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预测的渊源和发展
八字命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是文化的基础。描述宇宙天体的现象,解释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代哲人长期研究的课題。人类系万物之灵,世世代代繁衍在这个天体之间的地球上,经过千百年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发展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含金量极高的,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国宝一一八字命理文化,
早在殷周时期,八字命理预测“受命于天”就被镌刻在钟鼎上,乃至人们的心中,当时人们认为“天”能致命于人。到了汉代,天命观更加深入人心。董仲舒,杨雄等人在《淮南子》,《白虎通》诸书中就提倡和信奉命运的观点。连东汉的无神论者王充对命运的观点深信不疑。他说,“凡火逢倡(碰上好运)及遭暴害(遭到灾祸),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资贱贫富之命。”
既然古人信奉命运,在历史岁月的长河中,人类就自然而然地设计出预测命运的理论及技法。在汉代时期有巫盅、择日、禁忌,符隶望气,卜相,杂祀,星占等。到了汉代就发展了一种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基础,配合年,月,日的命运预测方法。那种命理占测技法经魏晋南北朝的推行与发挥,到了唐代初期完全确立。唐人李虚中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相匹配的天干地支来推断一个人责贱寿夭,吉凶祸福,并能“百不失一”在当时声名远扬。后人称李虚中为“六字”推命的开山祖师。到了宋代初,徐子平进一步完善了“八字”推算技法。他把李虚中的年、月、日的三柱算法发展成为年、月、日、时的四柱预测法。宋代的徐子升又根据徐子平的命理研究,编辑了《渊海子平》一书,成为八字推命史上最重要的著书之一。
明代是八字命理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开国功臣宋廉就著有《禄命辨》一文。第一次系统的总结了命理的历史渊源。之后,命理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中国八字命理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探索与实践非常深入人心。所以它一直是深受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信奉与亲睐。早在公元前213年,秦王朝统治时期,秦始皇搞“焚书坑儒”时,
其它书和“诸子百家书”全部烧光,唯独留下医学,卜筮和种植三类书不烧,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充分说明了命理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永远不会被历史抛弃或淘汰的。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是一位命运的信奉者。孔子在年过半百时发出“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叹,他和他的弟子们宣扬“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不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候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并且对易经著书立说,又一次说明了命理文化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
上古人类朴素的“二元论”认为,天地万物间充满了“正”与“邪”两种相对立的神秘力量。它们不仅是先天生存于万物之中的也是人为的。感天地之清气者,人则心正行端;感天地之浊气者,人则心邪行乖。无论是万物精魅之正邪,还是人心之正邪,两种力量自鸿蒙开辟,阴阳判立以来,便一直处于一种一消一长的状态中,遍及万事万物,但人们最关心的无非是与人自身有着直接联系的部分一一命运。以上就是八字命理预测的渊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