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女科篇

上篇

中国医学,分科以四,一为养生保健,一为外伤骨科,一为针灸推拿,一为医药,统以易学之用,分四科是以固然。后世学识不明,徒自分科以细,名利之纷纶,非得以医道之本也。医药之所属,医理行用达阴阳五行之运化,顺气血营卫之所行,药理应用理五味五脏五气之所变,合气血营卫之所通,医理以证药理,药理以达医理,此为医药互证之体系也。今人分科以细,医药不明于就理,则不明女科之异同,不辨阴阳男女之顺逆,则不达儿科之短长,不明五行之变化,后世妄自滥用丹黄,伐阴助阳之祸,以女科儿科尤甚,祸事生发之缘由也。

女科,谓之中肯之语,言及妇科,有不合之处。女科涵盖广泛,非妇科之见。女科分类,在于女子以三事而别,一则月事,一则孕事,一则血事。病患之由,或在于气,或在于血,或因感热,或因生寒,或因孕有结体,或因孕生异,或崩血漏血,或血躁血寒,女科之大体,缘由于此也。

天地之间,阴阳上下,人之阴阳,男女以分;左气以升,升以阳魂而为男,右血以降,降以阴魄而为女,男为阴位而出阳为阳,女为阳位而出阴为阴,阴阳之道,非死死之气,以生生之气而定也。水火者,阴阳之极,人之正位。火有神而广散,则不可予以消灭,水下藏精而温用,则不可以加持。位正则神正精藏,位不正则邪侵,故天有八纪,地存五理,循天地之道,养人事之五脏。

阴阳调和,男女交融,孕事而动,十月之际,赤子血肉,见一阳而生,非以纯阳而论,木动,遵血肉为本,是以乳生。三月,三骨合,二阳见,金就,遵以气为本,肌肤而后感,是以婴儿坐爬。(三骨,囟门,完骨,膝盖)六月,三阳见,土成,进食常人之常,学语咿呀,学步蹒跚。三年,形骨如常,四阳见,以三行行运,丰满血肉,学于人事,见于社会。七年,五阳初见,脏腑已具,火初长,散于下,水始发,萌于下,称为落地生根之态,进入年少时期。及至青春生理之期,阴阳之期已备,则任脉通,冲脉发,火成而水发,五行齐备,天癸精至,则男精女血成。阴阳合就,气血和畅,人之脏腑安然矣。

第一事  月事

天秉气,肺纳气,火入于肺而化冲气,阳入太阴,阴归阳明,得谷入于胃,清者入巳土为营,营接阳入肝成血;浊者结戊土为卫,卫纳阴于膀胱成气。营主脉中,卫主脉外,营卫之端,五十度而复,阴阳如环,无止无休。卫气行阴二十五度,行阳二十五度,日中而阳起,夜半而阴闭,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应二十五度,别为昼夜。

女子月事,夜半阴陇而阳衰,在夜阴盛而发,则阴重而阳弱,平明阴尽而阳发。日中阳陇而阳衰,在日阳盛而生,则阳重而阴弱,日入阳尽而阴起。冲任二脉,起于胞中,或血海,或胞门,为膀胱之室,而归壬水之侧。男女之事,循天而行,三十为周天,故女子月事以月数为常,月事之期有变,则气热行于前,血寒留于后,月事之大体,寒热于五行不同。心以生血,肝以藏血,脾以统血,肺以和血,肾以精血,五脏生发不同而行运,六腑司职不同而上下。冲任之通,专职于天癸之数,以行血为本,或前后多少,或有无短长,皆可见之。营卫于气血,阴阳于表里,归于气血之名。故得以气血应候之常数。

气血之论,则有寒热之属。寒者在于水土,热者在于木火,中行于金。水寒血难行,瘀留之态,土湿血不统,结聚之态,木热血易躁,癍瘕之态,火热血易妄,迸发之态,金以热则血妄,以寒则血凝,是以两分。胞寒气冷,则易迟发,肝热火动,则易早见,月事之大体是也。

至于药理之途,辨于阴阳、寒热、早迟,多少,善用仲景之方剂法式,或附子化寒,或人参理气,或干姜暖土,或桂枝通经,或桃仁破瘀,于证候之种种而察,温经逐寒而事就。或有月事之变,其血不下而反上,谓之逆行,或见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因在于水寒瘀而不行,血得热逆行之由,调阴阳上下,统五行与共,水温而用,火热而下,因去则候不存。

常言经络者,有十二经,人体运行之大体,有奇经八脉,人体濡养之法式。经言十二,络讲八脉,奇正以带阴阳,人之经络运行之概论,阴阳相贯,前后上下。入十二经,则脏腑气血以通达,入八脉,则司职以专,气血经脉以濡化。维脉阴阳以分,阳接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阴汇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蹻脉阴阳而论,阳起由跟中而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以刚;阴由跟中而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以柔。督脉以阳汇,起会阴而循背,行于后,为阳脉之海,任督以阴汇,起会阴而循腹,行于前,为阴脉之海。冲脉以汇通诸脉气血,起会阴而夹脐上行,以交接经络之端。带脉以绕腰腹周遭,约束筋脉之用。

女子之健康,谓之一红一白,红为月事之血,白为月事之气。故月事之常数,在于发与滞,在于通与瘀,在于多与少,在于期与离。女子月事,以雌体有孕而备。气血如常,月事而下则无碍。气血有违,则月事变,进而孕事有变。月事之血,查验身之气血,或气滞血不行,或气血两分离,脏腑安就而气血和平,人之康健,行之孕身,母子双安。月事之气,白带之白,女事之常,源自胞宫,金气而下,接引而出,分泌内液,进而证胞宫之常。白带之变,黄则在湿热,脾胃之气;青在郁结,肝木之气;红则在血妄,心火之气;白者有黑,则在湿寒,肾水之气;白中有污,肺金之气;五脏之所属,五行之所用,或味有腥臭,或形有滑聚,因时而变,因变而调,则白带如常。而非假道学者,妄自虚论女子之种种,女事之常如常,月事之红如就,女子之身则安而无碍。

月事不通,在于木不得疏泄,火不得广散。言木者,木以疏泄而导通,月事不通,经络不行,乙木郁而不荣,丁火炎而不散,经络紧涩难通,是以不发,不发有瘀而不通,本在木也。言火者,火以广散而行下,月事不发,丙火不行,甲木不降,是以下行之令不发,胞门不司令,本在火也。月事或有不通,或有不来,乙木散而不郁,丁火随之而散,则经络热通,丙火行而甲木降,下泄胞门而为血。月事期前,以气随火下,躁下而运,因至于前;月事期后,以气滞不行血,血独行而涩,因至于后。期前则有前痛,因在于气,期后则有中痛,因在于血。理气,归太阴以司化,行阴化之数,土木之两可;理血,达太阳以运通,行阳化之数,金水之中途,气血安就,月事静然。至于异变之数者,则因在于气血之变,循经辨经而从化,谓之通途。

第二事  孕事

阴阳互动,男女交合,是以有子而孕。现代医学,谓之卵精之合。取女子月事交际之中,谓之排卵。卵命四十八,精命二十四,备孕之必需。女处阳位,以阴魄降,男处阴位,以阳魂升。交合顷刻,阴阳必存。女出阴魄而化阳,则为男,男出阳魂而化阴,则为女,乃为卵精汇合之势,非讲于阴血与阳精。五日以成数,十日以成气,十五以成血,卵精之合,功成则女子体温有变,是以成孕,月事不再。

人立于阳,则阳发而后形见。 有孕而胎,先育于首。首接诸阳之汇,心神中枢,三月可成矣。三月中,防范谨慎之心,不可歇。一则在男女之事,须绝;一则在外伤之势,须防;一则女子脏腑之差许;三者有一,谓之小产。虽小产,人不必可患,身体发肤顺势而成,顺者理于成,胎与孕,皆为欢喜。逆者身体差池,身体不足以养,当以阴阳调和齐备而后孕也。五六月,胎形初备,血脉已具,筋骨可见,母子双身犹加以饮食。胎孕之事,则有三,一防于外伤,因人而异,或伤而不足为患,或伤而夭折;一防胎体之变,或因遗传有缺,或有胎体生变,因之中止,谓之半产。半产形成,伤于孕身,则需气血调和一春秋,待孕身有固再以行孕也。十月胎期之约,是以定数,瓜熟而蒂落,谓之正产。正产之身,六月后,当以调和身体阴阳。因产而血破气伤,气伤而火发;血破而中伤,中伤而生寒。女子以孕而产,身体调谐之端,阴阳气血以静生,五行化生以缓成,则气血调和矣。世人浅薄,以西学妄论,徒留病于身,或于经年而发,或于中年而促,暴病之途,源自今日之积聚,由此生也。

近世之明,在于孕产合而为一,谓之产科,女子之福祉也。是以粗论则止,不必专攻。胎教之理,循自然之性,感父母之情而动,听父母之音而应,属性自然而然,为人父母之责,由此生,由此见。理数之成,情性由然。阴阳交媾,或由不孕之因。男因在精气,女因在经血。虽有补血行气之说,一笑而过,不客·2为论。女身以阴化之数,归脾而为要,调和五行而经通,经通而血成;男身以阳化之数,理少阳而为正,气化五行,气正下而育水精。水气乃五行之首发,水气生而五行动,水气不升,有名医贵药,妄自浪费于钱财。

胎孕之身伤,小产,中产,正产,皆归于气血而相统。阴阳绝于内外,营卫应期于变,而分气血,是以五味通达五行,以五行化生五脏之冲气,脏腑安然之势,气血亦安,则为大同。

第三事   血事

五谷饮食,脾胃之所纳,所以骨髓肌肉毛发应也。男子为阳化之体,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化之态,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子形肖父母,以精血常存父母之身,故天癸既至,男精女血而孕。后世多有论于男女之情事者,在医而言,犹自为妄论,女科之论,愈加愈甚,妄论笑谈,断不可为真也。医道之大成,源出医家四世,人之男女皆归于阴阳,人之阴阳而有营卫气血,女科血事,出于女身血之本,以血纳于营卫之间,调和五脏而分化。女子阴化之态,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阴气阳,阴阳调和而血事无忧。一红一白为正事,女体之大同。正事正,则身体健,正事不正,则气血有碍,轻者病,重者劳。家有女子者,识得女体之正,则起居之间,因事而别,因时有治。

外病感于天之六气,内病伤于营内之湿,百病皆由此生也。天有六气,风躁湿寒暑热,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之路,莫过于皮毛卫气之所伤,内营之策,莫过于因湿化而七情由生,其中女子之心,尤甚七情。女子属性,天性乖张,或多或少,因心而发,因情而就,本在于女体处阳位,行以阴化。阳态易动,亦是易发,是以适时而动,七情遂意生发,则喜入心,怒入肝,忧思入脾胃,悲入肺,惊恐入肾及胞门。气血营卫之本用,引发人身血气之行,气有五感,血有五伤,气以郁,滞,瘀,寒,温相见,血以郁,热,躁,瘀,寒而相应。阴阳化以营卫,气血见之证候。男女之体,皆于气血而化,本立则无出其外也。

女科血事,化以阴阳而相见,以血与气之交接。血事分三,一一而辨。月事之血,已具论述,不虚赘言。胎孕之血,须有所发有所治,误时则误事,因病而成老积,女子之大忌讳,女因之与男有别,则因血事之别也。胎孕之血,或在气,气病而血病;或在血,血病而感气;或在因胎孕胞门之伤,伤而瘀,瘀而凝,凝而寒,寒而血变,气血两伤。血事之血,言及在于老积,女科之难,尤在老积之根源,亦是女科之根柢。

血事之血,女子之身,防患之重,谨记病因时而治,误时则误事,必成老积之大患。年久之后发病者,多见于此也。血事之明,在于辨气,辨七情,辨老积。

辨于气,则感于六气之伤,先见感于气,气伤皮毛而卫气不运,气滞之病,固在于斯。近世以来女子犹为爱美,更患于气滞之形。气伤先郁,郁而不消则滞,滞而不除生瘀,瘀则以生寒,寒而已化温,气变之途,莫过于此,药物之性,随气变不同而有异,或以药加减,或以方单复,气升煦然而有常,内有热而外传,外有邪而闭。气伤于外而血异变于内,是以气血并发也。

辩于七情,伤于七情之策,心气发动,因时而动,或因喜而心有所变,或因怒而感有所郁,或因忧思而脾胃中滞,或因悲而肺气受约,或因惊恐而肾气积聚,一时一事之情伤,女子之有别。阴与阳生,血与气并,或以土木双安而安血,或以金土两清而静气,本化以成,则水火同途,水以先至,火以后发,女子之身,可用安就也。后世有言或阴阳虚实,或寒热两当,或补虚泄实,多为一室之言,不归于气血之本,非察于营卫之途,难安五行之地也。

女子之别,有一病为女子之专属。近世常言焦虑者,患在女子,归于七情之中,或因胎孕之事,因事而感,或因外感而思,感思犹加,或因内责而焦,不得安寐,食卧不行,因得外力之故,则病候突显,焦虑变狂躁,或得于心而心神伤,精神涣散而精魄外散,或得于肝而肝损,歇斯底里而狂躁迷乱,或得于肺而肺伤,泪雨长流而愁叹不止,或得于脾而脾伤,犹自换人而他变之态,或得于肾而水火两伤,寒热交际,犹在七情之列。气血之本,因事有伤而为本,感思叠出而为附,气血应之而有变,土木之调备,土气可以发,木气可以生,则气血静然。金水之安就,金气清以上下而有别,火气安以下达而水归位。五行化生而一统,阴阳齐备谓之和也。

辩于老积,则女子之病适时而治,不可滞留。冲任二脉,经脉之海,循经脉而荣脏腑。老积之地,或在于上,或在于中,或在于下,当调以太阴为主。男子处阴位而左升,以少阳为用,是以为阳化;女子处阳位而右降,以太阴为行,是以为阴化。故女子老积之地,先以利通太阴巳土之气,运化所以生,气行而血随,土生而木发,气血煦然之象也。巳土以养气,以气而统血,女子气行之本原由此而发,是以气行常用,女科之不难也。

或有积在上,则木变火炎金已革,常数之所然,固有一定之妙法。木变之象,易怒易燥,乙木不荣,甲木必曲,进而生酸,丙丁上炎,祸及辛金。行散甲木之相火,理清乙木之荣华,则君火广散而不炎,辛金可清而不燥,上积难存也。

或有积在中,则有土死之常,戊巳之顿,气滞血瘀之侯。土死而巳土不升,湿留脾不运,水不能达木而两分;土顿而戊土不降,湿化成结而有热。复归太阴湿土,从母之所化,水木可通;重见阳明燥金,从子之所运,金火可下,中积不累也。

或有积在下,则有壬癸水蠹而腐之变数。女子处阳位而易动,多感于生活起居,男女有别之形式。或因种种,火发而不交接于水,水因之异变。异变之根源,莫过于湿寒之本也。或因湿,或因瘀,或因结,经年累月之成,故女子之血事,因时而治,谨防老积之患。下积则壬水不藏,小便热而放任无度,癸水不用,下焦寒而经络瘀塞。壬癸之变,水火不交,气血难安,是以壬水藏,癸水用,下积不在也。

了却水火法式,理清气血通途,在木则荣华,营血为运;在火则散下,以交接于水;在金则清顺,一气而三分;在土则燥下,五谷以清分;在水则藏用,壬水藏而癸水用。原因种种,不必一一而察,本乎此也。以方剂之长,合化阴阳气血之理数,遵行五行生化之大道,则方剂神通,可见矣。

下篇

后世女科之陋习,最为多见,医理乱飞如蚊蝇,医理不存,则乱解为用,药理之偏驳,滋阴壮阳之模式,引经报时之为正,背离阴阳五行,何其远矣!医理非用所谓八钢辨证之解,解之皆错,故弄玄虚之学也,医理归于阴阳五行,以气血为阴阳而化,女科归化以营卫之气血,非以人性陋习而论,药理归于五行生化,不归用于滋阴引经,则女科不必说难也。惑者从于老积之缘由,气血应候之所出,或得气化而为卫行,或藏血化而为营用。病之不难,难者在医。医道之用,则随阴阳五行而化用,循人之道,从天地之道,归自然之道,归一而用也。

一 太阴 阴化

女子之身,处阳位而含阴魄以降,是以以太阴阴化为本,太阴巳土湿土司令,从母而化,肺纳气于外,交接天地之气,接火气而一气化三清,冲气之本源。上清入头目而出神,中清分阴阳而归土,阳入巳土,阴归戊土;下清入壬水而藏用。人参,甘草,白术养巳土之气,最为精要。巳土气运,则上达以荣木,下安以水静,中定土湿运化之功。巳土不安,太阴气化不足,女子之体,难以安就也。

{归脾汤}   人参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五分   炙甘草五分

{新加汤}  桂枝三两   芍药四两  炙甘草二两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理中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二   气血营卫

营在内而卫行外,营用善藏而不燥,以静为上;卫行能固而御外,以动为上。营为血,卫为气,气血而为人之阴阳,气血出于脏腑,行于经络,达于肌肤,泄于皮毛。调血者以行经为用,养血为下,本末倒置,则血易湿易郁易燥,久而久之,养虎成患也。虽然当归为用,安血以生地,而气血安宁之本,得以五行运化,是以行经以理气,理气则经络不瘀,营卫安和,方行运化之机端。理气以黄芪为用,通经以通草,瞿麦,王不留为用。经通血达,气血可清矣。

{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通草三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 附子二枚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理中加黄芪汤}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芪三两

三   七情相伤

七情相伤,适时而动,气血而行。肝木郁结,甲木燥而乙木郁,火得以反生,女子性易动而怒,本也,肝木清和则木静火散,女子常怀喜悦,甘甜之意常存,心性之界,以此而发生,心境宁而颜容改,以此而化。调和土木,则土木以荣发,桂枝,芍药,当归,茯苓,阿胶之所属也。

{温经汤}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川芎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牡丹皮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越婢加术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白术四两

{小建中汤}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真武汤}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

四老积经年

老积之发,患于经年累月,是以家中有女,断不可因病而误时,误时则成其老积矣。老积所发,归于有三,上者有结,因结反生其热,热燥之祸,发急之端倪;中者成陷,因陷中气而不发,不发而成痞,气血贫弱之源;下者有瘀,因瘀而生寒,寒热两分之证候,根于此而见。上积以调顺金木为起,木安火不发,木静火成散,是以金气清爽,清上而浊下;中积以安土金之由,土安而巳土生发,戊土下降,则金气煦和而为用;下积以水金为清,金气清浊两分而别泾渭,火得以入水,由化水之功,水多而泄,水瘀而通,火则藏精归于壬,水藏而成用。

{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附子汤}附子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防己黄芪汤}防己二两 甘草一两(炙) 白术一两 黄芪二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二枚   细辛三钱

{括萎瞿麦丸}括萎根二两 瞿麦一两 薯蓣二两 附子一枚 茯苓三两

五血事异变

女科之难,难在女体异变之状。或女子易动,而感于六气,或女子性情乖张,而感于七情,或误时误事,而生老积之样。异变者,在气,而气行紊乱,情绪如伏天之云,在血,而血迫气妄,血崩,血漏,则有所见。察细之证候,明达气血妄自之端,了却陈病之机,善用方剂之大小缓急,一进一退,一下一上,调和气血归于营卫之所纳,协同脏腑以行运五行机理,病患之端,犹自蚂蚁破洞而决堤。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身体康健则冲任无阻。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至。太阴纳气于外,厥阴营藏于内,是以冲任起于少阴,而为经血之宗,阴阳之所有别。肝藏血,心统血,脾化血,胃生血,肺纳血,肾行血,五行因此而所发。天有六气时变之侵,体生七情郁结之扰,是以气血纷乱,或气急而血迫,或血瘀而气弱,女体异变,由此生发,安和于气,静藏于血,则经气清和而气振血盈。

妇人异变,或在气,气有不足,有弱气,有迫气,或在血,血有崩,血有漏,血有逆,或气血各有偏重,方剂斟酌则以气行而血行,气通而血通,气血兼有柔弱之态,理化太阴之气,气动复以土木之行运,而归于理中之必达,脾胃中州之机杼,方行大衍之数,而有端倪。

{理中加黄芪汤}---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芪三两

{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

{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二两,通草三两,甘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当归芍药散} ----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芎?三两,白术四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

{桃仁承气汤}----桃仁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下瘀血汤}-----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

(0)

相关推荐

  • 平凡中现神奇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很好用的治疗肿瘤的通用方剂,可以用平凡的药物化掉坚硬的肿瘤,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卓越功效.这就是有名的化坚丸. 药物组成:桂枝,甘草,杏仁,陈皮,桃仁,丹皮.炼蜜,陈醋丸酸枣大,米饮下三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五行篇

    人之体,一表二里,阴阳所分.外病之路,先至毛发,次至皮肤,再至经络,复至六腑,后至五脏.风,火,暑,热,寒,湿,六气外侵之责,患及人体之内忧.人体行运,气血两分,营卫相佐,脏腑安然.六气外邪之侵扰,营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顺逆篇

    天地两分,是以阴阳,阴阳互化,而成五行,五行生化,遂出万物.人生于天地,法于自然,循阴阳而动,行五行为用,以阴阳分经脉,经脉入气血,气血行五脏,木,火,土,金,水对之肝,心,脾,肺,肾,应之胆,小肠,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四时篇

    阴阳四时,万物终始,生死之根,逆其根则伐其本,背离原道则坏本元.天地之元,万物纲纪,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洞悉天地阴阳之道.发于春夏,枯于秋冬,四时之终始.春夏阳盛,养其阳而阳根在阴,秋冬阴盛,养其阴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三焦篇

    天地之元,万物之纪,纳一气分化三清而生神气精,生化机端而成三焦之化.因气纳于肺,而定三清,出三焦,故有人体百般杂症,莫不由此而出也.肺藏魄而统气,是以气以清浊而分,清者以扬上,有神魄所出,亦有气归戊巳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分治篇

    人之身体,营卫气血所运化,营安卫固,则气清降有节而不失法度,血藏用有章而不丢规矩,脏腑安然,百病不扰.或困于内营之郁,或感于天之六气,病患始成.外病之路,莫过于毛发,皮肉,经络,六腑,五脏,五种途径,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儿科篇

    上篇 儿科者,有别于阴阳五行也,是以男女之合,孕事而动,十月之际,赤子血肉,见一阳而生,非以纯阳而论,木动,遵血肉为本,是以乳生.三月,三骨合,二阳见,金就,遵以气为本,肌肤而后感,是以婴儿体触坐爬.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气血应候篇

    上篇 天地之间,阴阳两分,阳行阴用,得立五行,世界万物,皆从五行所化.天地之道,自然之理,人之身体,法于天地自然,是以从阴阳而生.人法于天,感阴阳而生营卫,定六气而出六经.营卫者,气血也.卫气在外,为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异变篇

    中国医学源自阴阳五行,医道之用,是以有<黄帝内经>之经典,医道之行,则有<神农本草>之法式,医道之思,则出<难经>之问,医道体系之楷式,则以<伤寒杂病>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4)

    十桃仁 桃仁,苦辛之性,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通润结躁,清化脓血.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 桂枝二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桃仁,以木气之精,克杀恶血,苦以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