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轻剂可以去实

病人经常会说:“给我开的剂量大一些,好得快。”

也经常会说:“某某医敢用药,一剂药下一斤多,厉害!”

医生也经常会说:“三五克能管啥用,量小不治病。”

有学者考证过,《伤寒论》原方剂量是后世医惯用剂量的10余倍。临床按原剂量使用,用“小柴胡汤”,柴胡一味的用量是一百多克。

有的处方中可见通草30g,木蝴蝶15g。如果配7剂药,可够司药者忙乎一阵子了。

我不能确定剂量和疗效的确切关系,但我知道部分经方小剂有捷效,也知道李东垣的大部分方剂必须小剂才能显效。

上海名医丁甘仁曾说过:“轻剂可以去实,为好用重剂者所不信。”

大家都听到过日本人说的一句话:“方剂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没错,同样的药物组成,剂量不同,也许作用完全不同,甚至也许是不同的两张方剂。

古人学医,抄方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而现在的中医实习生,有一部分学生从不抄方。一看就懂,抄有啥用?有用。抄方的作用之一就是学习老师方中剂量的使用。甚至于老师“口授”代替不了抄方。

小青龙汤方的剂量,有医家主张严格按照《伤寒论》书中的剂量,更多的医家主张随证使用。即使是按照原书的剂量,由于剂量折算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在历代留下来的名医医案中,我们能看到有用大剂量的,如麻黄用到30g,桂枝用到30g,细辛用到30g。也有用小剂量的,如麻黄仅用3g、1g,甚至0.5g。当然剂量的问题还涉及方中各药剂量的比例问题。

难学!难把握!能不能把方中的剂量标准化、规范化?可能吗?如果可能,我们很容易就成大医了!

我在使用小青龙汤时,多用小剂量,我体会小剂量一般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剂量过大反有伤阳气、耗阴精、拔肾根之嫌。千万不要迎合病人的要求加大剂量。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我在想,中医临床处方用药也存在柔和刚这两条路子,并且这两条路子都能走得通。但从境界来讲,柔的境界要高于刚。

当我们使用药少、剂小的处方能治好病,何必用药多、剂大的处方呢?有如中国武学中,上乘武功往往不依靠蛮力,而是依赖巧力、柔力。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中药君臣佐使一览表(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

    最佳回答 中医喜欢比喻,简单说,中药里面的"君臣佐使"其实就取自中国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国不可一日无君,君药当然就是一个方子中最主要的药,臣药自然就是辅佐君药. 君药:治疗主证的药 ...

  • 月经不调中药处方

    月经不调中药处方,了解月经不调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我院中药房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的月经不调中药处方,共5940张,对处方用药使用率.常用药对.中药剂量.基础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

  • 高建忠 | 脾胃圣剂平胃散

    平胃散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姜汁炒).陈皮.炒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盛赞该方:"平胃散乃治脾胃 ...

  • 高建忠 | 王道无近功,循症投剂不宜治本

    一同事携其小孩来诊,慢性淋巴结炎,久治不愈,处以六君子汤加味,药味平淡,剂量偏小,诊治数次,同事说:"服用你的药,最大的好处是孩子吃饭明显好了,但肿大的淋巴结消散较慢.先前的医生用活血化瘀药 ...

  • 高建忠 |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哮喘医案一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传播中医,需要您的一份力量. 叶某,女,52岁. 患"哮喘"10余年,近2年来每次哮喘发作,都经笔者诊治,给予中药控制,2年来未用过西药.2008年1月8日晚上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搞懂这仨方,“气、湿、痰、郁”统统拿下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温胆汤 小柴胡汤 三仁汤 I导读:小柴胡汤治疗气滞兼热(可有兼虚),三仁汤治疗气滞兼湿,温胆汤治疗气滞兼痰,三方合治,统治三焦.   ...

  • 中风后遗症当首重治郁---高建忠

    一.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 治疗中风后遗症,很多书中多用补阳还五汤,但临床应用时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好的情况.笔者在临床用逍遥散方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疗效会显著提高.道理很简单,就是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 ...

  • 高建忠:东垣尊古法立新方治腰痛

    李东垣<兰室秘藏·腰痛门>中载有如下一案: 川芎肉桂汤 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来,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已经月余不愈矣.<腰痛论>中说:皆为足太阳. ...

  • 高建忠—血府逐瘀汤漫谈

    拾伍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血府逐淤汤漫谈 (一)明白气血和辨病位用方不读书,不足以临证.每一位临床大家都应该是饱学之士.不临证,也不容易读懂书(中医书). 中医书中很多内容必须经临证体悟才能真正明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