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对话焦虑症
FM105.5 马大姐话健康 10:00-11:00
本期 话题
现代社会焦虑这个词,使用的频率的很高,可能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的情况,有人形容说,如果抑郁的感受是「旷野无人」,那焦虑大概就是「无数份担忧如黄金周滚滚人潮般拥挤在心里」。听到这,可能有听众说,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又「抑郁」又「焦虑」?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你详细说说焦虑症的话题。
【专家简介】
张爱国,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2006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及心理治疗工作,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情感障碍科工作多年。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曾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疫情期间参加境外回国人员集中隔离点心理健康保障工作等。在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节目回顾】
【精华问答】
1:怎样的表现才算焦虑症?
首先 ,焦虑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每个人都有,但是一般都是比较适度的表达。我们的语言里,有很多词来形容焦虑,比如担心、忧虑、担忧等。焦虑的意义是人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担忧。比如,考试之前,担心考试结果,会焦虑,演讲之前,担心讲不好,会焦虑,孩子上学,担心孩子在学校出问题,焦虑。这些焦虑是人们的正常情绪。
那么如果出现对生活中各个方面表现出过度的,不可控制的担忧,比如,跟人聊天时,听到别人说得了某种病,就担心自己也得了这个病,然后到医院反复检查,有的人担心坐车出事故,不敢坐车,坚持走路上班,或者担心生活中的一些小概率事件,达到杞人忧天的程度,整天如坐针毡,总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因为这种担心,干扰了正常的生活,造成个体非常痛苦,烦躁、暴躁、易怒,难以集中注意等,那么我们就要警惕可能得了焦虑症。
2:到底是「身病」还是「心病」?
人们在生病时,传统的就医观念是哪里不舒服看哪,比如胃疼,吃不下饭,就看消化科,头痛就看神经科,心慌就看心血管科。这种观念也不能说不对,但是容易漏诊或误诊。有一些焦虑患者,经常会出现各种躯体不适,比如头痛、胃部不适、心慌等等,反复到相应的专科就诊并检查,但是检查的结果往往是正常的,或者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不会引起患者的这些不适,比如有的焦虑患者会反复觉得胃疼,但是反复做胃镜,结果都是浅表性胃炎,事实上很多人都有浅表性胃炎,一般没有感觉。有的患者出现反复的身体不适,辗转多家大医院检查,都没有查出问题,最后来到心理科,最终被确诊为心理疾病。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3:怎么诊断?需要做特殊检查吗?
还是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焦虑症的诊断,主要通过患者提供的病史,心理科医生的访谈,排除一些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焦虑,还要通过一些心理测试,综合判断,得出诊断结果。
4:焦虑症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首先,有些躯体疾病,会出现烦躁、易怒、脾气大、坐立不安等表现,常见的是甲亢,需要检查甲状腺功能才能明确,有些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有一些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脑梗塞,也会出现烦躁、心情不佳的表现。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罹患某种躯体疾病时,由于疾病本身的痛苦和可能出现的结局,比如癌症,患者得知患癌症后,可能会出现反复担心疾病结果,或者疼痛造成患者情绪不佳、烦躁等,造成患者的继发性焦虑,如果这种焦虑达到了焦虑症的诊断标准,那么我们也需要诊断和干预。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做共病。共病现象在临床上也很多见。
5:焦虑症可以自愈吗?
一般来说,短时间的,轻度的焦虑,经过自我调整和转移注意,或者接受一些心理干预,比如放松训练、运动等,一部分会自愈。但是如果达到了焦虑症诊断标准,不经治疗,一般不会或很难自愈。患者会长时间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中,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并且,如果长期不缓解,可能会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增加躯体疾病发生的风险。比如说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
6:焦虑应该怎么治?
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
如果确诊为焦虑症的话,是需要积极治疗的。治疗的方案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案,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辅助心理治疗和一些物理治疗。多数情况下,医生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再结合一些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7: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有哪些常见副作用?会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
治疗焦虑的药物中,有一部分药物,比如氯硝安定、阿普唑仑等,既有很好的抗焦虑效果,也可以改善焦虑引起的失眠,这类药物如果长期或者不规范服用,的确可能产生依赖性,服用这类药物最好的医生指导下,短期、规范服用,多数患者在产生药物依赖之前就已经停用了。
还有一类药物,比如帕罗西汀、度洛西汀等,本身是抗抑郁药物,因为有抗焦虑作用,也经常被用于抗焦虑的治疗,这类药物没有依赖性,长期服用也没有大问题,有一部分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前几天,可能会有恶心、干呕、乏力等不适感,这主要是我们的身体在适应这种药物时产生的反应,一般连续服药几天后很快就会消失。
在这里,需要跟听众朋友们解释一下,很多朋友非常抵触服药,尤其是西药,认为是药三分毒,服药对身体有害,这个观念是非常片面的,首先,任何一种西药上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验证,对于绝大部分患者,这些药物在规范使用的时候,对身体的影响是很轻微的。另外呢,我刚才也说过,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烦躁、失眠、心情不好等,这些负性的情绪对健康的损害是非常大的,相对于此,药物引起的损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8:焦虑症会遗传吗?
焦虑症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生活中有一些人具有焦虑性人格,这些人做什么事都不放心,反复检查验证,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这种人格特征可能会遗传给后代,增加焦虑症的发病险。
9:焦虑和抑郁会同时存在与一个人的身上吗?
我们经常跟病人说,焦虑和抑郁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总会一起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焦虑可以诱发抑郁,抑郁也同样会引起焦虑,两者经常彼此缠结,难以剥离开来。我们汉语里有一个词,叫“忧愁”,形容的就是焦虑和抑郁的混合状态。
10:又焦虑又抑郁,怎么办?
刚才说过,抗抑郁的药物同样可以治疗焦虑,所以在治疗上,多数情况下是两者兼顾,既要改善焦虑和抑郁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感,又要努力挖掘和处理引起焦虑和抑郁的现实原因,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道。
11:焦虑症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焦虑症的预防,主要是提高个体的日常心理应激水平,和对不良情绪状态的识别能力。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心理学科普书籍,来丰富这一块的知识,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置里心理咨询室,我们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
我们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全省最大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的科普和宣传,并且在近期还打造了一支专业的科普宣传的队伍,专门从事科普工作。针对焦虑,我们需要学会放松训练,呼吸训练等,这些教程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偶尔的抑郁和适当的焦虑,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有抑郁和焦虑的自己,而不再是自己和自己作斗争;可以接纳这些坏的感觉,它们总会存在着,并不会、不可能在生活中完全消失。实际上,抑郁和焦虑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抑郁让我们避免作出仓促的决定,让我们不去做冒失而危险的事;焦虑则让我们保持客观,而不是「不现实地乐天」。有坏的感觉,好于「没有感觉」——后者是空虚和麻木,前者意味着我们也还有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愉悦、平静、活力、充实等好的感觉的能力。毕竟,有好坏起伏,才是鲜活的日子,不是吗?但如果真的出现了一些难以控制的情绪障碍,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才是最正确的决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