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太极拳传习过程中常见的八种现象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逐步兴起了健身热朝,学习太极拳的人大幅增加,初学者因为对太极拳的认识不够,身体素质不同、年龄差距较大、性格特点各异、职业特点的不一,学习中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也容易形成不同的偏差,人多了也会存在一些共性的特点,简单把问题归纳一下,便于人们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尽快提高太极拳水平。

1、贪多求快类型:一般是经历旺盛的年轻人,特点是接受能力强,怀揣少年武打英雄梦想,贪多求快,恨不能一年学会八套拳法、器械,要学实战用法,不太想练基本功,心浮气躁不好深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沉淀才下来,知道千招会不如一招熟,知道基本功的重要性,才可能提高自己。
2、疑虑型的:身体条件一般,没有健身基础,怕学不会,怕动作不好看,怕早起、怕晚睡、怕苦怕累,一般是懒人、岁数偏大的人,性格内向,胆子小,需要逐步练习、循序渐进,这类人适当鼓励,对太极拳理论、历史、文化有所了解,便于产生兴趣,转变成太极拳真正的爱好者。

3、理论性的:理论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不善于动手,善于看书学习,看过不少理论,理解中的动作、功夫跟现实对接不上,a.学习能力强的,容易好高骛远,天天查书看视频,学了很多理论,练了许多皮毛性的东西,自以为得到了真经,学习不专一,心猿意马,浮躁的厉害,往往是学拳一年,太极拳理论可以“精通”,练拳十载,没有一套太极拳练好了,更不会晓得太极拳的真实内涵是什么。b.学习理论能力强,动手能力差的人,看书明白,练拳缩手缩脚,理论与实践动作对接不上,拳法也难以学好。
总的看武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运动,开始入门,需要按按部就班的练习才对,这类人不放下心态难以取得真经,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高地有时候不好分晓,竞技武术就不同了。

4、见多识广不思进取的:这类人一般身体素质较好的,有些人以前练过武术、广场舞、瑜伽等,或参与过其它健身项目,也有的人想通过练太极拳减肥,多报着尝试心理来锻炼,有的人质疑太极拳的锻炼效果,老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练,好教好学但不容易坚持、不容易深入,不动爱脑子,不重视基本功,动作容易学会,水平不容易提高,这类人需要在学习中对太极拳产生兴趣才好坚持练习,明白拳理拳法更容易提高。

5、身体有疾病的类型:太极拳对心脏病、腰间盘突出、肩颈病等慢性疾病有较好疗效,尤其是对轻度腰间盘突出有较好疗效;观当代太极拳大师级,有些就是从身体病弱后开始练习太极拳的,因为病弱更容易坚持练习下去,洪均生21岁因为体弱多病跟随陈发科练习太极拳,坚持一生,寿命90岁,成为太极拳一代宗师。
体弱多病的人练太极拳更容易坚定信心、坚持锻炼,由弱变强、由病变健康这也符合太极阴阳辩证原理,学练太极拳不怕身体素质差,就怕不能坚持锻炼。6、有职位的人学太极:练太极的中年人居多,有官职、有名气的人也不少,社会地位高的人往往好面子,不容易放下“架子”踏实的学习,忘了动作也不好意思问,所以学习比较费劲,学习要放下心来,“不耻下问”是学习的基本态度,这类人一般学习归纳能力比较强,一旦放下心态,学习进步的较快。

7、青少儿学习太极拳:太极拳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太极拳要从娃娃抓起。要打破一个观念:“太极拳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太极拳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将会是太极拳队伍的强大的后备军,太极拳训练不能固守常规,要挖掘太极拳后背力量。

8、老年人学太极拳:五十岁以上的人学习太极拳也不晚,六七十岁也能学好太极拳,不过岁数大的人学太极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不太好,记忆力减退,动作不容易记住、也不容易做到位,但是老年人的时间更充足一些,但只要循序渐进的练习,坚定信心,还是能打好太极拳的,或许还能练出太极高手来;坚持练太极拳的老年人不容易驼背,姿态优雅淡定,气质从容,步履轻盈,是理想的健康典范。
生活节奏加快,闲暇之余忙于各种应酬,对于静下心来学习太极拳的初学者,时间不太充足,平衡能力比较差些,身体柔韧度不够,宜先从简单动作入手,培养兴趣、增强信心,切勿贪多求快,不要填鸭式、蜜蜂采花式的学习,循序渐进的练好基本功、基础动作,基本套路,相必在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太极拳的魅力,体质在逐步增强,心情一点点开朗,心态变得逐步平和,动作逐步变得美观大方,柔中有刚。坚持下去太极拳会融入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健康会护佑在你身旁。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