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尽了中国千年茶道的苍老
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
放下一切琐碎的事情,留给自己一点时间,望着手中的茶,看茶叶在杯中慢慢地上下浮动,慢慢地舒展开来,茶叶在杯里浮浮沉沉。眼前好美,心好静,用心感受,轻轻地闭上双眼,属于自己的自 由空间,在此刻停留……
在光阴里,内质慢慢转变,褪去青涩。再品它,一袭泉水入壶,将其内涵发挥到极 致,茶香让人惊艳、滋味更是让人着迷。有茶的日子,有一种惬意,蕴隐于茶水中。 有一种共鸣,产生于沉浮间,有一种静雅,相向于清香上,若心入茶,茶不负人。
茶,蕴藏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它不但与历史同在,也是见证历史的万物之一。在不同的文明之下,茶都演绎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也附加了不同文化,只从茶杯注入一种时代的文化之后,茶不在是茶,而是一种时下的文化。
每一品,都具有十分的代表性,力求将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为此做出贡献的茶人也不少。比如唐代的陆羽,宋代的宋徽宗,明代的朱权,无论富贵平凡,古今对茶的一致痴迷,证明了茶、茶道的无限魅力。
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古代《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茶禅之道的精神,体现了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真谛。每一个人,都是一片茶叶。只有投入沸水,将小我提升为大我,将大我转化为无我,才能留下一份经久弥醇的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