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杜志明,余冬敏,赖政洪

唐志贤,刘子由,谢春发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指标,探讨EEN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分析9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48)和EN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的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指标。

  结果:EEN组患者术后第3、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泻发生率略高于EEN组。另外,EEN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EN组,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EN组(P<0.05)。

  结论:围手术期合理、早期使用EN支持能有效地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肿瘤消耗等原因,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在我国,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3.2%~70.0%【2-3】。这导致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患病率高。有研究显示,早期肠内营养(EEN)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机体的负氮平衡,防止营养不良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4】。因此,我们将观察术后EEN对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以期为临床EEN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胸心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98例,男8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9.3±9.2)岁。其中食管中段癌60例,下段癌38例。手术方式均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65例,弓下吻合33例)。根据患者营养支持方法不同,随机分为EEN组(n=48)和EN组(n=50)。

  1.2 营养支持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营养筛查,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评估患者营养不足的情况【5】。并根据营养筛查的情况制订针对有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营养计划。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或营养管,术中将营养管置入屈氏韧带以下处20cm。EEN组患者术后6h自营养管注入葡萄糖氯化钠250~500ml,无特殊不适于24h内给予百普力;EN组患者在胃肠道通气后开始给予葡萄糖氯化钠250~500ml,无特殊不适于72h后给予百普力。所有患者营养液输注从25ml/h开始,逐渐加量,若无不适逐渐加量至35~40kcal/kg/d。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注意保温,若患者出现明显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立即降低输注速度。术后EN维持7~9d。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的身高和体重(WT),计算体重指数(BMI)。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B)、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等。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患者CD3+、CD4+、CD8+和CD4+/CD8+比值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和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EEN组患者年龄为(60.3±9.5)岁,EN组为(58.2±10.1)岁;ENN组男44例,女4例,EN组男44例女6例。ENN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4例、高血压12例,EN组糖尿病3例、高血压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营养状况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WT、BMI、血清TB和T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和第7天WT、血清TB、TF、Hb和TLC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血清ALB和TLC明显升高,与EN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免疫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EEN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E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EN组的CD4+/CD8+比值升高更为显著,与E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4 临床指标

  E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早于EN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给予禁食,加强抗感染和充分引流等综合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EEN组出现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和腹泻等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两组患者术后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在我国,食管癌是一种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危害严重的肿瘤【6】。由于进食困难和肿瘤消耗,食管癌患者在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的长期禁食,极易出现免疫功能障碍【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极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改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江志伟等【8】研究认为,EEN可明显降低胃肠道肿瘤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快速康复。

  营养支持疗法分为PN和EN,目前EN已公认优于PN。传统的医学认为,术后消化道手术刺激会造成3d左右的肠麻痹,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但Page等【9】研究表明,术后6h小肠的吸收和蠕动功能即恢复。因此,我们一直遵循“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应用它”的原则【7】。

  本次研究发现,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的WT、血清TB、TF、Hb和TLC与EN组无明显差异,说明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效果较好,营养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清TB和ALB是两个客观反映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血清ALB较EN组上升得快,说明EEN支持疗法有优越性。

  肠黏膜是人体的天然屏障,有着重要的功能。肠屏障包括黏膜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10】。肠道内的菌群是其天然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肠内细菌易位则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加之手术破坏了肠黏膜屏障,更易出现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心律失常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主要靠机体免疫应答,食管癌术后提高患者的免疫应答能力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营养不良的影响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很广泛。它能导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受损,使CD3+,CD4+和CD8+减少【11】。

  CD3+细胞的数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机体整体免疫功能状态。CD4+/CD8+比值反映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性。当CD4+/CD8+比值下降甚至倒置时,说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导致病情加重【12-13】。而TLC是反映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本研究发现,EN组患者的TLC较EEN组减少得更明显。术后第3天,EEN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且术后第7天CD4+/CD8+比值升高更为明显,说明EEN能更好地维持T细胞的数量和稳定性,从而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但两组在术后第7天时T细胞亚群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进一步说明EN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E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好于EN组。这可能是EEN能更早地增加肠道内的血流,增加肠绒毛高度、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和增强肠免疫功能【14】,防止细菌易位,维持肠黏膜屏障【15】,减少感染并发症【16】。

  Manba等【17】报道,EEN会引起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下降,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增加肺部的感染率。因此,EEN在控制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占有优势。本研究还发现,EEN组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较EN组少,考虑一是由于EEN组患者更早给予EN,提供了足够的心肌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减少因电解质紊乱引发的心律失常;二是更早给予EN及时、早期补充了患者因手术失血导致的低血容量,减少因低血容量引起的心律失常。

  两组患者在给予EN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这可能与营养液的温度、浓度、输注速度和营养管留置位置不当等因素有关。当我们通过调整EN液的温度、浓度或速度时,患者腹泻的症状明显好转。因此,EN支持在护理方面更需要个体化,这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食管癌患者给予EEN,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途径,不仅能早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而且还符合术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发现,EEN支持对患者感染的控制有一定优势,尤其对危重症患者。还有研究报道发现,EN和PN对预后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甚至EN组患者发生肠道反应和低血糖的概率高于PN组【18】。或许研究EN的个体化应用是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Wu J, Huang C, Xiao H, et al. Weight loss and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male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esophageal cancer. Nutrition. 2013;29(11-12):1310-1314.

  2. 吴蓓雯, 曹伟新, 费旭峰. 32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27(5):604-606.

  3. 蒋虹, 郑玲. 恶性肿瘤患者260例营养状况评价. 肿瘤学杂志. 2010;16(10):825-826.

  4. Shrikhande SV, Shetty GS, Singh K, et al. Is early feeding after majo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 fashion or an advance?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Cancer Res Ther. 2009;5(4):232-239.

  5. Detsky AS, Mclaughlin JR, Baker JP, et al. What is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1987;11(1):8-13.

  6. 赫捷, 邵康. 中国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诊疗现状及未来对策. 中国癌症杂志. 2011;21(7):501-504.

  7. 黎介寿. 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3;10(3):129-130.

  8. 江志伟, 李宁, 黎介寿. 胃肠肿瘤病人的快速康复外科营养新理念.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13(5):412-414.

  9. Page CP, Ryan JA, Haff RC. Continual catheter administration of an elemental diet. Surg Gynecol Obstet. 1976;142(2):184-188.

  10. 黎介寿. 肠衰竭——概念、营养支持与肠粘膜屏障维护.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11(2):65-67.

  11. Najera O, Gonzalez C, Toledo G, et al. Flow cytometry study of lymphocyte subsets in malnourished and well-nourished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s. Clin Diagn Lab Immunol. 2004;11(3):577-580.

  12. Yachida S, Sasako M, Tobinai K,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 primary gastric T-cell lymphoma lacking the 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0;57(98):383-387.

  13. 沈玉光, 许金良, 杨宗林, 等. 流式细胞术测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20(2):101-105.

  14. 赵桂彬, 曹守强, 张凯, 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4;17(4):356-360.

  15. Shu XL, Yu TT, Zhong JX, et al. Effect of glutamine on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4;18(14):2058-2064.

  16. 黎介寿. 营养支持治疗指南的“读”与“用”.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1;18(2):65-67.

  17. Manba N, Koyama Y, Kosugi S, et al. Is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itiated within 24 hours better for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in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J Clin Med Res. 2014;6(1):53-58.

  18. Preiser JC, Fraipont V, Quilliot D. Trial of the route of early nutritional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N Engl J Med. 2015;372(5):487-488.

原文参见: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6;23(2):87-90.

(0)

相关推荐

  • ECMO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

    专家介绍 吴丽,主任护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急危重症片区科护士长 广东省护理学会危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一届ICU护士分会常委 广 ...

  • 研究进展|如何克服危重症肠内营养带来的挑战?

    现有的证据和ICU营养指南均强调了EN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带来营养和非营养益处.然而,在入ICU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医源性营养不良和喂养不足在全世界ICU中几乎无处不在.克服EN使用中的基本 ...

  • 【医科普】口服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口服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陈焰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都是临床营养治疗中极为重要的方法,是临床医学治疗中的一个重大飞跃.由于肠外营养的长期使用会引起诸如肠黏膜萎缩.肠道屏障改变. ...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谢荣臻,曾祥福,邓伟 刘晓平,章新华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常规肠内营养组间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 ...

  •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周成伟,徐芬,苏文敏,赵晓东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大多数营养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禁食使机体营养不良加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上升.本文探究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食 ...

  • 肝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的荟萃分析

    李满,梅方超,易斌,王卫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肝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肝 ...

  •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盛 玉,李梅,姜斌,黄磊 杜宝峰,周峻,杨颖,李黎 张爱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2014年1 ...

  • 代谢监测下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早期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整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能量的计算是否恰当准确亦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本随机对照研究是采用能量代谢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监测重型颅脑损伤 ...

  • 预后营养指数、控制营养状况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2016年全球癌症中占1%[1],其特征是恶性浆细胞增殖.浸润,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终末器官损害[2].目前已有多个提示MM预后的分子遗传学指 ...

  • Critical Care: 高强度控制颅内压的治疗手段对TBI患者预后的影响

    在控制TBI患者升高的颅内压时,激进的治疗手段虽然可以较好地控制颅内压,但可能因其副作用导致患者不良预后.一项来自欧洲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使用量表对常规的降颅压治疗手段进行量化并分组,充分评估高强度治 ...

  • ATM突变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是高度保守的PI3K相关激酶的基因成员,细胞依赖这些激酶来协调DNA修复和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的 ...

  • 岛叶损伤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和缺血性卒中一样,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如果出现岛叶皮质损伤,常造成患者预后不佳.但是具体岛叶损伤对ICH患者预后的具体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回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