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必须去一次的历史遗址:河南殷墟,看看3000年前的中华文明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从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承认中国的悠久历史。想要证明自己的文明起源,只能靠学术证据,那就是出土文物。没有出土文物的历史,都是不被承认的历史。

就如2000多年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殷本记》里面记载的这个比当时还早千年的商王朝一样,它是真实存在的,但却只有文献记载,缺乏考古相关的更多实据,所很长一段时间都让人难以信服,直到十九世纪的清朝末年。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购药,机缘巧合下看到了药包里面没有磨碎的“龙骨”。王懿荣出于学术的敏感和对古文字的考究,认为这些“龙骨”很有可能是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在京城的药铺大量收集所谓的“龙骨”。

1903年,刘鹗对这些骨骼化石进行细致研究后编排印版,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很快,发现商代甲骨文的消息一出,震惊中外,许多学者也加入“寻宝”队列,至此,龙骨藏宝地殷墟也正式拉开帷幕。

经过当时众多专家的研究与探索,1928年,位于河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殷墟遗址正式开始大规模发掘工作。

殷墟一经发现,尘封历史数千年的商王朝终于有据可证了,这直接将中国的可考历史上推千年,还还原了这段消失三千多年的王朝,也终于从这些墓葬品和甲骨文中推断出商朝的经济发展,一举成为当年的全球重大发现,甚至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目前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毫不夸张的说,殷墟里面出土的众多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世界研究溯源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据《史记》、《尚书》、《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商王朝共延续了500余年,是具备了疆域国家形态的中国上古历史的开端。第一位商王名汤,公元前16世纪在毫都建国,并迅速征服了周边势力,形成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模式,开始商王朝的政治版图。

后来为解决商王朝发展之中的一些内忧外困,历经数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至殷,到了如今的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并在这里度过了商王朝最繁华的273年,留下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随后,商朝被灭,这段短暂的历史便沉睡千年,成了一段谜一样的传说。

来到了殷墟,最值得一看的绝对是形态各异的早期古老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前身,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起初,这种文字是商王朝王室用来占卜、祭祀而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早期人类向天神祈福问询的载体。一般来说,王室所用的龟甲都是附近各地进贡的大龟,地位越高,祭祀越大,龟甲越大,记载的文字也更多。

殷墟留下的第二大宝贵财富便是是青铜器,所以殷所处的时代今天也被称为是青铜时代,因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工艺。与甲骨文一样,青铜鼎也主要作为祭祀而用。而殷商时期祭祀都是无比重要的家国大事,所以就留下了大量的青铜器具,而且形制多样,有扁的、圆的、方的各种形状。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后母戊大方鼎,据说是商王祖庚或者祖甲为祭祀其母戊制作的大方鼎。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千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美的青铜器。后母戊鼎身是方形,四周雕刻了大量的盘龙和饕餮纹样,工艺繁琐而精美,可以说是青铜文明的巅峰代表作,原版现藏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可以算过是镇馆之宝。

除了这些外,殷墟博物苑还展出了商朝使用的大量物件,包括他们的武器,家用家具和房屋构造等。没想到,时隔数百个世纪的商朝文明居然能在岁月的掩埋之下,以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形式和现代人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还能在这些文物中窥探他们的文化发展。殷墟不仅是浓缩的商朝文化展现,也是我们和古人对话的窗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