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怀旧文

昨天已积攒如山,而明天越来越少,人生短短数十载,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你已力不从心,怀旧是不自觉的频频回顾。怀旧是种病,衰老综合症之一类。
春去秋来,渐被过去控制,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说“怀旧是一种丧失和位移,但也是个人与自己想象的浪漫纠葛”。怀旧怀什么,皆过滤后的内容,皆美好之留恋,以致被美好掩盖下的真实但有暴露,宁信其无,不信其有,张晓风解释:“我喜欢听老年人说自己幼小时候的事,人到老年还不能忘的记忆,大约有点像太湖底下捞起的石头,是洗净尘泥后的硬瘦剔透,上面附着一生岁月所冲积洗刷出的浪痕。”朝为青丝,暮已成雪,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越留恋越难留;岁月不羁,青春易逝,乡下山间绿草青,儿时摸鱼溪流中,越难留越留恋。
所见美好,方能心生欢喜。“这时代有太多的虚假,与我们那个时代比,垃圾更多,人心更虚伪,所以更难求知音”,吴冠中说这话时,老人心态满而溢。“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席慕容说这话时,也已不再年轻。人随时代,老人的时代滞留在了老人青春之时。青春流逝,记忆流连,但凡怀旧,错觉过去都好,其实过去未必比当下精彩,只是过去曾附着有自己的青春,那是个易于形成美化的时段。
怀旧之人,常写怀旧之文。人们不愿读文化老人之作,以为其不比从前,文化老人也知此理,无奈开笔不出怀旧。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无奈道:“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老人与幼童有一些趋同特征,比如对图像的关注。幼童直观之,然后生成印象,老人则试图将存储的定格画面分享之,图像渐为其文化主因形态。视觉感的增强,也说明既有的话语形态已退化,这也是为何不待见老人文字的原因。穿衣保暖为主,吃饭趋于清淡,老年文字不再讲究。所谓衰年变法,实因精力不支。
怀旧之人,常行怀旧之旅。昨日惊诧,接到陌生者唐突邀加微信,原来由四十年前分别玩伴发来,互称幼时乳名,仿佛回到从前。问及如何找到,几度辗转,终于寻得,开口已外乡口音,谈及皆陈年往事。一骑绝尘去,天涯各两端,离开远比相遇容易,歇息下来,开始磨盘式怀旧时,皆已老去。断云依水晚来收,所谓人生经验,过往里的兴亡晨昏,说出来贫,写出来烦,文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看似不紧不慢,不争朝夕,实则抢救遗忘,并步赶紧。恰恰是少年时期,疏于时间管理,密纽紧衣,招醉花林,无酒不成宴,无诗不成欢,就是这偶一出章,笔力劲健,风神顿爽。最是其略显稚嫩的文字里,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之锐气,而老人文字里,早已被淹没过多少回,城府为左右逢源,不痛不痒。时光里风吹不散的经典,十之八九壮年之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