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拍

摄影虽小道,亦足可观。眼见未必实,任何时候,真实性都不在层面。
1945年2月2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哈罗德·希勒中尉率领一支小分队,一路血战,终于冲上了硫磺岛制高点折钵山山顶,随即升起一面国旗。此时岛上战事仍酣,这面旗帜鼓舞了美军士气,为让更多士兵看到旗帜,决定换一面更大尺幅者。六名官兵奋力将这面大旗插上山顶时,恰好被罗森塔尔拍摄下来,《星条旗插上硫磺岛》由此诞生。这幅摄影史上饱受争议的不朽之作,让作者获得翌年的普利策奖,也为其赢得一生的荣耀。而第一次插小旗的照片为《海军陆战队杂志》记者路易斯·苏莱所拍,由于场面平静,动感不足,终究难列经典。
1945年5月2日,柏林的胶着战事业已结束。苏联塔斯社随军摄影记者哈尔捷伊来到千疮百孔的帝国大厦前,望着这座纳粹德国象征性的建筑突发灵感,决定拍摄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照片。遂自导自演,找来三名军人,提出请其合作拍摄一张胜利场景照。三名军人欣然同意,挎上武器,找来一面国旗,随同哈尔捷伊爬到帝国大厦的顶层露台。定好拍摄位置后,对那几名军人的站位与动作做过一番精心设计,随后一口气拍下36张照片,冲洗后,选出其中一张对外公布。照片刊出后,引起轰动,最终成为苏联征服纳粹德国极具象征意义的经典镜头。有好事者发现,图中那个举着双手支撑打旗士兵的军官,两腕居然各戴一块手表,穿帮镜头旁证苏军对于德国居民的抢劫。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入南京城,进城时引来民众围观,表现出异常的谨慎与冷漠,为此重新组织,流程再造,补拍了“热烈欢迎进城”与“攻占总统府”系列照。据“三野”摄影记者邹建东回忆,“攻占总统府”为一架德国产蔡司相机所摄。占领总统府时,其并不在先遣部队,而在几天后才得以进城,重新拍摄的时间为4月27日上午10时许。当初占领总统府的那批官兵,27日时已调防他处,并未在这组历史性镜头中留下身影。
摄影术发明之前,绘画记录史实,史诗般的绘画场景至今令人感叹。之后的配图,也以此为场景还原,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境界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何以单单对摄影耿耿于怀?所想联想,前者为想象真实,所见偏见,后者为绝对真实。
旌旆飞扬,戈矛闪烁,身临其境的战地记者,未必冲在最前方,补拍即补救,虽曰摆拍。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说明你离得还不够近”,离得足够近的他,完成决定性的瞬间后,踏雷而殁,摄影英雄终究成为镜头里的实际英雄。卡帕摄影的完美,不在画幅的简洁、聚焦的清晰、光线的明暗,事件目击者的道义所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新闻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