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三个认知误区耽误治疗最佳时机!
帕金森病(以下简称PD),可以算是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在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可达1.7%!然而由于至今没有搞清楚它的病因,所以治疗误区也非常多,很多患者因此就贻误了治疗时机,抱憾终生。帕金森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是否真的无法治愈?同时又存在哪些误区呢?今天,Doctor Kang一一为大家答疑解惑。
PD常常和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AD)和渐冻人症(ALS)混淆,虽然三者都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但是却是不同症状表现的三种疾病。我们可以从症状上这样区分:PD的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也就是颤抖,是最明显的早期症状;AD的早期症状主要是智能损害:记忆力下降;ALS的早期症状则是肌肉的萎缩和无力。当然三种疾病还有很多晚期症状和不同点,我们单从症状初期表现就可以看出不同。
同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一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病理研究表明,PD的主要特征是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化、纹状体多巴胺减小和神经元内异常蛋白聚集体路易小体的形成。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系统老化、氧化应激等都是可能的发病因素。近些年,我们欣喜的看到,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还是对其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在 2006 年、2009 年和2014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三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提高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PD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因此,我们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目前对于PD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只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谈不上治愈的可能。因此,PD的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治疗PD的药物主要有抗胆碱能药(苯海索)和拟多巴胺类药(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左旋多巴增效药:COMT抑制剂:托卡朋、恩替卡朋;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非麦角类 DR 激动剂;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两类。对于早期药物治疗显效明显,而长期治疗的疗效明显减退,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疾病早期靠症状诊断
PD早期和很多疾病症状表现相似,很容易误诊,家人或者患者不能简单凭借症状就下结论。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异常等症状出现时,或者出现睡眠障碍及精神异常等非运动症状时要尽快去医院诊断。所以,PD的早期诊断一定要及时准确。
拖延用药贻误治疗
很多患者在确诊后并不愿意及时服用药物治疗,在他们看来,用药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越晚用药越利于治疗。其实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PD的疾病进展不可逆,在早期还没发展严重的时候用药患者获益更多。早发现早治疗对于PD患者来说同样重要。
寄希望于手术治疗
就像前面提到的,手术治疗只是辅助治疗,药物治疗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因此,患者一定要摒弃依靠手术治疗保命的想法,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早用药早获益,不要随意停药或者加大剂量。再者,并非所有患者都能适用于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