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三个方法,养出独立自主好孩子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1月5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这本书是由育儿畅销书作者高取志津香所写。在孩子的自我管理上,衡量他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标准是:他想收拾属于自己的东西了。为此,作者从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三个方面,帮助家长教会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最终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增加参与感』
前段时间有个短视频爆火:一个加班到深夜的父亲,回家后第一件事是收拾孩子们铺了满地的玩具。他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
可是,感动之余体现的是大家的共鸣。别管孩子多喜欢芭比娃娃,她都会把芭比娃娃橱柜里的衣服、鞋子乱扔,把化妆柜里的镜子、木梳乱放。喜欢乐高的孩子也一样,他们玩过的地方,仿佛被强拆了的烂尾楼。
在大量研究后,作者发现,这其实是孩子参与感不够的表现。出于爱护,大多数家长都独断专行,很少和孩子沟通。大包大揽的做法,让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弄乱的地方要整理有序。家长一边抱怨,一边自己收拾,但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参与其中。
想纠正这种错误的养育方法。父母可以提前打造一个易于收拾整理的游戏环境。比如做个收纳箱,或者干脆弄个大的玩具袋。这么做是因为,孩子太小,只能模仿一些简单动作。家长在收纳时,带着他们一起干,增加参与感。
 ②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
增加参与感只是第一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他们才能把收拾当成习惯。
在美国,在孩子三四岁时,学校和家长都会要求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假设某天孩子突然忘带了课本,老师不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让他们送来。而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老师会让他们自己回家取。
我们要学会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你可以做个“责任表”,把孩子的责任白纸黑字写下来,给他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你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参与决策,让孩子明白权利和义务,更愿意承担责任。
另外,家长还可以寓教于乐,通过听故事、看动画片,帮助孩子更直观地认识到哪种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由于年龄小,孩子们很难理解逻辑和道理,但是看得懂动画片。尤其在观看一些关于责任的动画片时,他们更容易理解责任的意思。
除此之外,家长在增强孩子责任心时,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对他们多鼓励和认可,这样他们才更容易养成独立自主的思维。
 
『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
没有什么比微小的成功体验更有说服力了。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总是对“自己处理”非常排斥。
他们的这种表现原因有三个。首先,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表现肯定会有反复的时候,他们的成长曲线不是线性的,而是有波动的。其次,有时候家长等不及孩子做,就会自己主动上手,从而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没有积累足够多的成功体验。
责任这两个字很大,但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如果你一开始就给他们难度很大的事情,比如让不会穿衣服的孩子自己穿,让不会烧水的孩子自己烧,让还不理解方位的孩子自己上学,他们把事做成的概率就会很低。因此,我们尽量让从对他们来讲非常小的小事开始,比如:把书放到书架上,把玩具放在玩具箱里,把自己撕碎的纸扔进垃圾桶里。
与此同时,家长要及时跟进鼓励。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从微小的成功体验中,获得信心。
总结一下,为了让孩子更早地独当一面,我们就要帮他培养好习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我们要让孩子有参与意识,塑造他的个人责任感,并不断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帮他建立成就感、责任感,以此不断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