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总会在某个时间点遇到问题。有身心健康方面的,情绪管理方面的,也有学业方面的。这是成长的阵痛,是孩子们的烦恼,也可能是父母们的烦恼之源。要不怎么说中年人不易呢。第一次做父母,没有彩排,没有演练。知道要给孩子空间去体验他自己的人生,让他试错,允许他失败,但是面对“问题”,该不该管,什么时候管,该怎么管,该怎么管孩子才会听,都是父母们遇到的新的课题。青春期亲子关系的恶化,就是在这些“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我发现,很多父母对于“问题”的态度,是“问题”中的“问题”。对于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形成的基础认知是:1、奢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遇到任何问题是不现实的,遇到问题就觉得一切都完蛋了,没有希望了也是完全没有依据、没有必要的夸大其词。没有遇到过问题的人生相当于生活在真空中,而真空中并没有维持生存需要的氧气。2、有问题并不可怕,你和你的孩子都不是这个问题的产权所有者。你们不是最独特的那一个,成千上万的人都会遇到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只不过你并不了解而已。3、逃避问题,不如迎接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是挑战,也是机会。这个机会留给孩子和我们去修正既存的问题,它们可能正以某种形式隐藏着,解决了,我们就可以去更好的远方。4、也许你很努力去学习了,但问题依旧存在。你可能因此心灰意冷,并怀疑努力的意义。一个努力成长以适应孩子不同阶段发展需要的父母,并不意味着你的孩子就不会遇到问题,而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你可以更有准备,更有方法,更有把握去打赢这场战役。如果留意观察,你会发现身边的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不同姿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状态:1、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时,众星捧月。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夸了,你也兴高采烈地夸,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孩子的心理语言是:那么多人认可我,我的父母也同样认可我,这很好。2、当孩子阶段性遇到困难,陷入痛苦、矛盾、自我怀疑时,他不再能听到更多外界肯定的声音。如果这时候父母选择无条件地接纳、鼓励、帮助,孩子从中感受到的即使没有说出口,他也许会想:就算那么多人不认可我,但是我的父母依旧支持我,似乎情况并没有那么糟,一定会好起来的。3、当那么多人否定、远离甚至放弃你的孩子,如果你也参与其中推波助澜,责备他,攻击他,孩子会怎么想呢:那么多人不认可我,连我的父母也不理解、不认可我,我也许真的是毫无价值,我实在是糟透了。锦上添花谁不会,但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你永远也不能坐享其成一个“省心的完美的孩子“。相信每个父母都不可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坐视不管,但雪中送炭的水平不同,可能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初衷是好的,过程中却很容易夹杂太多复杂的个人情感,个人未被解决的问题也会被牵扯进与孩子的互动中。因此,父母们的关心可能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也可能表现出一种控制。这样的雪中送炭反而会成为火上浇油。当孩子遇到问题,经历挫折,他已经很难过了,也正面临很大的压力,虽然有些孩子表现得是那么的漫不经心,满不在乎。父母的养育是点滴的渗透,但更表现在关键时刻的托举。理解他任何行为背后的良好初衷,我们可以指出他行为的不当之处,但这不影响我们无条件接纳他。我们传递给孩子的这份理解是他跨越障碍强大的支持力量,带着这样的心理基础,他也可能更“轻松“地面对困难。空喊理解、接纳的口号,沉浸在心灵鸡汤里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最终我们是要带着这样良好的心态走进实际问题里,问题解决了,孩子成长了,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有些父母是很共情自己的孩子,充分理解,但之后就是无尽的焦虑。真正投身到问题中,是没有时间焦虑的。沉下心来,和孩子一起,找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可以怎么改进,可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去缩小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我们很容易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道题怎么也不会做,灯下孩子的身影和我们童年时挫败的自己的影像交织在一起,我们对孩子愤怒,也是在对那个遥远的沮丧的自己愤怒;孩子表现不好,影子里的父母会跳过事实本身,责备或者验证自己的失败。把“自己”裹挟其中,我们就不能客观理智地处理眼下的问题。放下”自己“,是一种战术,更是一种父母修炼。
⊙作者:橙子妈妈。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