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一手带大的,我心疼!

教师的成长+家长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昨晚,大街上寒风袭面,校园内暖意融融。

一场主题为“做一位懂教育的家长”分享会正在进行着。

只见各教室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家长们时而注目倾听,时而低头疾书,时而若有所思,时而会心一笑……没有人玩手机,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开小差,更没有人提前离开……

这缘于管见的帅气表现,因由管见独特的家庭教育观点,归功于管见的接地气分享内容……

今晚,三塘校区家长会,504位家长安静聆听管见的讲座。我们的会场可在室外哦!寒风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场地限制不了我们的沟通。

感动家长们的好学;感恩管见的公益奉献!

借着感恩节的余温,我也想奉献出昨晚自已记录的所有,

管见“家庭教育”观点:

1.对孩子来说,稳定的家庭关系,一致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2.夫妻真爱,孩子受益。做对方不愿意做的事,才是真爱!

3.父母要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让孩子去努力。

4.什么东西必须做?健康+品行+读书。

什么东西鼓励做?体艺美劳(素质)。

什么东西限制做?各类游戏+闲书+视频。

什么东西禁止做?黄、赌、毒、骗。

5.养成好习惯:生活习惯——像钟表一样准时!学习习惯——像机器一样可靠!

6.家长要坚定地站在老师一边。

7.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教育无力。

8.家庭教育的四大实招:要以理服人;要诚信为本;要坚守底线;要担起责任。

9.吃饭实招:定时吃饭,定量吃饭;可以不吃,可以少吃;不给零钱,不给零食。好好吃饭,成功一半。

10.带着孩子一起成长。

“对孩子来说,稳定的家庭关系,一致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管见之语。我非常认同,也深有体会。

上一周,校门口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

那一天上午,上课铃声早已响过,学校里静悄悄地,整个校园都已进入上课状态。突然,听到了很大声的吵闹,而且由远及近。

我连忙走出办公室,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太太正往楼上走,边走边骂。后面紧跟着熟悉的保安师傅,试图把她拉出校外……我连忙提醒他们轻声,这样吵闹影响全校孩子上课了。随后询问是怎么回事。那位一年级孩子的外婆非常委屈:

“我给外孙女送鞋子,保安不让进。讲了许多好话都不行,哪有这样的学校!”

哦,她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给学校了!

“孩子没有穿鞋来校吗?”我疑惑。

“穿了。但穿来的鞋子小,不会舒服的。”外婆理直气壮地回答。

“既然早知道小,为什么来校前不换好呢?”

“怨我的女儿。她硬是不让。我跟她沟通不了,犟脾气!”

明白了,原来是家庭的矛盾延伸到了学校!

“外婆,那你就听女儿的不好嘛。”

“不行,外孙女是我一手带大的,我心疼!”也是一位犟脾气。

就这样,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没有处理好关系,没有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影响到了学校。

她们是母女,只是互不相让,没有发生“战争”。若碰到婆媳呢?大家知道的!

前两天,恰好有朋友跟我诉苦,说她最近为了“孩子的自理问题”和家里的老人发生了一些冲突,好好沟通无果。原本就微妙的婆媳关系,碰上育儿分歧,使矛盾迅速升级。

看,又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没有处理好关系,没有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影响到了家庭。这样的家庭氛围,受伤的一定是孩子。

目前,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在少数,影响孩子的家庭成员不只是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哦!

近期,因天气变冷,喜欢乘公交车上班。车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祖辈送孩子上学。

一次,在车上听到了一段有趣但也令人担忧的对话:

奶奶:“小兵,我天天接送你上下学,对你好不好?”

”好好好,奶奶最好啦!“小孩子做做鬼脸回答。

”那你以后听妈妈的,还是听奶奶的?”

“妈妈在,我就听妈妈的;妈妈不在,我就听奶奶的。”

“讨债鬼,算你聪明。”

一个家庭成员没有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不管父母多么优秀,祖辈背后的一言一行,都将把你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孩子良好品性毁于一旦。

那么,与祖辈出现育儿分歧,如何有效又不伤和气地与长辈沟通,使家庭关系融洽,教育观点一致呢?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可以把刚从书上看来的几点妙招与大家分享:

1.找到彼此合适的沟通频道。

有的喜欢当下问题当下聊清楚,面对面沟通的方式;有的则习惯用文字沟通……我们可以根据长辈的喜好,主动地调整沟通频道,找到彼此都舒服的节奏,用合适的载体来恰当地表达想法。

2.当你想提意见的时候,请用劝说的方式。

大家对“观点"一词不会陌生,当我们想表达想法的时候,最常用的 句子就是“我认为”、“我觉得”。

我觉得孩子得学会照顾自己。

我是孩子的妈,我有权力管教孩子。

我不想总是被干涉……

这些都是观点。

观点的表达聚焦在“我”。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提供证据用来解释为什么我持有这个观点。但这种解释方式听起来是不是马上让人有了距离感?很容易让长辈觉得我们是在推开他们。

如果,我们采用劝说的沟通技巧,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对方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观点”本身对对方造成的影响,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我们说“为什么我们不试试,让孩子学下如何照顾自己呢?”,这个便是劝说。围绕劝说的主题,那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解释:

孩子学习照顾自己的过程,并不复杂,不同年龄段的要求都不一样(降低长辈的顾虑)。

孩子能照顾自己,可以让全家人更轻松(减轻长辈的工作量)。

孩子能照顾自己,也同样可以学习照顾他人(安抚长辈的不安全感)。

孩子能照顾自己,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明确家庭的培养目标)。

这种沟通方式意味着我们把对方也纳入到了我们的关系里:我知道一个改变和建议可能会给全家人带来很多变化,所以我希望通过坦诚地讨论,让彼此明白,我们是站在同一边的,谁都不是为了谁而单向付出,而是一起合作、一起帮助孩子。

3.当长辈提意见的时候,请用聚焦事实的方法。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很多长辈因为成长的环境和背景,并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更好地沟通”,可能一遇到问题,就会抛出“你怎么连孩子都照顾不好呢”,或者即便是在陈述事实也让人不太舒适,“你真是操劳,忙到连孩子都顾不上了”。

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两种,一是反驳,“妈,我哪里没照顾好孩子了?”;二是自责,“妈,对不起,都是我的错”。

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没有真正解决彼此之间的意见冲突。觉得和长辈聊不下去,长辈说话太难听。这个时候我们下意识反驳或觉得自责的话,都无疑是加重了“负面意见”的影响范围,让关系中积累更多压力。

如果长辈向我们提出了意见,最好的回应方式是,搜集更多的信息,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回应长辈,“妈,我可能有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你觉得有哪些?”这种提问方式紧扣着长辈的思考方式,也是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他们所提出来的观点。这个时候,长辈应该会告诉你,她觉得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哪里。

随着彼此交互的信息量增多,你脑海中可以用来过滤事实的素材就越多,接着我们就可以直面事实,大方地和长辈说,“那针对这个事情,你觉得我们怎么做会更好?”这便是“聚焦事实”的沟通方法了。

要搭建良好的沟通,需要我们真正把长辈纳入到育儿的统一战线上,这个过程,我们得学会如何进行妥善地沟通,减少无谓的争执,克制不理智的情绪,辩证地看到双方所讨论的东西。

当我们越清晰、越专业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不管说什么,对方都愿意听,不管做什么,全家都齐心。

其实,在一个家里,大家的诉求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可以成长得好,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为孩子的过去而争论不休,但我们需要齐心往前看,需要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彼此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更好、更完整。

除了与长辈的沟通顺畅外,根据我在学校碰到的几件事来看,以下几点也需注意:

1.给长辈与老师联系的适当方式。

一天放学时间,一个奶奶硬要往里闯,说是孙子还在教室里,为什么还不出来。保安师傅拦住提醒她:“不要进去,可能在做清洁,或许在补课。这里是必经之路,你耐心等待吧。”但那老太太不依不饶。我走过去给她出了个主意:“你给老师打个电话,问问?”“我没有老师的电话号码。”……

如果她有老师的联系方式,既解决了她的焦虑,也遵守了学校的规定。

2.努力跟长辈求同存异。

两代人相处,肯定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的,从育儿观念、行为方式到养育的态度和视角,都很有可能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强调“求同存异”,因为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全家人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

3.给予长辈表达爱的空间。

我的想法是,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适当放一些权力给祖辈。如,不伤原则的事让祖辈作主,让他们也有成就感,也有让他们拥有表达爱的地方。像前面所提到的关乎让孩子穿什么鞋子的问题,就是可以放权的地方。

4.关乎原则的事,迂回守护。

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是不能含糊的,那就是关乎原则的事,涉及底线的事,我们一定要坚定守护。只是正像前面所说的,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懂得沟通的技巧,迂回守护。

为了照顾孩子,现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很多,我不认为三代同堂的家庭,父母的责任就稍微减轻了。作为家长,孩子如果出现了问题,我发自内心地认为,首先得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而无论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都不应该把原因归咎到“老人家没带好”。

只有清楚地明白养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我们才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与长辈相处过程中出现的育儿分歧。

今天还有感恩节的余温,让我们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就从感恩开始,感恩家有一老开始。

进去看看,“有点绎思”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