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会成为阶段底部么?
1978年《十月》杂志创刊。“十月”寓意着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人民告别十年噩梦,开启新的生活和梦想。
1988年,改革开放十周年。中国经济改革还处在价格闯关的阶段。距离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还有两年。
1998年,大洪水、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中国当时面临的内忧外患恐怕不亚于现在。有中央政府作为你坚强后盾,香港政府赢得了金融保卫战。而住房制度改革影响至今,中国居民财富逐渐向房产集中。
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也没能阻挡股市低迷。由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快影响到中国。当年10月成为那次危机的阶段底部。底部都是过后才知道的,正如盛世只有结束时才会被“忆昔”。
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高点6124点跌至2008年10月的1664.92点,跌幅高达72.8%。十年过去上证综指距当年高点仍有很大距离。
当年10月触底,一是因为通过一年的调整和出清,价值已显。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四万亿”政策。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至今,关于当年“四万亿”决策褒贬不一,但其短期刺激效果立竿见影。2009年当年上证涨幅近80%。同期欧美主要国家股市,都是在2009年3月才达到阶段最低点,之后每年股指也只是缓慢上涨。
A股因政策刺激而暴涨暴跌,美股却通过市场调节而走出了缓慢的长牛,直到今天。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预示未来,但不会是简单的重复。巴菲特曾说,比较投资业绩选取的起点很容易造成误导,中美股指涨幅差距就是一个例证。
如果以2005年中国A股历史性大牛市的起点算起。当年年中上证一度跌至1000点。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在1200点左右。如今上证2600点,标普2700多点。这么看来,美股并没有高多少,A股也并没有少涨。如果以2008年暴跌后低点算起,上证从1665点上涨56%,美股从667点上涨300%。
美股一直上涨不代表就有风险,A股一直下跌不代表就有机遇。本质上还是估值。股价低于估值会上涨,高于估值会下跌,无非是这个上涨和下跌的过程更长、更难以预测而已。
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是否到达底部不是非常重要。有价值的东西,买的便宜,终将有回报。持币的人当然希望越低越好,但是现在政府先按奈不住,迫不及待的出来密集发声。
在中国,政府的态度、决心和干预力度,会极大地影响市场运行的方向和节奏。虽然作为已经持股的我当然乐得见到股指大幅上涨而非下跌。但以史为鉴,从股市长期运行的规律来说,根本上还是要靠公司、市场、投资者自身来调节,让市场的回归市场。不能只靠空喊口号和行政命令。
所幸的是,这次高层密集表态和各项改革决策,都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之举,很多都是长远性的、制度性的改革。整章建制,方能行稳致远。
中央政治局会议——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刘鹤答记者问——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
证监会声明——一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创造条件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回购和并购重组。二是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有公平交易的机会。三是鼓励价值投资。发挥保险、社保、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和资管产品等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引导更多增量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上市公司回购和并购重组,是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是市场价值发现的重要体现。股价低了的公司自然会受到资本方的青睐。由于原来交易阻力和不必要的干预,使得投资者在实施价值发现的过程困难多多。
特别是一度作为重要长期资金的保险资本被监管清算,使得市场纠偏和制衡力量缺失,促进市场信心进一步低迷。这次规范后的保险、社保、合法外资、资管产品等可以便捷的进入股市,对于各路资金来说是投资机遇,对于市场来说也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通过投资者从价值发现的角度自主投资,远比当年证金等国家队资金良莠不齐的托底托市投资效率更高,效果也好好,将促使优胜劣汰,市场健康发展。
最重要的,市场健康发展并不代表就有牛市。以后的市场必将结构性分化,优秀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青睐,那些投机的公司可能会更惨。优化配置,良币驱逐劣币才是健康的市场。否则鸡犬升天的疯涨之后必然会鱼龙混杂的下跌。
所以,本着触底反弹来投机一把的同志们要小心了,即使上涨的过程中也很容易亏钱。何况,10月是否是底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