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归一周说】深秋的第一杯奶茶,罚款98万的思考!

这恐怕是我在这个秋天见过代价最大的奶茶,罚款98万,不过企业还得庆幸海关的从轻处罚,没过100万的坎,否则就是失信企业。

胖剑PS:1、这恐怕是我今年见过的第一篇归类投稿

胖剑PS:2、今日起归类专栏开通,叫:归归一周说

本次罚款的原因,是由归类差错引起,在复盘这个案例前,先来看看一道奶茶的归类题:

港式奶茶,53%全脂奶粉、28%白砂糖、9.5%红小豆、9.5%红茶 ,净重53g/杯。

A.09.02

B.17.01

C.21.01

D.21.06

【答案】C

【解析】该商品仍属于以茶为基本成分的制品,符合21.01项下“茶制品”的描述,根据归类总规则一及六,建议其归入2101.2000。本题参考答案为选项C。

奶茶好喝,归类却不易,题目中的对错是无所谓,但在现实中归错很容易出现大麻烦,案例如下:

此处略去清单,看海关的归类分析:

关于茶粉的归类,海关在处罚决定书中已经详细说明,在此不多赘述,事情也不复杂,由归类引起的处罚案例在海关公示的处罚决定书中比比皆是,但造成这么大金额的补税与处罚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如下:

一、申报不实的认定

海关总署在2012年第2号行政解释明确了商品归类申报不实的认定情形,一旦认定为申报不实,将按照《海关行政处罚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定性处罚。具体情形如下思维导图。

对于归类来说,海关认为这是企业的事,企业认为这是关务的事,关务认为这是报关行的事,这些都是对归类存在的误区。

对于关务来说,特别是具体负责归类的,首先得问自己对归类到底懂了多少,税则号列申报不实有哪些情形,对归类产生的风险知道多少,所谓不是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否则就不是归类而是埋地雷。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专业的事得由专业的人负责,不是关务都得具体做归类事务,关务可以不懂归类,但企业不能不知归类的风险;不懂归类可以让懂的人去做;不知道风险那就不知道哪天会暴雷。

关于归类痛点怎么破,我客户说得对,即使可以90%的归对,但不会拿这10%的概率去冒风险。如果不想通过技术解决,那务必从制度流程上解决,一个商品编码确定,从商品信息源到编码确定,需要明确到具体的人员。每个环节至少还需要一个人进行审核。通俗的说,一人不归类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二、归类中的累积风险(大金额与大税差)

一个错误,三年追查,20票,每当出现大金额的归类处罚案例,没一票报关单是无辜的。案例中可见有12%的税差,再加上累积总金额,从而导致后果的严重性。这就是归类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处罚的原因是因为漏缴税款,而漏缴税款又是因为税差为负(税率差异)引起的。商品编码错误导致风险不确定性的分析如下表:

税则

号列

关税率

出口退税率

监管证件

涉案

总值

错误A

D1

T1

V

正确B

D2

T2

涉及

税差

D1-D2

退税差

T1-T2

监管证件

0

0

自动

限制

禁止

商品编码错误必然引起税率差异,若税差为0或正,后果是影响统计或监管秩序,处罚金额上限为3万元人民币;若税差为负或影响许可证件管理,处罚金额则以百分比来计算,这时的风险程度会和涉案货值成正比。

同样是商品编码错误,产生的后果却可能截然不同;关税率越低、出口退税率越高、货物总值越高,归类的风险越高,可能带来的损失越大(这里对涉及监管证件的不作分析);经济风险是归类差错最为直接的后果,因此在归类风险管理上应重点关注长期进口的涉税商品。

大金额、大税差、三年累积,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特别是具体做归类的人员,每年归类税号审核、重点商品的归类这些都预防的关键,第三方专业审核尤为关键,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简单的商品自己归类,而事实恰恰相反,很多补税的都是在所谓的简单商品上。就好比内审一样,关务不能自己审自己的。

除了审核外,有些可以申请海关归类预裁定(本文中的题目就来自于归类预裁定),这样的话即使错了,海关不会处罚,甚至补税都可能不补三年。

综上所述,每家涉外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商品的归类错误,我觉得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做归类,才使得发生税号不一致时让海关不认定为税则号列申报不实,这是每个负责归类的关务及企业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期就聊这么多,关于思考的问题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