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广东,似乎每年“全国都瞒着广东过冬天”的梗都要上演几次。就在上周,北京迎来了初雪,而南方多地气温超31度......这时候,南方人:“银装素裹,好羡慕呀,是南方人得不到的快乐。”北方人:“全网都在看北方雪景,我却在北方被风吹着走。”不过“冷”永远不会迟到,这不,今天广东突然大面积降温,仿佛听到广东人的呐喊:“终于可以把冬装拿出来了”。在如此广袤辽阔的疆土上,南北间的差异,其实每年都有好几次拿来开刷调侃,大到地形、气候,小到穿衣、饮食,也见怪不怪了。最熟悉的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作物,因为温度不同,结出的果实却不一样。而在茶领域,却没有茶南北差异的讨论,要说有知乎上也只有零星几个的讨论。若你非究其中的原因,其实不难发现的。假如你日常走在北方大地上,你会发现目之所及,基本排得上号的都是南方茶,像西湖龙井、正山小种、大红袍;南方则反之,基本上少见北方茶的影子。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一开篇也写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方温暖湿润,最适宜茶树生长,历史上我国茶树多分布在淮河、长江流域以南,所以云南、海南等地,茶树生长旺盛,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茶可采。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土壤多为碱性,并不适合茶树的生长,北纬35度以北很少有茶树生长。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南茶北引”工程失败几次后,才在北方的局部地区,找到基本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就茶区分布而言,最北茶区处于北纬38°左右,如山东半岛茶区,但品种较单一,基本上只有绿茶。而此时南方的茶早已涵盖了中国的六大茶类,光是福建和广东两省的茶类品种就让人羡慕不已。不过我国疆土广袤辽阔,南北方存在争议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茶的差别,又将其紧密联系,才能形成特点鲜明的南北茶,以致喝到一杯杯更加珍贵的茶。
而对于爱茶之人,素来是安闲自得、逍遥自在的,面对南北茶文化交融这件小事情,往往是赞成大于议论的,无形中似乎又秉承着茶的中庸之道。一杯茶中,又无不透着生活的哲学,从煮茶、冲泡到品饮。世事也许无法感同身受,但至少两个人共饮一杯茶汤时,能暂时地怡情怡性,也就明白,一杯茶汤可以息息相通,情感互相联系。一片叶子,无论是南方茶还是北方茶,都经由茶农之手落到制茶人手上,制成再被送达我们的手里的。一泡茶的微妙层次,我想一定都积攒了对方付出的情感和精力,即使看不见的南北工艺,每一片好茶都来自不易,而个中滋味,唯有同饮者自知。周作人对茶的雅品是“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而著名作家张恨水喝茶则是俗饮,吃多了肉感觉油腻,跑到茶馆打牌吹牛,再猛吃一碗沱茶。此中庸之道与平和精神贯彻了茶人追求人生境界和审美趣味,期间蕴含天、地、人、物、我之间宽容平和的相处之道,以致在茶面前,表现为或雅或俗,并没有那么重要。老舍之爱茶,就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上至总理下至普通人,雅至独饮俗俗至几人牛饮,都喝得很好。倘若都如老舍,借一杯清茗,小憩半日,聊慰心情,享受一个人的幽静,修养内心的世外桃源,自得其乐,又管它是哪里茶,甚或哪里人,也不必管他是小酌怡情还是一口闷,那才是大家风范。感恩现在,天南地北的好友能相聚作伴交谈,各自饮一杯茶,畅所欲言,以诚相待,雅俗共赏。即便看不清翻滚的茶叶是南方茶还是北方茶,也不管是南方人的细腻、精细,还是北方人的自由和奔放,且无碍于饮茶者喜爱的一杯好茶,相信都能通过茶的媒介而息息相通。或许正是爱茶之人的豁达大度,让南北方茶人们雅俗共赏。当年看《一代宗师》时就被北拳宗师宫宝森的对白深深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