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日思】好好说话的人,该有多么可爱!
编者按: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很类似,就是,能够一家人好好说话!
对待孩子:不要用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
在所有人印象中,孩子都是天使,都是宝贝,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路上有爸爸或者妈妈对哭闹的孩子又打又骂,或者,在我们看不见的家里,对孩子斥责、动手。
对于有些人,很难理解这种行为,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有的人是因为父母、公婆不帮着带孩子,心生怨气,有的是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发泄出来,出气口放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没有错,他们还小,对世界还是新奇的、陌生的,他们的思想很单纯,不要让大人的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把他们催熟,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好好说话,很重要,对待孩子尤其如此。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
“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孩子:“妈妈,今天校运动会上,我们班得了年级第一名,真开心!”
母亲:“哎哟,你看你这身汗,脸上脏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着凉!”……
说得很热闹,但各说各的,没有互动,两个自言自语的人。
“妈妈。明天我们春游,老师说每人要交5元钱。”
“又要交钱了?从你上学到现在,我们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了。我们那个时候春游,就带上一瓶白开水、两块烧饼,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要买票。你看看现在,一个月光水电费就是好几十,春游要交钱,你肯定还要带点零用钱,钱不好挣噢……”
一句话,引出那么多的话和事。啰唆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听到别人的一句话,立即进入自己的个人世界,看是在处理别人的事,实际上是在处理自己纷乱的情绪。
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像两架同时开放的收音机,各自在坚持不懈地播放着各自的声音,根本没有反馈,孩子容易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这种毫无效能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
“妈妈,我要买活动铅笔。”“为什么要买?”“原来那个坏了。”“刚刚买的怎么就坏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好了,下次可不准再搞坏了,小孩子要知道爱惜物品。”……
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和危险,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一些孩子在整个中小学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
对待爱人:不要用错误的方式表达你的爱
有一个女生,她和男友本来很相爱,彼此都是对方的初恋。男友对女孩特别好,体贴照顾无微不至。但是可能男友对她太好令她感觉有恃无恐,所以当他们因为一些小事而吵架的时候,女孩特别生气的时候就会来一句:咱们分手吧。
简单的五个字,对于亲密关系却有着无穷的杀伤力。提几次,男友都哄回了她,终于有一天,她提了分手之后男友再也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就这样吧,然后头也不回地拿了自己的东西就走了。这个结果令我这位朋友始料不及的。因为她一直都觉得男友特别爱她,曾经对她说过是永远不会离开她永远会包容她。她一时之间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
即便是提分手之后可以复合,但也会留下或多或少的裂痕,破镜难以重圆。特别是对内心低安全感的人来说。是极难承受的。这样的裂痕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积多成少的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对方会记得,曾经你想要抛弃他。不要忘记每个人内心都有脆弱和敏感的那一部分,多少都会缺乏安全感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有的人常常会为了避免被抛弃而选择先抛弃对方。而且往往是无意识地。
想要对方好好地和你说话?先好好地和对方说话
通常我们会脱口而出——你如何如何,都你字开头:你怎么不接我电话啊,你怎么给我买这样的包?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你让我很生气……你是听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会不会有一种被指责的感觉呢?当你被指责的时候,是否常常会感觉很生气,哪怕是自己真的错了也不愿意去承认。因为人的本能会站在自己的这边来保护自己。面对指责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反击。这是自我防御,对方也一样。
如果你很生气,能不能不要急着去说“你如何如何”,而尝试这样的表达“我感觉”,用我开头,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心里好委屈”“我很难过”“我觉得你一直在玩电脑没有听我说些什么,我觉得自己好像对你来说没有电脑那么重要”“我感觉不到你是在乎我的,爱我的”。“我感觉很生气,因为你一直在看手机没有在认真地听我说话,我觉得被你忽略了”......
如果你还没有能够学会用我字开头来表达,当你脱口而出说了一些指责对方的话,过后有意识到的时候,你会不会愿意把内心的愧疚感表达出来呢?“对不起,我刚才不应该那样。”
压抑对对方的负面情绪和真实感受,是亲密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在情感中那个"好脾气"和"隐忍沉默"的人,恰好可能是低安全感的人.因为害怕表达出来对方会生气或是对自己不满意,或是离开.而不表达的那个结果却可能一朝爆发则是可怕的后果.
有个男孩,对女朋友特别好,体贴照顾无微不至,甜言蜜语。让女朋友觉得被捧在手心的感觉。他们从来没有吵过架,因为每次女朋友会有不满,他总是哄着对方顺着对方。他们既是初恋又很相爱,可是最终他们还是分手了。
有一个任性的人,有一个极度包容的人,然后有一天,任性的人突然发现包容的人离开了。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而那个包容的人也已经伤痕累累,疲累不堪,无法忍受。
请注意:一味的包容和妥协,并不能让关系健康而持续而发展。而是持续关系的一个隐藏的裂痕。
如果你们真的相爱,你一定要学会表达你的不满,否则不满积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只能用离开对方来解决。因为心被在日积月累的磨打,早已灰冷。
如果你觉得自己过份了或是做错了,你可以和对方道歉。亡羊补牢,在情感中是非常有用的,只要不是不爱了,这招总可以化解隔阂。
对待父母:尽孝,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
有的人,对待朋友和客户,非此客气,优雅,但是对父母,态度就不一样了,作为子女,是不是应该检讨呢?
表达对父母的爱,不但需要偶尔的陪伴,更要注重沟通的方式,不同的话,说出来,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现实中,有很多人,对待父母的电话和叮嘱会表现的不耐烦、厌弃、不尊重,结果父母或者很伤心,或者爆发情绪,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爱你的父母,就要控制好情绪,不要轻易发火,微笑着赞美,让她们的付出有价值感。
好好说话,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尽孝。
作者:乔殿利,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暖男,出身寒门,热爱生活,喜欢书法、电影影评、业余麦霸,一只思考的山羊,活在温暖的精神世界。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当代青年界》,获得过全国文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