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不了人?可能是你的表达逻辑出了问题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全球战略顾问高杉尚孝所写。在职场,剖析问题是基本功。作者却发现,很多人在阐述问题时,并不掌握清晰表达的逻辑,由此造成了很多误会和错误。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问题”的两个内容:问题的分类和问题的叙述逻辑。

『问题的分类』

数据错误、项目漏洞和任务完成得不圆满,这是工作中常遇到的3类简单问题,其实也代表了问题的三种类型。
数据错误代表了恢复原状型问题;项目漏洞代表了预防潜在隐患型问题;任务完成得不圆满代表了追求理想型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把问题分类,原因在于这三种问题的叙述逻辑并不一样。根据问题类型的不同,确定叙事逻辑,这是沟通上铁的法则。
首先是恢复原状型问题。它是指问题已经出现,发生了类似损坏、损失和丢失一类的问题,比如,销量锐减、员工流失、机器发生故障等。对于这类问题而言,只要你恢复了原状就等于解决了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指的都是这类问题。
其次是预防潜在型问题。它指的是一些问题还处于萌芽期,尚未显露,但是如果任其发展,情况就会变得不可控。比如,从社会大环境而言,少子化趋势会减少人口红利,继而可能影响养老政策;一个阶段内能源储备不足,如果不能从外部获得能源,可能造成生产停滞;双“十一”到来前,计算机系统如果不优化,高访问量可能会造成系统瘫痪等。在具体工作中,打印纸很少了,如果不能及时购买,会无法办公;明年租金要涨,如果不能开源节流,公司可能会面临搬迁。对于这种问题,想办法保持原状就很好,避免这种漏洞发生,就是解决问题。
最后是追求理想型问题。它指的是既没有发生损坏,不去处理也没关系的问题。它之所以被称为问题,是因为人们对它还抱有期许,它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或者说,人们希望的样子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 问题的叙述逻辑』

由于问题类型不同,我们运用的叙事方法也有差异。只有选择了恰当的叙事方法,你和对方才更容易达成共识。
恢复原状型问题而言,它的叙事逻辑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说明现状。
只有先把问题描述清楚,你才能和对方在同一维度沟通。有些人在遇到问题后,会慌慌张张胡乱表达,这会给沟通双方带来很多误解。
第二步,应急处理。
面对损失型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了解现状后需要立刻就做的。
第三步,查明原因。
当问题稳定后,我们要立刻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把可能的原因罗列出来。
第四步,纠正措施。
要找到在后续工作中,研究不再让这类问题发生的办法。
预防潜在问题而言,它的叙事逻辑是:
第一步,设想不利情况。
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做预设。并且最好把它带来的可能后果一起分析。
第二步,查明诱因。
我们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分析诱因。
第三步:预防策略。
“怎样才能避免发生这类问题呢?”这是我们第三步要表达或探讨的。
第四步,应对策略。
事情总有万一。如果这类问题受各种因素影响还是发生,这时候要怎么办?对于潜在问题而言,表达到这一步才算完整。
追求理想型问题而言,它的叙事逻辑是:
第一步,盘点家底。
你首先要解析目标事务的优缺点。
第二步,确定提升项。
从现状到理想型,确定需要提升的项点。这是处理追求理想型问题的关键。
第三步,实施策略。
确定目标后,最后就是要思考实现的步骤。
在实际沟通、探讨和分析中,如果你能根据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沟通逻辑,就能实现有效沟通。
总结一下,沟通费劲,往往败在了认识偏差上。想要让自己的思路和对方在同一频道上,就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精熟的沟通逻辑。如果你和他人的思维压根儿就不在同一波段上,那么你的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