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法】太极拳中的“拔根”与“拿发”

太极拳中的“提”是指将对手的身体重心提高,使之失去稳定性。由于有稳定性常被称为“有根”,所以“提”也被称为“拔根”。在推手或技击中,如果在打击对手之前能够先将其提起来,使其失去稳定性,则打击的效率会有极大提高。如何提高对手身体重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用力,但是这种方式所需要的力量往往比直接将对手击倒还要大,这显然不是太极拳所要的。太极拳所追求的是引导对手自己做,譬如常用的方法是先给对手一个压力,造成反弹,再随之将其提起。这个方法的原理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是这个压力需要多少,其次是如何能够保证对手持续反弹。在太极拳中,这个压力不是单纯的形体所产生的力量,更多的是通过神意给对手造成的心理压力,这往往会比实际的物理压力更有效。压力可以造成反弹,但是一旦对手因压力减小而感觉到你在做提,他就可以终止反弹行为。身体素质越好、反应越快的人终止得越快。因此,需要使对手在感觉上出现疑惑,使其保持持续的反弹之势。具体做法是要保持压力点不变,而在其他地方放松,使对手在接触点上产生错觉,这就需要实施者全身有极好的协调性。

太极拳中的“拿”是指将对手提起后能够维持一段时间,所谓“拿住”“拿稳”,也就是控制。太极拳中的“发”是指在拿住、拿稳后的发放,包括掷出、打击等多种方式。因此,在太极拳中,提、拿、发是一体的。譬如与对手一搭手,我可以马上想对手之命门穴,目光直射,似乎是要伸手抓住该点,配以很小的形体动势,以此造成对手的心理紧张(图1)。

图1 提与拿之前需以神领意,有欲直接攻击对手身体控制中心之意与动势

我需随着神意伸出右手,指向对手命门穴,我左手与右手相合,却是做微微向前下方的採、按,如果我的神意与形体动作都能配合到位,可以使对手感受到真实的、对其有威胁的压力(图2)。

2 神意与形体动作配合到位,可使对手感受到真实的威胁

如果对手用力与我对抗,我需保持手臂不动,提顶、松腰,随着对手的反抗之力而动,这时对手的反抗力必是向上的;在随之向上的同时,我还可以顺势用手向上托起或向上提,以助其身体上移,达到拔其根的作用。如果这个动作的时机能够掌握得好,甚至可以产生使对手跳起来的效果(图3)。

图3 我需放松,随着对手的反抗之力将其提起

所谓将对手提起来并不是我直接用力去做,而是要借助对手自己的反抗之力,当对手感到身体失控时,必然要身体下沉以维护重心,这时我需随之向下,在下降的过程中,我需顺势向其身侧,如左前方下按,使其重心发生偏移,无法回到初始位置,导致虽然对手身体重心降低,但是仍不稳定(图4)。

4 提起对手后顺势下按,使对手重心偏移,无法稳定

为了调整平衡,这时对手需要以左脚向左前方移动,但是此时其重心仍在左腿,故只能够通过跳动来实现移动;所以我可以顺其跳动之势,再次将其上提,提时仍保持向其左侧的挒按之劲,使得对手身体更加向其左侧倾斜(图5)。

5 我需放松,再随其跳动之势将对手提起,使其身体更加倾斜

上面的情况可以再次重复,即我随着对手跳动之势将其提起,在这个过程中再改变其身体重心下落的位置,使其再次失去平衡而必须再跳动调整;这种反复常常可以越做越大,最终对手完全丧失调整能力(图6)。

图6 反复顺势提、按对手,并每次都改变落点,使对手处于持续跳动状态

当对手的平衡完全失控时,我可以顺势发放,最佳的时机是其正要跳起时(图7)。

图7 当对手在我的控制下完全失去平衡稳定,我可顺势发放

作者拳照(左为赵泽仁,右为张云)

赵泽仁,自幼习武,技艺出众。1967年起从学于武学大师王培生(印诚)先生之开门大弟子骆舒焕老师,并被骆师推荐到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师爷视为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他遵循王培生所倡导的“真东西必须能当场试验”的原则,面对各种挑战从容应对,被美国、欧洲等多家武术团体聘为高级顾问。2016年和2019年,两次应邀赴美国讲学,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张云,少时习少林拳,后经师父骆舒焕先生推荐,至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近30年。移居美国后,常年传授中国传统武术。1993年受王培生师爷委托,在美国成立“印诚功法研究会北美总会”。入选《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