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十七:叛徒变卧底?屡试不爽的反间计

平常我们在讲东周国和西周国的故事时,总是抱着一种戏谑调侃的态度——因为相较于战国七雄来讲,这两个诸侯国给人的印象就是太小了,小到做什么事情都唯唯诺诺,这也不敢,那也不成。即便两方起了冲突,看起来都像小孩子过家家,折腾不出大水花。之前讲过两国因为放水灌溉农田的事儿都能争上一争,活脱脱像两个村子在村长带领下打了个鸡飞狗跳。

实际上,这种上帝般的视角和太过遥远的历史让我们会有意无意忽略这战国乱世的残酷性,不是只有白起长平之战坑杀赵四十万降卒的行为才叫残酷,整个《战国策》讲到的诡谲计策、人心险恶一点也不少,而且往往覆盖上了一层“能言善辩”“纵横捭阖”的面纱,哪怕坑杀一个人的手段很精巧,也是非常阴狠的。在这一点上,东周国和西周国下手一点都不软。

比如《战国策》里最先讲到的一个经典反间计的故事,就是出自东周策的《昌他亡西周之东周》。在这个题目里,所说的“亡”是逃走的意思。这种逃走、逃亡他国的现象,商周时候就有了,只是不那么普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迁加剧,再加上一些天灾人祸什么的,诸如政治逃亡,民众逃亡,军士逃亡的社会现象就很多了,一些史书里讲“奔”“放”“亡”之类的,多有这样的记载,再直接点,干脆就叫“叛”了。

昌他本来是西周国的臣子,因为一些原因逃到了东周国,把西周国的一些情报资料全都告诉东周国了。搞得西周君大为恼怒,东周君笑掉大牙。昌他简直就像是战国时期的斯诺登,发现了西周国政府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投向了东周国……

昌他是出于什么原因、什么目的逃到了东周国就不清楚了。或许是因为受到迫害,生命受到了威胁;或许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觉得在西周国实现不了政治理想;或许是单纯追逐利益,献上情报以邀宠;又或许是良心发现,为了道德的理想要把西周国的阴暗公之于众……总之,对东周国来讲,昌他是投诚;对西周国而言,就是不折不扣的叛国。

对于这种叛徒西周是极为痛恨的,但其与东周之间也没有什么引渡条款,不可能把昌他弄回来。那要怎么办?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此时,西周国有个叫冯且的臣子对西周君说:我能杀掉昌他。只需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西周君给了冯且三十金去办这事——鬼知道为什么这些臣子办事都需要三十金,就像郑朝当年为东周取回祭地时,也是要了三十金收买赵国的太卜,这还算人情世故。而冯且要了三十金,对付昌他的手段就比较阴险了。

冯且派人拿着三十金和一封的密信,假意去找昌他,密信是这么说的:昌他你谨记啊,事情要能办成,就尽力办成;要是办不成,赶快回来。时间长了,事情一定会泄露,那你就是白白送死了。(昌他:难道我是卧底?我怎么不知道?)

以我们后世人的慧眼如炬,很显然就能看出来这是三十六计中经典的反间计,就是要搞得西周国和昌他之间失却信任,然后借刀杀人,这招在战国时期屡见不鲜。像秦国让赵国换掉廉颇,诬杀李牧,都用过反间计。后世人耳熟能详的,那自然是《三国演义》里,讲周瑜怎么欺骗蒋干盗书,让曹操中计杀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周瑜好歹还假装自己喝多了,费劲心机让蒋干觉得自己有机可乘获取了重大信息,然而冯且就更加煽风点火了——他直接派人告诉东周国的边防人员,称某晚要有奸细进入边境,然后就让东周国把送信人、密信和三十金抓了个正着。结果不出所料,东周国果然怀疑昌他是个卧底,于是将其诛杀了。

在《战国策》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好几个,比如周君离间楚王和吾得(《西周策·楚兵在山南》)、甘茂离间秦王与公孙衍(《秦策二·甘茂相秦》)等,都和冯且计杀昌他异曲同工。虽然人们常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是在涉及到个人与国家利益的敏感时期,反间计最容易在双方间播下不信任的种子,想来也挺悲哀的,否则类似的故事就不会一遍一遍地在各朝各代中上演。

(0)

相关推荐

  • 战国策·东周·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黶谓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王曰:' ...

  • 战国策·东周·温人之周

    温人之周,周不纳.客即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 ...

  • 战国策·东周·周最谓吕礼

    周最谓吕礼曰:"子何不以秦攻齐?臣请令齐相子,子以齐事秦,必无处矣.子因令周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则子常重矣."

  • 战国策中的生存哲学:东周与西周争,对手找人帮忙,怎么办?

    战国策中的生存哲学:东周与西周争,对手找人帮忙,怎么办?

  • 战国策·东周·东周与西周战

    古诗文网下载APP 推荐诗文名句作者古籍 东周·东周与西周战原文 原文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

  • 你尽管叛逃,我就反间计借刀杀你

    你尽管叛逃,我就反间计借刀杀你

  • 战国策·东周·昭献在阳翟

    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魏王遇也,主君令陈封之楚,令向公之魏.楚.韩之遇也,主君令许公之楚,令向公之韩.今昭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 ...

  • 《直方周易》四十二 益 六四 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声明:此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四十二 益 [益]六四 中⑴行⑵告⑶公⑷从⑸,利⑹用⑺为⑻依⑼迁⑽国⑾. [译]六四 需朝廷批准的行动要 ...

  • 战国策·东周·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 ...

  • 战国策·东周·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 ...

  • 东周、西周国、东周国世系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 1.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公元前720年] 附:携惠王姬余臣[公元前770-公元前750年] 2.桓王姬林[公元前719-公元前697年] 3.庄王姬佗[公元 ...

  • 如何巧妙说服别人?《战国策》教你一个套路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国古话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唇枪舌战一向是庙堂政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纵横家以三寸不烂之舌将多国玩弄于鼓掌之上,而这 ...

  • 一个关于反间计的小故事!

    东周末年,周王室分裂出两个小国,东周国和西周国.西周国的大臣昌他叛逃到东周国.因为昌他知道很多西周国的机密,西周国的国君非常担心东周国获得这些机密后会趁机进攻.于是计划要除掉昌他. 这个事情,交给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