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丨今日秋分,阴阳相半人易病,学点规矩保健康!秋分,看这一篇就够了
来源:养生中国
俗话说:秋分到、秋意浓。
秋分到,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秋天。
此时,地面上下的热气处于平衡状态。
秋分过后,金气敛降、压力增加,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黑夜一夜长过一夜。
秋季,收敛降燥之气当令,此时养生,重在养“收”、养阴。
所有与升阳、散阳有关的情绪、运动、饮食、穿衣都应有所收敛、节制。
秋分起居,需顺应自然之气早睡早起以调养人体阳气。
中医认为,早睡可以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一般来讲,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较为适宜。要注意的是,起床时尽量不要太猛,而应躺在床上,用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否则会导致血压突然变动。
这个时节,天气开始转凉,应注意保暖,不应再赤膊露体。
虽然“春捂秋冻”有鼓励身体适应凉爽刺激、锻炼耐寒适应能力的意思。
但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年轻体壮的人,如体弱多病、机体反应较弱的人还是应该早晚及时增减衣物,配备长衣、长裤,避免着凉伤身。
晚上睡觉也可以把毛毯换成薄被了,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也可能出现膝关节酸疼等不适症状。
需提醒的是,秋分节气不要捂头,因为头颈部包裹过严不利于疏散内火,容易引发头痛、目赤、烦躁等不适。
燥气是秋季的主气,所以秋季的饮食重点仍然是养阴清燥,润肺生津,辛辣厚重的食物尽量避免。
推荐大家每天早晨吃一碗杂粮粥。
这是因为,秋分时节,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于身体自然很有好处。
此外,秋分滋补还是要平补,就是吃一些性质平和,不寒不热,滋润养阴又不滋腻碍胃的食物,如藕、莲子、红枣、山药、银耳、枸杞、黑芝麻、核桃等。
尤其是银耳,用来跟各种食材搭配煮粥,可有效地缓解秋燥。
对于因燥热内生而出现咽喉疼痛、口干舌燥、肺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可适当服用酸梅汤来滋阴降火。
对于因受凉而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者,可第一时间喝点紫苏水,将寒邪驱逐出去,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
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动人体的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同时还能防止身体收敛太过。
平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耐受程度选择快走、跑步、爬山等等活动,让自己处于大好河山之中,颐养一下自己的心情。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运动一定要量力而为,避免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不要过度运动至汗出,防止引起阳气耗损。
秋凉腰痛用热敷
秋凉之后,很多人腰病又犯了,这时,不妨试试下面的简单治法,非常见效哦!
热敷腰部及大椎穴、委中穴、承山穴,最简单的用个暖水袋就行,每次十分钟;
黄酒温热后,涂于腰部及痛点,然后用暖水袋热敷;
腰部酸沉无力,可先灸神阙穴,后灸腰部,每次时间20分钟。
脾胃虚寒炒食盐
夏天贪凉容易造成寒积脾胃,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
人们往往会出现食冷后胃部绞痛,或者腹部温度偏凉、按上去发硬,这都属于脾胃虚寒的表现。
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
神经衰弱勤泡脚
睡前热水泡脚,具有敛阳之效,百合水泡脚更能治疗神经衰弱。
做法:取鲜百合100克,酸枣仁20克,远志15克。
将鲜百合浸泡一夜,与酸枣仁,远志加水2000毫升煮沸,取汁入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浸泡双脚,每天睡前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疗程。
功效:可安神宁心,益气补中,对神经衰弱型失眠,多梦很有效。
身体疲乏闻橘子
秋分节气之后,秋乏的感觉会更加明显,此时不妨在身边放一些吃剩的橘子皮,它清新的气味,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让人神清气爽,也能清除污浊的空气,美化室内环境。
从中医角度来说,橘子具有的芳香味,又可以化湿、醒脾、避秽、开窍。
当感觉乏力、胃肠饱胀、不想吃东西时,其清香还可以缓解不适。
此外,橘子芳香的气味,还能够使人镇静安神,放在床头,还有利于促进睡眠。
出现燥咳用六汁
过了秋分,空气干燥,秋风更凉,易出现咳嗽,嗓子干痒等症状。若皮肤干燥、阴虚燥咳,可以榨点“六汁饮”喝。
做法:取雪梨1个(去核),鲜藕、荸荠、白萝卜、甘蔗、鲜百合各30克,榨汁后混匀食用,每次喝30毫升,每天2~3次。但是如果是受凉咳嗽,应多吃山药、冬枣、莲子等食物。
此外,由于肺脏功能最弱的时间是晚21点~23点,因此,大家还可以在晚饭后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时吐掉,同样可以滋润肺脏,缓解咳嗽。
鼻塞别忘用热水
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水蒸气,即可滋润肺脏,每次10分钟左右,可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