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
咀嚼系统非常复杂,主要由骨骼、肌肉、韧带和牙齿组成。咀嚼系统的运动受由大脑、脑干和外周神经构成的复杂神经系统调控,因此该系统的运动都在尽可能对各结构产生最小破坏力的前提下进行的。
在功能运动过程中,上下颌牙齿的有效接触有赖于咀嚼肌引导下的精确下颌运动,因此认识咀嚼运动的力学机制及其生理学特性,对于研究咀嚼功能非常重要。
咀嚼系统主要行使咀嚼、言语、吞咽等功能,同时在味觉感受和呼吸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咀嚼系统由骨骼、关节、韧带、牙齿和肌肉等组织构成, 此外还有复杂的神经控制系统负责协调各结构的功能。
咀嚼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功能单位,充分了解其功能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对于研究咬合非常重要。
牙列及其支持结构
人类恒牙列由32 颗恒牙组成,每一颗牙齿都包括暴露在牙跟组织以外的牙冠和被牙槽骨所包埋的牙根两部分。
牙根由大量连接牙骨质与牙槽骨的纤维组织固定在牙槽骨内,多数纤维自牙骨质向牙槽骨斜向牙颈部方向走行。
这些纤维统称为牙周纤维,牙周纤维不仅将牙齿牢牢固定在牙槽窝内, 还有助于向牙槽骨分散牙齿咬合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从这点上讲牙周纤维是一种天然的应力吸收装置。
32 颗牙齿平均分布于上、下颌牙弓上,上颌16 颗牙齿排列在上颌骨的牙槽突内,位于颅骨的前下部,下颌16 颗牙齿排列在可以灵活运动的下颌骨牙槽突内。上颌牙弓稍大于下颌牙弓, 因此咬合时从唇(颊)侧观察上颌牙齿在垂直向、水平向盖过下颌牙齿。
这种大小差异主要是由于:
上颌前牙宽于下颌前牙,上颌牙弓较宽;
上颌前牙唇倾角度大千下颌前牙、从而形成了垂直向、水平向的覆𬌗覆盖关系
骨骼
咀嚼系统包括3 块主要骨骼,支持牙齿的上颌骨、下颌骨(图 以及颅骨中与下颌骨接触的颞骨。
上颌骨
发育学上, 上颌骨可以分为左右两块,它们在腭中缝融合为一体。上颌骨构成了面上部骨性结构的绝大部分。
上颌骨向上延伸构成鼻腔和眼眶的底部, 向下延伸构成腭部和支持上颌牙齿的牙槽嵴。由于上颌骨与构成头颅的骨骼紧密连接,上颌牙齿常被看做是头颅的固定组分, 也是咀嚼系统的静态组分。
下颌骨
下颌骨呈U 形,支撑下颌牙齿升构成而下部骨性结构。下颌骨与头颅之间没有骨性连接,主要通过肌肉、韧带和其他软组织悬吊存上颌骨下方,因此下颌骨在功能运动中灵活性较大。
弓形下颌骨的上部是容纳下颌牙齿的牙槽突,下颌骨体部向后下方延伸形成下颌角,再向后上方延伸构成下颌升支, 下颌升支向上延伸出两个垂直向的骨性突起,前方突起称为喙突, 后方突起称为髁突。
髁突是下颌骨运动过程中与颅骨联系的部分。从上面观,髁突具有内、外两个突起,分别称为内极和外极 ,内极通常较外极突。
如果通过髁突内、外极的中心画一条线,双侧的连线通常向内后方延伸相交于枕骨大孔的前缘。
髁突的内外径长18~23mm ,前后径长8~10mm 。髁突的前斜面和后斜面相交于髁突顶部, 后斜面大于前斜面。髁突的关节面前后方向突度较大, 内外方向突度较小。
颞骨
下颌骨髁突在颅底部与颞骨的鳞部构成关节,颞骨鳞部主要由容纳髁突的下颌窝构成,该窝又称为关节窝。
关节窝的后方是内外向延伸的鳞鼓裂,该裂向内侧延伸,又分成前方的岩鳞裂和后方的岩鼓裂。关节窝前方的骨性突起,称为关节结节。
关节结节突度变异大,关节结节后斜面的坡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髁突向前运动的轨迹。关节窝顶的后部骨质很薄,不宜承受较大的负荷,而关节结节处骨质较厚,适于承受一定程度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