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是 禪

师傅到了酒店,就给我们开始讲解装备。

装备不是用来炫的,而是用来救命的

潜水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的背后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工艺,这些工艺是和潜水者的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对潜水者有帮助的。但是大海是“无常”的,使用装备的人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没有一种装备是十全十美的,作为一名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潜水者,要有耐心了解各种部件之间的关联性和操作的准确性。在岸上愿意花时间了解得细致,到海里才不会“恐惧”,也不会因为“恐惧”而影响“呼吸”,“呼吸”是潜水的关键因素,也是“爱与恐惧”的具体表现。

唯手熟尔

师傅十分细致的跟我们一一讲解,并且让我们亲自动手操作,帮我们把装备调整的刚刚合适,确保我们在海底无后顾之忧。

听着师傅的讲解,我慢慢回忆起我当初学习“潜水”。当时我正好有空余时间三天,我就跟一个教练说我就有三天时间能否教我潜水并拿到“OW”的证,教练说没问题,就这样

在香港匆匆忙忙完成了学习和考试,学完之后两年多没有再潜水。我以为潜水考试是很简单容易的,然后正好又有时间,就想考一个“AOW”的证,幸运的是遇到了师傅,这次师傅很无情的没有让我得逞,而且我发现跟着师傅学习潜水是非常辛苦的,每天晚上都要做功课到很晚,早上集合在一起还要复习讲解,而当时我听着师傅所讲解的内容,我觉得信息量巨大,我很难吸收。

经历了很多之后,发现潜水是一项非常严谨的户外运动,如果没有扎实的各项学习很有可能引来“杀生之祸”,海底世界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任何细小的不良习惯都会被无限放大,因缘和合遇到特殊的海底状况,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如今国人的经济实力大幅上升,加上潜水商业性的扩张,很多的学习流于形式或者并不够扎实,就急于下海,去领略美丽的海底风光,殊不知很多危险都会在静静的等候着你,现在每年的潜水事故大幅上涨,都阻碍不了为“证”而“证”的学习形式的盛行。

这次跟师傅学习,师傅特地关照我,时间一定要充裕,不能急急忙忙。师傅找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带着我从理论到实践,一点点的学习。

昨晚的理论学习,到今天在泳池边实地穿上装备后的继续学习都一丝不苟。我们从组装装备开始到穿戴装备,到熟悉各部件在身体的各部位的位置,再到入泳池感受水中装备产生的影响,教我们各种手势拿取装备,并且顺势顺手交给潜伴。建立足够的潜伴意识和位置意识,是确保水下安全的重要保障。师傅说:潜水就犹如做人,人没有做好,潜水就潜不好。我们现在所学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通过技术的学习更好的有能力对自己好对环境好对身边的人好。师傅亲自演示观察每个人的动作,一遍遍示范纠正动作,让身体产生记忆。

上午学完,饭量大增,然后午睡30分钟,下午继续在泳池里继续学习。

下午学习“呼吸”。

在陆地上我们很难感受不同的情绪以及身体状况下的各种呼吸对人的影响,而在水下就不同了,因为一到水下,环境变化的“变量”增多了,也就是“熵”增了,一旦“熵”增了,人就不习惯了,情绪就慌乱了,一慌乱,呼吸就产生变化,呼吸的变化导致身体姿势的变化,影响水下的各种状况发生而产生危害。

就比如我,下水之后第一个变量就是寻找各种部件的位置,然后下潜后耳压疼痛产生急剧的“恐惧”,再接着看到同伴都下潜更深了就开始着急了,然后动作变形呼吸急促,“恐惧”感激增,如果再遇到海底的各种自然现象“流”,人就更加着急,这个时候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就加大了。这个时候如何“心态”好,如何“觉知”,如何“平心静气”……就是见真功夫了,就不是懂得道理这么简单了,借假修真,借“潜水”修“内心”。

过去我很着急下海潜水看海底世界,现在我很乐意在泳池里练习呼吸,观察呼吸对身体的影响,觉察吸进空气在口腔里的位置变化,到呼出空气后胸腔的感觉,甚至开始觉察到“腹式呼吸”,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古时习武徒弟着急学到功夫,师傅不慌不忙教徒弟常年站桩打坐,徒弟想学招术,师傅只教做人,通过站桩打坐磨练心性。现在就是通过这些基础动作的觉察学习,磨练自己的心性,学会“做人”,“做人”也包括如何带着觉知去呼吸感受。全身心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就不会觉得累就有幸福感,时间飞快,结束了下午的学习。

晚餐结束,师傅带着总结一天的学习,和对自己有什么发现,以及需要调整的装备和姿势,最后我们探讨了“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ps:我终于连续30天不间断跑了300多公里,值得纪念一下,明天休跑,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潜水即生活,生活即潜水,训练是生活,生活即训练,

禪是生活,生活是禪。

觉得有帮助,就帮助更多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