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明 | 大理国主段思平家世考

大理国的开国君主为段思平。

段氏之先,诸本《南诏野史》引《哀牢夷传》称为云南土著:哀牢山下有妇名奴波息,生十女,九隆兄弟娶之,立为十姓,段姓其一。然而,此一记载显不可信:第一,根据《华阳国志》诸书所载,汉晋之际的南中大姓之中并无段氏;第二,根据王叔武先生的意见,此处所引《哀牢夷传》应为《哀牢世传》,系为明代所著,与汉杨终所撰《哀牢传》一书决不相同[1]。

近年在大理五华楼发现的《故理阳寨长官司案牍段琏墓铭并序》元碑,又持另一说法:“案牍姓段氏,讳琏,考其世袭源流,乃楚庄蹻之将官也。威王使伐滇,既克,会秦灭楚,遂留王滇池,以其众分为五将,而己总以统之,因成一百□□之属,段氏其一也。其族属爵秩,具有家谱;兹不复赘。”根据现在掌握的材料,庄蹻入滇与段氏族属似乎并无直接关系。否则,秦汉之际已成望族的段氏不可能在《华阳国志·南中志》所载大姓之中没有记载。因此,这段源自家谱的材料只能说明,为了与其他诸姓势力抗衡,大理时期段氏已将世袭追到先秦,以此证明自己王于滇中的合理。

极为普遍的说法是,段氏之先本武威郡人[2]。“武威”即今甘肃武威,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郡,以后相沿不废,直至宋时改西凉府。檀萃《诏史补》等书又称:段氏之先本武威郡姑臧人。姑臧后为姑思臧,且讹为西藏。云南段氏由姑臧而来,“故段氏世为西边郡望”。姑臧为县始于汉武帝时,世为武威郡治所在。因此,武威与姑臧在这里没有分别,都是指的今甘肃武威。把姑臧训为姑思臧、乌斯臧亦即西藏,并进而认为云南段氏当由西藏而来,显然是对姑臧设县的状况不甚了了而产生的附会。

在确定了云南段氏源自姑臧之后,檀萃《诏史补》等书又进一步认定段思平等人就是汉太尉段之后:“段思平者,其先武威姑臧人,汉太尉段之后。”关于姑臧段氏的情况,檀萃等人也有简考:“汉段会宗以天水上絡人为西域都护,盖其从曾孙,以平羌功封新丰侯,官至太尉者二人,前、后二书并有传。段氏世居西塞,子孙散处,或仕中国,或入蛮陬。段荣、段韶显于北齐,段志元为唐佐命,其后段文昌遂相穆宗,皆武威姑臧之族也。”[3]此一简考有两点特别值得提请注意:第一,姑臧段氏来自天水上絡,故段氏祖籍当在天水上絡;第二,姑臧段氏在两汉以后“子孙散处”,流落四方。在“子孙散处”以后,姑臧段氏或有一支南下云南,这是极有可能的。我们知道,天水郡自汉武帝时置一直是陇西望郡,下辖上絡、成纪等县而郡治上絡。向达先生首先引为论据的大理国后期改洱海以南诸赕为天水郡、改善巨郡为成纪镇[4],揭示了云南段氏与西北段氏的特殊关系。可以设想,如果云南段氏根本就与西北段氏无关,那他就绝不会无缘无故地以两个西北郡县地名更改已被习用的旧有地名。这一事实反映出的实际上是大理段氏对其祖籍西北的心理认同。因此,说大理段氏祖籍西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至于是武威还是天水,段氏自己似乎更倾向于后者。

熟悉中国民族史的人知道,很早以来西北一带就是氐羌民族的主要聚居之地。约在周秦之际,这些氐羌民族逐渐退居于陇山山脉之中,而以天水一带古所谓秦州或陇州的地方为其中心。汉武帝时于其地置天水郡,王莽改为填戎,明帝时改为汉阳郡,魏晋以后置秦州,统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六郡。如果大理段氏祖籍确在天水,那他就极有可能属于氐羌民族的后裔,学者的一般意见更倾向于是氐族。胡本《南诏野史》《古通纪浅述》与《玄峰年运志》等书称段氏为“武威郡白人”,向达、范义田、林旅芝诸先生即认为当指“白氐”[5]。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居于我国西北的氐羌民族有一个不断向南迁徙的过程。其迁徙的路线主要是由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三道而下,到达成都附近以后,一路沿岷江而下自五尺道进入云贵高原,另一路则取道邛崃自灵关道南下。在这些迁徙路线上,据向达先生考证,有不少地名都记载了氐羌南下的事实。在米仓道上的仪陇县,萧梁时置,并于其地置隆城郡,隋时废郡,县改隶巴西郡。在阴平道上的彭县,西魏为天水郡,后改为九陇,北周置九陇郡和九陇县,唐时犹有九陇村。沿岷江南下的彭山县,周时置隆山郡,隋时罢郡为县,唐玄宗时避讳改为彭山县。向达先生认为,仪陇、九陇、隆山之得名都与陇山有关,说明居于陇山的氐羌民族南迁途中曾在这些地方流寓过。蜀汉时分犍为置朱提郡,晋朱提郡所统五县中有汉阳、南秦二县。汉阳、南秦原为天水、武都的别称,这些地名的出现也只能与仪陇、九陇、隆山等量齐观[6]。对于这些铭记着氐羌民族南迁的历史事实的地名,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它们的设置年代。从上面的叙考可知,仪陇、隆城始设于萧梁,天水、九陇始设于西魏,隆山始设于北周;而汉阳西汉已设,南秦为晋时改南昌而来。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秦汉以前的氐羌民族南迁可以置诸不论的话,以后则主要有晋与梁魏(含西魏、北周)两次高潮。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晋末,略阳、天水等六郡氐叟、青叟数万家,以郡土连年军荒,曾在李特兄弟的领导下涌入三蜀,建立成汉割据政权,至其败亡,他们中有相当部分避祸进入了云南[7]。南北朝时,先是梁魏争夺汉中,继是西魏攻占成都,两次都大规模地卷入了六郡、汉中并川北一带的氐羌民族,或者随军南下,或者避祸南下;至于北周,益州总管王谦反叛,沙州(即阴平,今甘肃文县西)氐帅杨永安率利、兴、武、文、沙、龙六州(分别为今四川广元、陕西略阳、甘肃武都、文县、四川江油)氐羌民族起兵响应,后为梁睿举兵讨破,形成另一次大规模南迁的高潮。鉴于段氏进入云南的时间不大可能早于秦汉(在进入云南的氐羌民族中,段氏一族显姓最晚),我们倾向于认定他的南迁以这两次契机的可能性最大。

林宝《元和姓纂》卷九《诸郡段氏》引《云南状》云:“魏末,段延没蛮,代为渠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孙左,领大将军。生子光、子游、子英。子光试太仆卿、长川王,生秀;子英,率府遂郡王、神营州兵马使。”此《云南状》为何人所撰与撰于何时已不可考,方国瑜先生估计或为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的记录。依照是书记载,云南段氏起于魏末段延没蛮。所谓魏末,方国瑜先生认为是曹魏之末[8]。从现在所见到的可信的材料来看,段之一姓在云南是直到皮罗阁时才出现的。如果他在曹魏之末即已进入云南,作为影响并非不大的家族势力,没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决不可能显姓如此之晚。同时,蜀汉破灭之时虽有人建议退入南中,但并未为后主刘禅采纳,最后的选择是举国迎降,因而最终没有导致民族的大规模南迁。所以,我们认为这里的魏末是元魏之末。段氏进入云南以后,初为“渠帅”——即以段氏为核心的南迁氐羌部族的首领。至段凭时,入朝(当在唐初),拜为云南刺史。其后,段氏一族世任唐代要职:段左领大将军,段子光试太仆卿、长川王,段子英率府遂郡王、神营州兵马使,段秀试太常卿。其中,段子英一名亦见于樊绰《云南志》:“波州……故渭北节度段子英,此州人也。故居坟墓皆在。”“波州”即今云南祥云,说明段延一族进入云南以后很可能一直居于滇中一带。而“渭北节度”,方国瑜先生疑为宁北节度(即南诏剑川节度)之误,意即段子英在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以前曾为南诏宁北节度使[9]。据《新唐书》卷六四载: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因党项等羌吞噬边鄙,将逼京畿,分?宁等州节度为讃坊丹延节度,亦称渭北节度,至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罢;建中四年(公元784年)复置,寻罢;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再置。以段凭之后子孙世任唐职判断,段子英曾为渭北节度不应轻易否定。此外,《新唐书·南蛮传》载:“高祖即位,……益州刺史段纶遣俞大施至南宁州,治共范川,诱诸部皆纳款贡方物。”此身为益州刺史而又能诱云南诸部纳款贡物的段纶,也不排除与段延的血缘关系。

诸本《南诏野史》并称:“段氏,武威人,祖段俭魏为阁罗凤将,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作为段思平的直系六祖,段忠国一名亦见于《南诏德化碑》碑阴题名,时为清平官、大军将,威权极重。这个近于突然冒出的段氏显贵是否与段凭一族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现在已是很难弄清。但从俭魏之名分析,他应该是与段延有着某种联系——铭记着魏末没蛮的一段史实。故可能的情况是:魏末段氏进入云南以后,以段凭为首的一族谋求向外发展,出仕唐朝;而以段俭魏先世为首的一族则就地壮大势力,投靠南诏。至皮罗阁时,有段道超者得封国师[10],段氏势力迅速膨胀。至阁罗凤,遂出现了像段俭魏这样权势极重的段氏显贵。与段俭魏同时,段寻?、段全葛、段附克、段君利等人也先后为阁罗凤所依重,分别为清平官、大军将。异牟寻时,复有段诺突、段谷普者为清平官,段盛为大军将。劝利晟立,据《白古通记》记载:“洱河有妖蛇名薄劫,塞河尾峡口,兴大水淹城。王出示:能灭者,赏尽官库,子孙世免差役。有段赤城愿灭蛇,缚刀入水,蛇吞之,蛇亦死。水患息。王建寺镇之,以蛇骨灰塔,名曰灵塔。”极有可能是死于兴修水利的段赤城死后成了“洱河龙王”,他的被神话是段氏势力崛起的一个信号,标志着段氏势力的影响已经可以在各方面与旧有张、李、赵、杨诸姓势力相提并论。劝丰时,段宗誶、段酋琮为清平官。时狮子国侵缅,缅王求救于南诏,劝丰令段宗誶率兵往救。还师腾越,劝丰卒,权臣王嵯巅摄政。段宗誶遂遗书嵯巅:“天启不幸,父崩子幼。闻公摄位,国家之福。我救缅甸,缅酬金佛,本国无人,惟公与我回日,可亲迎佛,与国争光。”嵯巅不知是计,至日往迎,遂被段宗誶所杀[11]。由于此时南诏政权已经逐步陷入危机之中,朝中之人,惟段宗誶与王嵯巅被引为股肱,故嵯巅的被杀,事实上是使段宗誶成了南诏政权的核心人物。与此同时,又有段酋迁者为世隆朝大军将。至于隆舜,有陀西段宝者奉命出使岭南,代表南诏与唐修好。稍后,又有布燮段义宗入蜀。何光远《鉴诫录》卷六记载:“蜀后主乾德(公元919—923年)中,南蛮选布燮段义宗、判官赞卫姚岑等为使入蜀。义宗不欲朝拜,遂秃削为僧,曰大长和国左军崇圣寺赐紫沙门银钵。既而届蜀群臣议奏:僧有胡法,宜令礼拜。义宗于是失节焉。至于谈论敷奏道理,一歌一咏,捷应如流有《题大慈寺芍药》,又《题三学院经楼》,又《题判官赞卫听歌伎洞云歌》,又《思乡作》。……似此制作,实为高手。义宗生居蛮貊,蔑有汉朝章表,□□颇生轻易,国师常莹、辩广、光业等酬酢偈句,皆失机宜。□□□还,遇鸩而卒。”[12]可以肯定地说,除段俭魏(忠国)外,这些段氏均与段思平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否则,各种史籍仅仅祖述段俭魏而不涉及他人就于情理不通了。但是,从上面的考述可以看出,以段姓作为标志的段氏势力经过不断的发展,至南诏后期的确已经可以和其他诸姓势力相与颉颃了。

李京《云南志略》:“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段俭魏(忠国)而下,史书上提到段思平直系血亲的仅此段保隆一位,为段思平之父。按照诸本《南诏野史》记载:“其母过江触木有孕,生二子,长思平,次思良。”我们知道,感生神话大多起于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原始民族之中。作为早已脱离了此一发展阶段的段氏家族而言,这个神话的产生很是耐人寻味。寂裕《白国因由》:“夫段思平者,三灵之子也。《白古通》云:梅树结李,渐大如瓜。忽一夜李坠,有娃啼声。怜夫妇起而视之,见一女子,彼因无嗣,乃收而育之。既长,乡人求配弗许。忽有三灵白帝与之偎,生思平、思良。”比前一个触木感生神话更为详细,此一感生神话点出了三灵白帝以为生父。关于三灵白帝,镌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的《三灵庙碑记》有较详细的叙述:“窃闻三灵者,其来尚矣。按《白史》,自天宝壬辰,蒙诏阁罗凤神武王时,肇兴神迹,至灵至圣,其一灵乃土番之酋长,二灵乃唐之大将,三灵乃蒙诏神武王偏妃之子也。厥诞生时,中宫无出,阴谋以猴儿□(易)而废弃,埋于太和城之道傍,密遣侍女夙夜视之。冢生一苇而畅茂,群往复,有一?牯先来爱护,一旦,斑忽食之。女遂报于宫中,宰剖腹,出一男子,披戴金盔甲,执剑,恨指,腾空而北往吐蕃。后率□(众)伐太和,至德源城,蒙诏乞和而归。后同二将复举兵至摩用,大战弗克,回至喜贝佥赤佛堂前,三将殒□(命),乃托梦院旁耆老曰:若立庙祀享,能遍水利、除灾害。遂定星揆日,不月而庙宇成焉。由是雨时若,□(五)谷丰稔。每于四月十九日,阖郡祈告。迄异牟寻孝恒王,追封号元祖重光鼎祚皇帝、圣德兴邦皇帝、镇子佛景皇帝。院旁有一长者乏嗣,默祷。其囿种一李树,结一大颗。坠地,现一女子,姿禀非凡。长者爱育,号白姐阿妹。蒙清平官段宝娉为夫人。浴濯霞移江,见木一段,□(逆)流触阿妹足。乃知元祖重光化为龙,感而有孕。将段木培于庙庭之右,吐木莲二枝。生思平、思胄,号先帝、先王。”尽管三段材料或许都是来自同一本书——《白古通记》,碑文却向我们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第一,碑文称“三灵”一为土番酋长,二为唐之大将,三为蒙氏遗子。所谓土番酋长,并不像一般所说的即吐蕃酋长(理由很简单,土番、吐蕃在碑中并出,可见二者应有区别),而是某一部落首领。唐之大将,即为唐将。而神武王为阁罗凤谥,段俭魏显名正好是在此朝。联系到我们前面的分析,段氏于魏末进入云南以后,以段凭为代表的一支历任唐职而多为将军,以段俭魏先世为代表的一支投靠南诏而渐受其宠,如果还有一支一直“代为渠帅”不变,那么所谓“三灵”,正好就是段氏进入云南以后的三个发展支系。

第二,从“三灵乃蒙诏神武王偏妃之子”判断,段思平先世或与蒙氏有姻亲关系,这又正好反过来对段俭魏的骤显作了解释。

第三,碑文称三灵同二将死于喜睑(编者按:原为“贝佥”,全文用“瞼”代替)后感而有段思平之母,喜瞼为大理国时地名,南诏时称大厘瞼,即今大理喜洲,而碑也确实立于今喜洲凤阳村三灵真观内,说明段思平的籍贯当在喜洲,依据《太和段氏家谱》记载为喜洲阁洞?村,此村村民至今仍称乃段思平之后。

第四,碑文称段思平之母系出李树,杨鼐《南诏通纪》记曰:“段思平母阿垣,生于李实。先是其父名欢喜富,无男女,每日焚香告天求嗣。后,园中李树结实,夜半坠地有声。往视之,李实破两半,生一女。收而育之,名曰阿垣。”所谓“生于李实”之“李实”,极有可能是段思平外公姓名,后人妄加附会,遂衍而成为李树之实。然而,各种史籍并称段思平起事前曾于巴甸(今云南蒙自)“就其舅爨判自匿”,说明段思平母家应当姓爨,而其母亦不当为独生。以阿垣之名较之于爨酋阿姹、阿宙等名,说段思平之母或为爨蛮之裔应有可能。这样一来,我们前后的分析便发生了矛盾:既是喜瞼李实之女,就不可能是巴甸爨氏之裔;反之亦然。唯一能够两全其美的合理解释就是,段思平之母当为养女,亦即本为爨氏苗裔(与爨判为兄妹),后又过继给李氏抚养。正德《云南志》卷二○称杜光庭卒,“蒙学士爨泰立庙祀之”。杜光庭庙在大理有两处,一在玉局峰麓,一在中和峰麓。无论爨泰所立为哪一座,都说明南诏后期是有爨氏在大理一带流寓与任职。那么,段思平之母或为流寓大理的某一巴甸爨氏之女,就不是没有可能了。史籍与碑文并称段思平外公原本无嗣,其母系“收而育之”,应证了我们的如上判断。

第五,尽管碑文称段思平之父为段宝,但毫无疑问应该就是段保隆,这种音同而字异的情形在南诏大理的史籍中是屡见不鲜的。碑文称段宝为蒙清平官,李京《云南志略》称其为布燮,二者并不矛盾,说明段思平之父曾在南诏后期担任要职。(胡本)《南诏野史》称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44岁,由此上推,知段思平生于隆舜嵯耶五年(公元893年)尽管段思平之父曾经贵为布燮,但据各书所载,其幼时境遇却并不很好。寂裕《白国因由》称之:“及长,无依无倚,惟甘贫度日,不敢妄为。”又称其曾经为人牧牛放马、砍柴伐木、打碓磨面等等。诸本《南诏野史》则称段思平曾经“放牧山中”。由此推之,段思平出生以后,或者由于郑氏代蒙,或者由于父亲早逝,家境已并不显贵,故其不得不为人佣作。及长,胡本《南诏野史》称其曾为幕览,说明段思平始为小府副将。其后,由于战功卓著,段思平逐渐得到擢升,最后成为了通海节度使,开始走上了他的建国之路。

注释:

[1]参见王叔武《云南古佚书钞》,第2页。

[2] 诸本《南诏野史》、《古通纪浅述》、冯苏《滇考》卷上等。

[3] 王崧:《道光云南志钞·大理世家》。按,此段记载主要是抄于檀萃《诏史补》。

[4][6] 参见向达《南诏史略论》,《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

[5] 参见向达《南诏史略论》;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林旅芝《南诏大理国史》;范义田《云南古代民族之史的研究》等。

[7] 参见拙文《五斗米道入滇考》,《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4期。

[8] 参见方国瑜主编《云南地方史讲义》(中),第188页。

[9] 参见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第460页。

[10] 《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

[11] (倪本)《南诏野史》。

[12] 按,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将此事系于“僖宗幸蜀”之时,与赵隆眉、杨奇鲲入蜀同为一事。方国瑜先生认为当为两事,段义宗入蜀为第二次(转见木芹《南诏野史会证》,第193—194页)。又,《新唐书·南诏传》亦载此事,然系采自孙书。

原载于《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

(0)

相关推荐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段”姓

    段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位姓氏,在中原和西南地区有一定的优势.当今段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0.24%,总人口大约在320万. 段的名义 <说文>:段,指锤击,以锤击物.金文的段字,象手持 ...

  • 你所不知道的凉州历史

    凉州区建置沿革(<武威市志>1989年) 武威火车站广场 武威市这块得天独厚的绿洲,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据考古证明,远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4000年前居民的文化发展情况, ...

  • 大理国段思平考略(上)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430□  黄有光南诏国与大理国的疆域包括今云南全省.四川西南.贵州西部.广西西部,以及缅甸北部.老挝.泰国北部地区.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从统一洱海区域开始,进而统一云南 ...

  • 段玉明 | 大理国的朝贡及其影响

    大理国存在时期,除宋以外,周边没有强于大理的政权存在.如果"朝贡"专指带有藩属.臣服性质的政权入朝贡献方物,则大理国唯与宋朝存在此种朝贡关系.而又由于宋对大理国始终处于戒备状态,这 ...

  • 段玉明 | 大理国段氏为云南土著说质疑

    摘要:相关资料考证,大理国段氏为云南土著说存在诸多质疑,其段氏祖籍当在西北,为天水地区氐族南迁的段氏之后裔. 关键词:大理国段氏:武威郡:武威公:云南土著 段玉明(1958-),男,四川成都人,香港中 ...

  • 明营国夫人严氏墓志铭考

    明营国夫人严氏墓志铭考释 (2021-06-01 00:25:17) 转载▼ 分类: 金石碑文 出土地不详,现藏南京市博物馆.志石横四十九点五厘米.纵四十八厘米.志盖阴刻篆书"营国夫人严氏墓 ...

  • 宋朝历史人物——段思平(大理国的缔造者)

    段思平 大理国缔造者 (公元893-944年).大理喜睑(今喜洲)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其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为段宝龙.思平因为累积军功而升任为大义宁通海节度使.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干贞之弟杨诏谮思平 ...

  • 大理国段思平考略(上

    大理国段思平考略(上)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430□  黄有光南诏国与大理国的疆域包括今云南全省.四川西南.贵州西部.广西西部,以及缅甸北部.老挝.泰国北部地区.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从统一洱海 ...

  • 赵寅松 | 试论大理国的建立和段思平的出身

    "大理国"政权建于公元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到1253年蒙古军入大理时结束,历时316年,几乎与宋王朝相终始.其疆域"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地之江头城 ...

  • 【赛诗会第1262期】张升安 崔坤军 张 蜀 卢小平 卢冷夫 乔贵庆 杨玉辰 李庆国 刘喜军 赵宗元 王志毅等

    【赛诗会第1262期】张升安 崔坤军 张 蜀 卢小平 卢冷夫 乔贵庆 杨玉辰 李庆国 刘喜军 赵宗元 王志毅等

  • 大理国段氏:没有开挂的六脉神剑,依然是称雄云贵三百多年的王族

    通过金庸著作<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大理段氏"威震江湖,成为武林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中途开挂"的段誉,与开局就满级的乔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