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导读:22-42回故事情节梳理
第一节课,梳理了1-21回故事情节:
点击查看:名著导读:《西游记》1-21回情节梳理
上节课讲到了师徒三人(唐僧、八戒、悟空)刚组好队伍,打怪第一站是黄风山的黄风怪,灵吉菩萨拿着如来赐予的一颗定风丹(未用)、一柄飞龙宝杖才收。
今天第二讲,22-42回。大体故事情节如下: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这是一条神奇的河流: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连鹅毛、芦花这样轻飘飘的东西都浮不起,何谈过河呢?
这里有一“妖怪”: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diàn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chǎng,腰束双攒cuán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zhēng róng。
一场大型时装cosplay既视感——红头发、蓝脸、鹅黄大氅、白藤腰带,项链是九个骷髅骨。
我们以为的沙和尚是这样的?——
其实,他大概长这样——
前面说过,第8回是很重要的情节,第八回菩萨一路向东,去找取经人,路过流沙河,此处“妖怪”曾诉说自己的身世:
“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
且道:“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
他曾吃过九个取经人,且在这“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流沙河竟然浮起来了。
等等,九个取经人?唐僧是金蝉子“十世修行”,这一世刚好是第十世,那前九世?查阅资料,《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元杂剧《西游记》都说沙和尚项上的骷髅是唐僧的前身?!
如果沙和尚吃过前九世的唐僧,那这些妖怪一路喊打喊杀要吃“唐僧肉”,是不是吃“沙僧肉”也有同样的效果呢?
且说这九个骷髅头,菩萨让他挂在胸前,自有用处。悟空和这“妖怪”大战一番,最后说出关键词“取经人”,才发现彼此是一家人。唐僧以流沙河中的“沙”字为姓,赐名“悟净”,我们习惯叫他“沙和尚”。
沙和尚取下脖子上挂的九个骷髅,用绳子一穿,又把观音菩萨的红葫芦拴在当中,放在河里,骷髅和红葫芦立刻变成一只小船。上岸后,那些骷髅立刻化成九股阴风,一会儿就不见了。
到此,终于集齐四人。取经路上,从此多了一个勤恳的挑担人。
师徒四人来到了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此处没有妖怪,有一位很厉害的地祖之仙——镇元子。他有一棵结人参果的树,人参果又叫草还丹,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能活四万七千年。总共只得了30个,开园时,大众吃了两个,树上还剩28个。
孙悟空大脑五庄观,把珍贵的人参果统统打落,惹恼了镇元子,不让他们走。最后达成和解,只要悟空救活这棵树,就和他结成兄弟。悟空想法设法开启救树之旅——首先来到蓬莱仙境,找到福禄寿三星,诉说了这一段公案:
我们前日在他观里,那大仙不在家,只有两个小童,接待了我师父,却将两个人参果奉与我师。我师不认得,只说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再三不吃。那童子就拿去吃了,不曾让得我们。(唐僧不吃人生果)
是老孙就去偷了他三个,我三兄弟吃了。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骂个不住。(悟空偷吃,挨童子骂)
是老孙恼了,把他树打了一棍,推倒在地,树上果子全无,桠yā开叶落,根出枝伤,已枯死了。(打树伤果)
不想那童子关住我们,又被老孙扭开锁走了。次日清晨,那先生回家赶来,问答间,语言不和,遂与他赌斗,被他闪一闪,把袍袖展开,一袖子都笼去了。绳缠索绑,拷问鞭敲,就打了一日。是夜又逃了,他又赶上,依旧笼去。他身无寸铁,只是把个尘尾遮架,我兄弟这等三般兵器,莫想打得着他。这一番仍旧摆布,将布裹漆了我师父与两师弟,却将我下油锅。我又做了个脱身本事走了,把他锅都打破。(无悟空大战镇元子)
他见拿我不住,尽有几分醋我。是我又与他好讲,教他放了我师父、师弟,我与他医树管活,两家才得安宁。(讲和救树)
我想着方从海上来,故此特游仙境,访三位老弟,有甚医树的方儿,传我一个,急救唐僧脱苦。
福禄寿三星“救树无方”,悟空夸下海口,三日寻不回秘方,唐僧要念紧箍咒的,于是请三星去五庄观做个见证,宽限时日。
第二站来到方丈仙山,救树无方。
第三站来到瀛洲海岛,依然救树无方。
最后来到紫竹林,用观音菩萨净瓶里的甘露水,才救活了树。
镇元子一高兴,打了10个人参果(镇元子、清风、明月师徒3人+唐僧师徒4人+福禄寿星3人=10人),开了“人参果会”。
重要人物如图:
在白虎岭,发生了耳熟能详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唐僧赶走孙悟空,被黄袍怪抓走了,还被变成了老虎。他们奈何不了黄袍怪,八戒只要去请悟空回来帮忙,八戒诉说了这一段时间的经历——
八戒道:“实不瞒哥哥说,自你回后,我与沙僧保师父前行。只见一座黑松林,师父下马,教我化斋。我因许远,无一个人家,辛苦了,略在草里睡睡。不想沙僧别了师父,又来寻我。你晓得师父没有坐性,他独步林间玩景,出得林,见一座黄金宝塔放光,他只当寺院。不期塔下有个妖精,名唤黄袍,被他拿住。(唐僧被黄袍怪抓住)
后边我与沙僧回寻,止见白马行囊,不见师父,随寻至洞口,与那怪厮杀。师父在洞,幸亏了一个救星,原是宝象国王第三个公主,被那怪摄来者。他修了一封家书,托师父寄去,遂说方便,解放了师父。(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解救)
到了国中,递了书子,那国王就请师父降妖,取回公主。哥啊,你晓得,那老和尚可会降妖?我二人复去与战。不知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沙僧被俘)
那怪变做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唐僧变老虎)
又亏了白龙马夜现龙身,去寻师父。师父倒不曾寻见,却遇着那怪在银安殿饮酒。他变一宫娥,与他巡酒舞刀,欲乘机而砍,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马腿。(白龙变宫娥被打伤)
就是他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第31回)
悟空上天庭请玉帝帮忙,清查二十八星宿,独不见了奎木狼星。
奎木狼回复玉帝:“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
原来是一段“今生再续前缘”的爱情故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出自《庄子》,引申义: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句话,36-39回还会出现。
故事概括:
001 樵子告诫有妖怪:
樵子道:“此山径过有六百里远近,名唤平顶山。山中有一洞,名唤莲花洞。洞里有两个魔头,他画影图形,要捉和尚;抄名访姓,要吃唐僧。你若别处来的还好,但犯了一个唐字儿,莫想去得去得!”
002 八戒巡山编谎言
他道:“我这回去,见了师父,若问有妖怪,就说有妖怪。他问什么山,我若说是泥捏的,土做的,锡打的,铜铸的,面蒸的,纸糊的,笔画的,他们见说我呆哩。若讲这话,一发说呆了。我只说是石头山。他问什么洞,也只说是石头洞。他问什么门,却说是钉钉的铁叶门。他问里边有多远,只说入内有三层。十分再搜寻,问门上钉子多少,只说老猪心忙记不真。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温去!”
003 银角大王捉八戒
004 幌金绳捉孙悟空
005 紫金红葫芦之争
“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孙行者 者行孙 行者孙
006 太上老君来降妖
故事发生在乌鸡国,这是一个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情节非常类似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的故事。
乌鸡国的“假国王”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他是“奉佛旨差来”,美做什么坏事,只是真国王被推进井里浸了三年,事出有因——
文殊菩萨:
“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让悟空苦不堪言。
21回,黄风怪有“三昧神风”,41回红孩儿有“三昧真火”,何为“三昧”?昧是“隐藏的意思,我们常说“昧着良心”,就是把良心藏起来了,不讲良心。“三昧”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把一个人的元神、元气、元精都隐藏起来修炼,能生真火,谓之三昧真火。
最后悟空秋菩萨帮忙——
行者道:“上告菩萨,弟子保护唐僧前行,至一方,乃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有一个红孩儿妖精,唤作圣婴大王,把我师父摄去,是弟子与猪悟能等寻至门前,与他交战。他放出三昧火来,我等不能取胜,救不出师父(一战,败)。
急上东洋大海,请到四海龙王,施雨水,又不能胜火,把弟子都熏坏了(四海龙王,不能灭火),几乎丧了残生。”
菩萨道:“既他是三昧火,神通广大,怎么去请龙王,不来请我?”
行者道:“本欲来的,只是弟子被烟熏了,不能驾云,却教猪八戒来请菩萨。”
菩萨道:“悟能不曾来呀。”
行者道:“正是。未曾到得宝山,被那妖精假变做菩萨模样,把猪八戒又赚入洞中,现吊在一个皮袋里,也要蒸吃哩。”(红孩儿变菩萨捉八戒)
菩萨为了降服红孩儿,做了万全的准备:
001 宝珠净瓶 “一海水”
002 木叉找李天王借 36把天罡刀
003 蘸甘露 悟空手心写“迷”,并告诉他“许败不许胜”
打败悟空,观音也“逃走”,红孩儿一时好奇,坐上莲花台,花瓣变成36把天罡刀,刺穿了腿骨。
红孩儿还不服气,两手拿着长枪一顿乱舞,如来赐的“金紧禁”三篇咒语,此时派上了用场——
(菩萨)又袖中取出一个金箍儿来道:“这宝贝原是我佛如来赐我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先与你(悟空)戴了;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这个金箍儿,未曾舍得与人,今观此怪无礼,与他罢。”
好菩萨,将箍儿迎风一幌,叫声:“变!”即变作五个箍儿,望童子身上抛了去,喝声:“着!”一个套在他头顶上,两个套在他左右手上,两个套在他左右脚上。
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只见他丢了枪,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至今留了一个观音扭,即此意也。
他们到洞中救出唐僧,备陈前事。这才才出洞来,攀鞍上马,找大路,笃志投西。
“红孩儿事件”牵扯甚远,后文中好几次,都是因为此时令师徒四人受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