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到底是不是清朝制服蒙古草原的“金手指”?|文史宴

这个问题,其实提问者已经预设了答案,就是“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的传播”,但这个答案本身就是错的。

首先,藏传佛教不是清朝给蒙古人的,而是明代同期蒙古人自己主动接受的。

早在公元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和俺达汗的“青海之晤”后,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始在蒙古草原广泛传播,或者说得到尊崇的地位。

事实上,并不止黄教在扩张自己的信众,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不是清朝给蒙古人的,而是明代同期蒙古人自己主动接受的。

)也深入草原,进行传教活动。

曾经在清宫戏出现过不止一次的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嫡传,布延汗的长孙、蒙古汗国的正统可汗,拥有大元传国金玺和千金嘛哈噶喇佛像,是成吉思汗、忽必烈的正统继承人,就在红教喇嘛沙尔巴呼图克图的影响下,改宗信奉了红教,引发自俺答汗时代就皈依黄教的漠北三部和漠南诸多大部落的不满。

也就是说,藏传佛教早在清朝还没有统治蒙古草原的时代,已经广泛传播,甚至成为影响政治选择的一个因素。

其次,蒙古被满洲的征服,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必然。

这要从蒙古草原的经济地理说起。

蒙古草原实际上是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多重开口的盆地,而非人们一般理解的无限开放的大平原。

广义的蒙古草原的南界其实是东起阴山山脉,西到陇山的绵延山脉,也就是明长城一线,漠南和漠北,是通过千里戈壁滩中的几条固定通道联通的。

北方则是西伯利亚的茂盛丛林以及南北贯穿的诸多河谷地带,西方则是阿尔泰山的阻隔,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而东方,则通过大兴安岭南段的缺口,可以进入东北的平原地带。

在成吉思汗的时代,金朝控制了南方和东方的文明区,而金朝本身又并不严禁贸易和铁器等战略物资的流入草原,这一点和对漠北草原厉行贸易禁运的辽朝完全不同,这就在蒙古草原和今天吉林、黑龙江的金朝辖区间建立了贸易联系。

另一方面,当时的中亚文明区,仍保留着古丝绸之路的贸易线路和繁荣,直到蒙古西征的大军彻底地摧毁了当地的水利灌溉系统为止。

也就是说,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是“世界人”,居于一个中亚—北亚—东亚的大贸易系统之中,通过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他们并不是完全闭塞的。

这种“世界人”的角色,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蒙古西征”的副产品,亚欧大草原上并没有“加盖子”,“蒙古西征”的作用,只是让这些本就存在的底层经济行为变成“有资格被记录”的上层政治行为。

比如,一群威尼斯商人来到“别失八里”售卖玻璃制品,无论路程多么艰险,都十有八九会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可如果是罗马教皇派出的“朝贡使团”,就一定会被记录在大蒙古国或者大元朝的国史里。

因为前者对于记录者而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后者就上升到了帝国的荣耀。

事实上,早在西征之前,甚至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有信奉基督教的传统,这无疑是曾经存在的文明交流的果实。

而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在吸收了各个文明的成果之后,选取了最适用于军事目标的先进技术和组织形式,将整个由成吉思汗打碎血缘、地缘部落,“刚刚制造出来”的蒙古民族打造成为一个纯粹的战争机器。

所以,战斗力超强,可以横扫东西方,说得通俗点,就是打游戏时将技能点全都加在了战斗属性上。

在国人最普遍的历史认知中,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误解,就是游牧民族的“骑射无敌”,事实上,在长达数千年的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的对抗中,哪怕是“骑兵”这个理应是游牧民族看家本领的兵种,大多数时候,富庶的定居民族都要比游牧民族更优秀。

无他,技术与财富的双重作用罢了。

而蒙古帝国的崛起,同样是吸收文明的力量,而不是纯粹野蛮的力量。

这一切,元末明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势力已经完全不具备。

一方面,当年分封在漠北的诸多宗王经过长时间的分裂和战争已经退化回了血缘部落;另一方面,草原上薄弱的产出不足以支撑元朝“国家”这样庞大的脱产组织。

最终,政治和组织敌不过经济的退化,只能随之退化,到达延汗的时代,蒙古汗国的组织只能重新退回到简陋的游牧国家形态。然而,游牧国家任何意义上的中央集权,都需要定居农业的支撑,至少,需要与定居文明的规模性贸易维持。

大明朝对于北方的对手,施行的是分化瓦解式的手段,坚决不与蒙古汗国的“中央”妥协,而宁可与其中的“地方势力”——俺答规模互市,并默许其河套地区大规模“板升地”的存在,也就是汉人移民的农业区。

正是由于这样的大环境,此时由中型部落联盟走向“统一”的蒙古汗国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而明王朝边疆的武力衰落也是可望可及的。

事实上,完全不同于很多“明粉”的错觉,明朝的边防力量,在明成祖之后其实一直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哪怕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李成梁、戚继光时代,他们的主要战绩取得,也是小规模的治安战。

在此条件下,农牧分界线附近的两大势力,实质上形成了力量均衡,中小规模的走私和跨越长城贸易,以及中型部落为基本组织单位的联合劫掠,即可以将草原的生活维持下去,甚至中上层还能过得不错。

两个“臭棋篓子下棋”的结果是,在组织能力上,明朝的边军除了少部分主将保有的“内丁”精锐(其中还有比例不小的蒙古降人和女真人)作为职业武士,还能胜任一些千人规模的对抗之外,普通营兵已经朽烂不堪。这个组织水平,和草原上的部落领主差别不大,只不过这些中型部落还能聚集起一群骑马的牧民来壮壮声势。

然而,真正的职业骑士,除了铠甲、刀枪之外,从小到大的训练和培养,都是靠钱、靠物资堆起来的,不是一句“生在马背上”就能凭空得来的。

其实,蒙古人在面对明朝的战争中,战斗力已经急剧衰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穷。

通往中亚的商路,已经被卫拉特蒙古占据,东方和南方的文明区,全部掌握在敌对的明朝手中,蒙古汗国的“存在”由于经济上的无力,只能不断地发生组织性退化,最终停留在部落联盟的层次上,而不再是强悍的中央集权军事帝国。

皇太极时代所面对的蒙古,就是这样一个部落联盟,而他使用“掏心战术”不断地追杀“正统共主”林丹汗直至其妻子投降,最终获得草原各部的臣服,恰恰只是对一个部落联盟的征服,而不是对一个强大民族国家的征服。

有人问,团结起来抵抗不行吗?

答案就是:靠什么团结?用什么团结?不存在的。

第三,清朝对蒙古统治真正的杀招是什么?

清朝对蒙古统治实际上是组合拳,一方面划分旗地,也就消灭了部落崛起、扩张的可能性,同时隔绝了交流;另一方面,采取要点驻军的手段,对事实上的经济和交通中心进行掌握,从而保障统治的可触达和威慑力。

至于其他的盟会、朝贡,甚至文化手段,都是小伎俩。

真正的杀招,来自于商业。

比如乾隆年间崛起的商号“大盛魁”,在蒙古草原上广泛活动,彻底占据了各个半固定居住的蒙古部落的商业活动,又用商业交换和高利贷,将所有产出绑住,形成一个真正的经济统治循环。

大盛魁的年收入最多时达到3000万两白银,几乎赶上当时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可想而知,这部分财富如果由一个“统一的”蒙古集权国家来控制,会对其组织水平、军事力量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这个大商号,一直依托清朝的军队和政治特权保持着存在,直到徐树铮再次收复外蒙古失败为止,方才彻底衰落。

可见,经济手段,才是真正的终极杀招,当然,如果没有清朝一系列的统治组合拳,这种经济手段也无法发挥,所以,实际上是互为表里的。

那些认为光一个推广喇嘛教就能让数百万蒙古人俯首帖耳,甚至再也不复英勇善战的想法,可谓愚不可及,对于古代军事常识,需要补得课太多了。

(0)

相关推荐

  • 游牧漠北的蒙古人为何会出现在青藏高原?记青海蒙古族的迁移史!

    前言 根据青海省地方2019年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青海省共有约9.6万名蒙古族同胞.蒙古族,古代长期游牧于额尔古纳河上游的部落群体,在13世纪初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因 ...

  • 欧洲一小国:国民都是黄种人的相貌,使用的是中国文字

    那就是:卡尔梅克卫拉特,欧洲人在元代我明朝,蒙古人也叫厄鲁特剌瓦剌.现在它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共和国.在里海海岸的低地西部,东.里海濒临南北640公里,从西到东跨度是480公里. 说起瓦剌,我们就都知道 ...

  • 成吉思汗的第三世祖先俺巴孩

    成吉思汗的第三世祖先,俺巴孩汗继位后停止了东征西讨,转为修养生息发展生产.一心要走和平路线的俺巴孩汗,更是把女儿嫁给了塔塔儿部落的首领,以求和平共处,不料前去送亲的俺巴孩汗,却被塔塔儿人绑为人质,送给 ...

  • 内蒙古十大景点推荐

    胡杨林 1.额济纳胡杨林:位于阿拉善额济纳旗中心位置,距旗府3.5公里.每到9-10月份,众多好色之徒不远奔赴万里,就为一睹"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最美丽的树 ...

  •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在元朝被亡国后,最终结局有多惨呢

    元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确立的王朝,是中国经历上很大的王朝.但是,跟着时间的流逝,元代继续败落,很终于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元代的很后一名皇帝并无死,但在他失利后,他带着贵部落的少许成员回到了蒙古草原 ...

  • 成吉思汗曾经征服的领土,放到现在来看的话,都包括哪些国家?

    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明]宋濂 元朝的疆域面积达4400万平方公里,30万蒙古铁骑所向披靡, ...

  • 老照片和图片为你讲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察哈尔部落的传说

    日本画册里的成吉思汗画像 成吉思汗是藏传佛教查克拉瓦尔迪汗--转轮王 成吉思汗是倍受争议的著名历史人物,他提出"汗权天授"思想,西方人把他称为"上帝之鞭",蒙古 ...

  • 解答:藏传佛教到底是不是清朝制服蒙古草原的“金手指”? | 刘三解

    据说"断更"的话,粉丝们会不爽,三解就回过头来谈谈古代史. 原问题如下: 明朝两百年未能征服蒙古,为何清朝仅一招就让蒙古人口锐减9成? 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网文标题还真挺专业,&quo ...

  • 明教究竟是个什么宗教,到底有没有光明使者、护教法王?|文史宴

    文/陈章煌 本文是对摩尼教到明教的一个总体介绍,包括摩尼教的教义和教规,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作为一个曾经分布极其广泛的世界性宗教,摩尼教值得仔细了解,感兴趣的朋友不可错过. 张无忌顺手取过杨逍案头的 ...

  • 读书笔记:藏传佛教是如何“改变”蒙古历史的?

    伴随着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梅开二度",进入17世纪,蒙古文坛诞生了以<蒙古源流>等为代表的大批历史著作.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的专家学者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 ...

  • 藏传佛教的兴衰与蒙古(2)

    黄教遇到阿勒坦汗,成了黄教振兴的一次转折点,因为明朝的万历皇帝也看到了黄教巨大的利用价值. 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名叫根敦珠巴,被后世追认为一世达赖:另一个名叫克珠杰,被后世 ...

  • 藏传佛教的兴衰与蒙古(3)

    1582年(明万历十年),阿勒坦汗病逝,为了巩固其后代在蒙古的统治地位,他留下遗嘱,要求索南嘉措参加葬礼并再次来蒙古传教,而索南嘉措也为了巩固黄教在蒙古部落的"国教"地位,立即赶赴 ...

  • 藏传佛教的兴衰与蒙古(4)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原名叫贡噶明居多嘉旺季嘉波,主持认定他为转世灵童时,蒙古的土默特部和准噶尔部曾从青海带了两千名蒙古军队来到拉萨参加认定五世达赖的活动. 后来,也是在其施主固始汗(新疆地区厄鲁特四 ...

  • 藏传佛教的兴衰与蒙古:黄教的兴起

    黄教遇到阿勒坦汗,成了黄教振兴的一次转折点,因为明朝的万历皇帝也看到了黄教巨大的利用价值. 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名叫根敦珠巴,被后世追认为一世达赖:另一个名叫克珠杰,被后世 ...

  • 蒙古草原什么时候分成内蒙古和外蒙古的,和清朝有很大关系

    说起蒙古草原,在历史上这片土地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蒙古草原上诞生过众多的民族,这些民族一直伴随着中原王朝,总的来说是矛盾不断.当然不管是哪个民族称霸草原,草原都是统一的.不过在蒙古人称霸草原的时候,状 ...

  • 刘新田:草原上的遗珠,开创清朝在蒙古高原敕建皇家寺庙先例的汇宗寺

    倪熊:路上的风景,令人遐想的网 图文/刘新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浅秋清晨,塞外小城多伦,愈显宁静安祥. 城北一片青瓦红墙,在初升的朝阳下静静伫立,仿佛在追思往昔的辉煌,感慨岁月的沧桑,那里就是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