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一叶:渐悟与顿悟——三访兴隆禅寺释圣常(作者 李修运)

今天农历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之日。因缘而来,我有幸第三次拜见释圣常师父。红枫园公园门前人山人海,车辆堵塞,我为我的迟到深感抱歉。

谈到了渐悟与顿悟,释圣常说:渐悟的积累才有顿悟,没有渐悟,凭空顿悟者绝少;那真是天赋异禀之人才可能啊。

六祖慧能,出家安徽黄梅五祖寺。五祖弘忍,在慧能投奔来的路上就作了考察,认为慧能大可造就。慧能,岭南一樵夫,大字不识。卖柴住店,听闻一人念“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心中佛门洞开,一刹那云开雾散:哦,世间有这样的好法,值得舍弃一切寻求!他安顿好老母,直奔五祖寺而来。

弘忍见了慧能,故意哂笑:“一个猲獠也能皈依不成?”慧能答:“人有南北,法无南北;人有贵贱,法无贵贱。”遂安排慧能干舂米等诸般杂役。是时,神秀已有名声,且辩才无碍,通达佛法。众僧以为他可继承弘忍之衣钵。一日,弘忍令诸僧发表见地。神秀踌躇再三:写得好,有争宠之嫌;不写,不甘被埋没。于是黑夜在白墙挥就一首謁子: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让染尘埃

翌日早,大家看了。一片称赞:见解独到深刻。

到目前为止,我们也认为,神秀所作謁子,适合我们修行。大家都是凡俗之人,不能顿悟,不可能一刹那就达到醍醐灌顶的境界。从此就有渐悟派和顿悟派之说。话说慧能见了神秀之作,悄悄语:“我也能作一首謁子。”众僧讥笑:“你一个杂役,瞎字不识,懂什么?”况且他一直没有剃度。于是他说,别人替写,就有了那首著名的謁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神秀和慧能高下立判也。我们不能顿悟,我们不是那种根性,也不是我们愚钝,这一刹那的顿悟委实需要积累。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是累生累世的积累。慧能本来不是俗物,但他靠苦难尘世的积累,一刹那间顿悟了。

神秀为何不能顿悟?他精通经文,形成了知障。慧能不识字,恰恰可以单刀直入。知识有时成了累赘,先入为主的认知害了神秀。

五台山麓有个兰若寺,大约明清之际,住着一个师父带俩徒弟。小徒弟精明,大徒弟痴傻异常。那时贫穷,口体之奉奇缺。与其等着饿死,不如下山化缘。师父带上了小徒弟,留痴傻大徒弟守庙。临行前,傻徒弟问道:“师父啊,你走了,我修什么法?”师父惨然道:“你能修什么法呀,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又问:“那我吃啥?”师傅说:“我能管那么多?”顺手指指山下河水说:“你吃鹅卵石!”傻徒弟又问:“没有柴火啊?”师父气急了,“烧你的大腿!”一去三年。三年后归来,离庙好远,只见兰若寺上空一片红光,“坏事了,这个傻徒弟把庙宇烧了!”急急往庙里赶,近前些,只听漫山遍野一片“阿弥陀佛”的诵经声,仿佛千百万人一起诵经,声若洪钟。到了庙跟前,庙安然无恙,人迹稀少。不一会,只见傻徒弟从山下河边悠悠行来。他满面红光,一手提着瓦罐,一手捧着几块鹅卵石,见了师父,连忙问候。中午,傻徒弟问师父饿了吗?师父又饥又饿,吩咐他赶紧整点吃的。傻徒弟递过鹅卵石。师父苦笑:“我年纪大了,吃不动生的。”傻徒弟往锅里添上几瓢水,放入鹅卵石,接着把双腿伸到灶里点燃。那火“噼里啪啦”燃烧正旺。锅开,傻徒弟蜷缩回腿,掸掸,腿依然是那两条腿。傻徒弟说:“师父,趁热吃吧!”师父又苦笑:“我牙口不好。”傻徒弟也不客气,如吃山芋一般,将鹅卵石吃个干净。师父大惊,大呼:“大徒弟啊你成就了,可要拉师父一把呀!”傻徒弟听后,“哈哈”一笑,站在那里就往生了。

泉州有个寺庙。一个本地穷秀才致仕不成欲出家,没有供奉者。一个裁缝说:“我供养你,但我有个条件,你把我这个徒弟一起带上。”这徒弟也是个傻子,学了许多年一件衣服也不会裁。来到庙里,住持说,留下吧。这个傻子真是傻极了,烧火常常不晓得锅开,要么就烧糊;挑水浇菜,一路撒了大半,剩下的水浇菜,索性倾倒进一棵菜苗里。无奈,只得把他交给一个癫和尚。癫和尚一人住在悬崖边。癫和尚和傻徒弟相处甚得,两个被人遗弃的人在一起很高兴。癫和尚对傻子说:“念劳什子经,全不要!你对着这块悬崖巨石磕头,然后起来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这个傻子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每次恭恭敬敬磕头,然后字正腔圆地念阿弥陀佛。如是者数年,一来二去,傻徒弟也成就了。

这个社会人心浮躁,就很难成就。因为知性太丰富,事事都想走捷径,都想耍嘴皮子,不想下苦功夫。连小孩子写作业,都用手机搜寻现成的答案。大家只知道,刹那间就能开悟,殊不知真正的开悟,要靠累世累生的修行。即便理明了,事仍不明,所以事功不成。开悟要经历漫长艰辛的过程。

虚云老和尚心心念念在佛,始终思索“念佛是谁?”,一日,别人一旁为他续茶,开水溅到了手上,他一哆嗦,茶杯“啪啦”落地而碎,就在这一刹那间,突然开悟,世间一切明明白白。岂不知,虚云老和尚修行了三十多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