病的治疗中,半夏也是最常用中药之一。李可的攻癌夺命汤一、二号方中,皆重用生半夏。朱良春也认为,凡痰核症之顽缠者,非生半夏不为功。盖生者性味浑全,药效始宏,如五生饮,便是药性猛悍,攻病去邪之代表方剂。二位中医大师,在半夏的认识与应用上,可谓不谋而合。

半夏外用还可治痈疽发背及乳疮。可以生半夏研末,用鸡蛋清调敷患处。

4.用于失眠,便秘,急救等。半夏能燥湿和胃。治脾胃不和,卧不安眠,常配伍秫米(高粱米)和胃安神,有交通阴阳之功,即半夏秫米汤。

半夏与夏枯草配伍,亦有交通阴阳,改善睡眠之效。

医论曰:“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若治老人虚秘,古方有配伍硫磺之法,即《局方》半硫丸。

成无己言:“半夏辛散,行水气而润肾燥。”

半夏还可治吐衄诸症,不仅能降胃气,还有消瘀止血之功。凡吐衄之症,多从脾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降胃之药,尤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治吐衄常用此药。

张锡纯治因热胃气不降见吐衄者,常以半夏配伍代赭石、瓜蒌仁、白芍、竹茹、牛蒡子等,即寒降汤;若治因凉胃气不降而见吐衄者,常配伍代赭石、白术、干姜、山药、白芍等,即温降汤。

在古时半夏还可做急救之药,但今以很少再用。

葛生言:“凡遇五绝之病,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即活,盖取其能作嚏也。五绝,谓缢死、溺死、压死、魇死、产死也。”

5.《伤寒论》中半夏用法。仲景用半夏,承《内经》本意,多用其温中化饮,降逆止呕之功。如治伤寒寒热,常配伍柴胡、黄芩等,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方。

若治心下坚满,常用半夏温中下气逐饮,配伍瓜蒌、人参等。

若治心下痞硬坚满,常配伍黄连、瓜蒌薤白等,即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半夏泻心汤等方。

若治胸胀咳逆,呕逆,寒饮咳喘,常配伍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共奏下气逐饮化痰之功,即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等方。

若治咽喉肿痛,常配伍苦酒(醋)或甘草等涤痰开痹,即苦酒汤、半夏散等方。

若治寒痰阻络之咽痛,常配伍茯苓等,即半夏厚朴汤;若治火逆引起的咽喉肿痛,常配伍麦冬,即麦门冬汤。

若治肠鸣下利,常用半夏下气逐饮之功,配伍干姜、附子、生姜、旋覆花等,即旋覆代赭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附子粳米汤等方。

三、用法用量

半夏常入煎剂,少入丸散。也可做外用。病症不同,应用剂量也有很大区别,一般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若治急重之症,也可用至几十克以上。

凡大剂量应用半夏时,为求稳妥,可配伍以相同剂量生姜,以杀其毒,还能增强止呕化痰之功,实为良法。同时还可参照附子用法,久煎以去其毒性。

关于半夏毒性的问题,当重点参考仲景应用经验。《伤寒论》中用到半夏共有43方,其中内服37方,外用6方。无论内服外用,皆用生半夏,用水清洗后,即可入药,可供参考。然后世医家多畏其毒性,常炮制后应用。虽制后毒性有所减弱,但药力也大为降低,轻证初病,或可取效于一时,若遇重病痼疾,则很难取效。因此,很多中医大家,治顽疾重症时,常尊仲景之法而用生半夏。

李可用生半夏经验丰富,尤其治危急重症时,可做参考。若治一般病症,用制后的半夏,则比较稳妥。

李可言:“经方用半夏皆生用,汤洗可去其辛辣刺喉之弊,但汤洗也洗掉半夏稠黏润滑之液汁。《内经》言‘辛以润之’,此液汁手感滑溜,正是半夏温润的证明。故我从1961年起,凡用生半夏不汤洗,而以等量之鲜生姜同煮,制其辛辣,积48年之亲身体验,无害而有殊效。”

综上可知,生半夏确有毒性。一般病症,用制半夏即可,也较为稳妥。若治危急重症,为求药力雄厚,可参仲景用法,及后世诸多中医大家经验,用生半夏也可。

朱良春言:“生用固然有毒,但一经煎煮,则生者已熟,毒性大减,何害之有。”

半夏制法颇多,功效也有所差异。生而入药,即为生半夏,毒性大而药力也大。用生姜和明矾水炮制的为法半夏,偏于祛痰。法半夏再经生姜来制,叫姜半夏,偏于止呕。此外还有仙半夏、清半夏,磨碎后经过发酵,叫半夏曲,偏于健脾和胃。

一般法半夏最为常用,半夏曲、清半夏等温燥性小些,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比较适合。

张锡纯言:“药房因其有毒,皆用白矾水煮之,相制太过,毫无辛味,转多矾味,令人呕吐,即使清半夏亦有矾,以之利湿痰犹可,若以止呕吐及吐血、衄血,殊为非宜。愚治此等证,必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然后用之。然屡次淘之则力减,故须降分量加重也。”

四、应用注意

半夏性温而燥(李可不认同这种观点,认为与《内经》不符),故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等证当忌用或慎用。孕妇慎用。

自古有半夏反乌头之说,然治肿瘤等顽疾重症,又有诸多大医恒相配伍,取其相反相激、以毒攻毒之意,如五生饮。此乃中医学巅峰之学,初学者不可盲目效仿。

汪昂言:“古有三禁,血家、汗家、渴家忌之。然亦间有用之者。”

——中医实战笔记:21.1.19晚二稿

#中医实战笔记#

(0)

相关推荐

  • 解读旋覆代赭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旋覆代赭汤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旋覆代赭 ...

  • 半夏有毒,但是配伍得当能治各种心脏病

    大唐时,长安香积寺有一位法号行端的和尚,夜间上山砍柴回到寺庙后却突然成了哑巴. 寺内之人皆以为他中了邪魔,方丈听说后忙领众僧在佛前做道场,让佛祖为行端驱魔驱邪,但是却无济于事. 于是行端到长安城拜见名 ...

  • 辨证论治(九五)

    我们今天来学习胃虚停饮证,什么是胃虚停饮证呢?所谓胃虚停饮证就是我们人体的胃气虚寒,导致水液停滞在胃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胃虚停饮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1.主要就是脘腹的胀满.(胃里或者是肚子里 ...

  • 一个治疗湿痰的基础方及半夏用治湿痰,为何常与茯苓、陈皮配伍应用?

    一个治疗湿痰的基础方 二陈汤是个基础方,要注意它很多基本的配伍组合. 君药是半夏,擅长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臣药是陈皮.半夏.陈皮相配,是二陈汤里主体的基本结构,也是治痰常用的一个配伍组合. 半夏在这 ...

  • 《本草精荟》:祛痰排脓:桔梗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秋季采收品质较佳.常生用. 一.功效应用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功效能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其特点利肺气开胸膈,善祛痰止咳平喘,可做舟楫之 ...

  • 《本草精荟》:祛痰利咽:射干的功效与应用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以秋季采收为佳.晒干切片入药. 一.射干的功效: 射干味苦,寒.归肺经.功效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其特点善开痰结,治咽痹,被誉为" ...

  • 《本草精荟》:息风止痉:全蝎的功效与应用注意

    全蝎又叫全虫,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若只用其尾,则叫蝎尾.现多人工饲养,到成熟时,投入沸水中烫死,晒干入药.有清水全蝎与盐水全蝎之分. 一.全蝎的功效: 全蝎味辛,平:有毒.归肝经.功效能息风 ...

  • 《本草精荟》:降气止呕:旋覆花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头状花序.其全草又名金沸草.夏秋两季花蕾开放时采收,晒干.常生用或蜜炙用. 一.功效应用 旋覆花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能消痰行水,降气止呕.其特点善降 ...

  • 《本草精荟》:清痰止呕:竹茹的功效与应用

    竹茹在<金匮要略>中又叫竹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在一些文献里也叫竹二青,质地柔软,入药时卷成团用.四季皆可采收,以冬季为佳.常鲜用或晒干生用,或姜汁炒用. 一. ...

  • 《本草精荟》:化湿止呕:藿香的功效与应用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藿是豆类植物叶子的意思,藿香外形像豆类的叶,并有香气,故此得名.藿香有广藿香与藿香之分,功用基本一样,一般认为广藿香质量更好些.广藿香主产于广东,藿香全国大部分地区 ...

  • 《本草精荟》:接续筋骨:续断

    续断为山萝卜科草本植物续断的根.其能接续筋骨,故此得名.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以四川产者为佳,又叫川续断.入药常生用.酒炒或盐水炒用. 一.功效应用 续断味苦.甘.辛,微温. 功效能补肝肾,行血脉,续 ...

  • 《本草精荟》:活血舒筋:鸡血藤的功效与应用

    鸡血藤又叫血丁,为豆科藤本植物鸡血藤的藤茎.在新鲜的时候,将其藤茎割断,会有红色液体流出,像鸡血一样,因此得名.主产于广西.江西.福建.云南等地,多秋季采割,晒干后切片入药.常生用或熬制鸡血藤膏用. ...

  • 本草精荟,桑树四药,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一点资讯】

    桑叶是桑树之叶,经霜后采收质量为佳,故又叫霜桑叶,常晒干生用或炙用:桑枝是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时采收,去叶晒干入药,常切片生用或炒微黄用:桑椹是桑树的成熟果穗,也叫桑椹子,是果穗成熟时采收,常晒干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