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国:东阿鱼山念曹植,聊城古城拜傅翁
【建国悟语】
世界那么大,常想去看看。
这个念头很多人都有,但实现它十分之难,在金字塔造型的现实人世间,无论处在哪一层,人人都有难以说走就走的制约与羁绊。
好多年,一直想去几十里之外的东阿鱼山拜祭曹植墓,或到百余里之外的聊城参观傅斯年陈列馆,但因种种理由所阻隔。2021年1017日,与几位喜欢文史的好友相约,驱车前往两地观览且访贤。
为了降低花费,我们设定了先聊城、再东阿的研学路线,理由很简单:聊城是地级市,它的餐饮花费一定高出县级小城的东阿。
本想在聊城看完傅斯年陈列馆、范筑先纪念馆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没想到傅斯年陈列馆的内容那么多,让我们几位国学爱好者根本拔不动脚,于是时间一再后延,仅仅在这个陈列馆我们看了就有两个小时,还是在我的反复催促下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个文脉清晰的“傅家馆”。
在准备参观光岳楼的路上,我们顺便游览了咫尺的范筑先纪念馆。近期我在撰写有关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在鲁西的系列文章,作为抗日铁血将军的范筑先, 他是泰西抗战的灵与魂,是研究这段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百闻不如一见,看着范筑先的史料和遗物,我感觉自己的下笔有了根基与灵感。匆匆看完范筑先纪念馆,我们顺道游览了号称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这是一处二层楼的庭院建筑,为清朝道光年间进士杨以增所建,前后经由五代人悉心收藏和保有,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出来“海源阁”大门时,时间已经超过12点,于是我们怀着余兴未尽的遗憾驱车向东阿县城赶。
看着汽车两旁闪过的遗留古代建筑,我们才更清晰感到文化因素留给一个城市的魂与根。
赶到东阿县城的时候,大家已经饥肠辘辘。提前在网上订了一家饭店的八大碗,味道挺好,饭菜丰盛,算账时还不到四百元,我们都惊异于这个和我们同为县级小城的物美而价廉。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南20公里的鱼山西麓,背山临水向西而建,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著名作品《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为后人广为传诵,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人堪称“仙才”者,只有曹植、李白、苏轼三人,可见曹植对后世影响之大。
曹植在东阿任职时间不到两年,但是因为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于是在到任不久就开始在鱼山营建自己的坟墓,即便在232年改封陈王死在陈县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两地之间有着近千里的距离,因曹植归葬鱼山遗言于是经其子济北王曹志的奏请,于是曹植最终得以魂归佳地。济北王的王城在今济南市长清区南,这里离鱼山只有150余里,或许曹志力请父亲归葬东阿更有方便自己祭扫的因素在里面。
时光总是匆匆,我们游览完曹植纪念馆,已经是下午五点,夕阳西下,驱车返程,望着已经闪烁的天幕星星,虽然每个人都有几分劳累与饥渴,但行走田园、感味古贤的研学还是让大家充满游兴与激动。每一次挣脱庸常的生活,便会有一种别样况味的萌芽滋生,何况,我们作为育人者,会把这些带给身边的学生。
期待不久,我们会到另一地研学,感知另一颗点燃历史和文化的伟大心灵。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