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怒点孩子作业险烧邻居家,评论区炸了:父母的苦心,撑不起孩子的未来

思想精髓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读者 ,作者梁小小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八点,陪你读书、看故事。

 点左上角思想精髓免费订阅本号

商戦兵法

创业故事

营销战法

作者:梁小小
来源:读者:duzheweixin
上周末,我去表嫂家,进门就碰见表嫂在说自己上了初三的女儿:
“我天天变着花样做饭给孩子吃,可她刚才说,这些都是我自作多情!
“我帮她收拾房间,她怪我侵犯隐私,她自己要是能弄好,我巴不得不干呢!
“她要买的东西,我从来都是答应,可她还说我不了解她。”
一句句无奈的话语,透露出当父母的苦心。
可这些对孩子来说,好像根本不值一提。
因为,孩子目光所及是自己的同学玩伴,还有书本之外的世界;而父母满心满眼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就像前些天,一位爸爸辅导孩子写作业,因为太生气点燃了一个笔记本。本以为火已经熄灭了,结果扔到楼下被风一吹又复燃起来。
新闻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可以理解这位爸爸的心情,但这种处理方式实在是不可取。
后来,这位爸爸在派出所写下检讨书,反省了自己的错误。
教育孩子的难,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感受过,也经常觉得自己的苦心被辜负。
但正如那句话所说,自以为是的付出,常常只感动了自己。
父母的苦心,真的撑不起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苦心背后

是自我的焦虑

记得《少年说》里面,有个女孩特别让人心疼。
女孩说:“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妈妈回答:“我认为我是比较客观的,你没有领悟到重点,你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觉得你做事情经常是事倍功半。”
句句有力,满满的担忧。
孩子又说,那你为什么每一次都拿第一名跟我对比。
妈妈回答,我觉得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你,你会飘。
女孩努力抗诉着,可还没说完就忍不住哭了。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过:“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一切努力都只能成为泡影。”
可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孩子想法的父母,真的太少。
因为,父母的目标很明确,孩子一定要有出息,不管用什么手段。
韩国电影《四等》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男孩俊浩成绩不好,只喜欢游泳,妈妈希望他靠这项特长考上好大学。
但俊浩即使非常努力也只能得第四名。
妈妈焦虑失眠到去拜佛祈求,直到她在不经意间得到了一名非常厉害的教练的电话。
她知道教练会体罚学生,但她回答:“不怕,我们学,比起俊浩被打,我更害怕他得第四名。”
从此,俊浩开始了极其严格的训练,常常被打得满身伤痕。慢慢地,俊浩能得第二名了,但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有一天,他说,我不想再游泳了。
妈妈立马崩溃,歇斯底里地说:“妈妈比你还努力地去做,你有什么权利不努力?”
自打知道俊浩不想游泳了,妈妈就多次在车上质问他:“你想以后过差劲的人生吗?因为你我都快要疯掉了。”
最后,妈妈又跑去求教练继续教俊浩。
多少父母,像俊浩妈妈一样苦心经营孩子的前程,口口声声说着“为你好”。
其实本质上,不过是为了掩盖内心的惶恐、对未知世界的慌乱和对自己的无力感。
余光中说:“期待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
这正是天下父母的写照:焦躁地操劳着孩子的生活,苦心用尽,可期待太多,孩子难以承受。
要知道,内心失衡的父母,必然无法给孩子更明确的指引。
孩子是否优秀
与父母的苦心没有本质关系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你什么时候理解了父母的苦心?”
答主@梅子讲了一个故事。
梅子上完高一就南下广东,7年多的时间里辗转于好几家电子厂打工,之后才跟朋友一块儿出来做代理。
前段时间,梅子8岁的儿子生病,她让朋友回来帮忙管理业务,但公司业绩一天天下滑,她无奈只能边工作边照顾孩子,忙得焦头烂额。
这时,老家的妈妈想来帮忙,梅子不让,因为家里还有十几亩水果地,但他们说:“我们的事永远排在你的事情后面。”
一刹那,梅子突然想起自己当年执意要出去打工时,爸妈那复杂的神情,她终于懂得,爸妈从来不怕付出,只怕她过得不好。
如今,她也是母亲,给儿子报奥数、画画、游泳、英语辅导班,孩子常常连轴转。
实际上,她只是想让孩子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以后能更开心地生活。
但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就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所以,每一种付出都要建立在孩子的需要上面。
是父母先理解孩子的心,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今年,湖南有一对双胞胎兄弟赵稞和赵棣,分别考上了清华和北大。
兄弟俩刚上高中时,每天都做不完作业,压力很大,父亲知道后告诉他们:“挺住,这三年你们必须挺住。”
每个周末,父亲还会从老家来县城看他们,吃一顿饭,说几句鼓励的话语。
有一次大雪封路,爸爸很着急,坚持跟老师联系通过视频看看兄弟俩。
知道孩子读书辛苦,这位父亲的行动温和而坚定。
父母爱孩子并没有很高深,就是他需要一杯水就给一杯水,需要一句安慰的话语,父母就告诉他我们永远在你身边。
给多了是负担,给错地方是压力,恰如其分的帮助,才能让孩子身心愉悦地接受。

与其谈苦心

不如多用心

老子曰:“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句话用在父母身上同样非常贴切。
作为父母,要完全不替孩子考量忧愁,也是不可能的。
但一定要在合适的范围内管教帮助孩子成长,才是用心,否则就是苦心不讨好。
凡事要遵循孩子的节奏,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台湾知名教育家黑幼龙,他的二儿子自幼顽皮又叛逆,小时候,还曾在超市偷手套,气得妻子当场大哭。
可黑幼龙告诉孩子:“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很多时候,二儿子拿回来的卷子分数都特别低,甚至是0分,黑幼龙却说,我相信你下一次能考好。
上高一,孩子打算以后考职校,黑幼龙内心很担忧,却拍拍儿子的肩膀说:“我觉得你去考卡车司机,应该可以考上。”
高二那年,二儿子的成绩突飞猛进,后来成为加州大学博士。
他的女儿也一样不省心,小小年纪就常常去酒吧。
黑幼龙十分担心,但每一次都告诉女儿“我觉得你知道怎么做”,再给女儿一个拥抱。
后来,女儿不再去外面玩,收起心努力考上了法学院。
黑幼龙说:“我提倡给孩子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真正聪明的父母,懂得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帮助他们建立一套观察、认识世界的方法。
抖音上有个超级自律的8岁女孩,她写得一手好字,跳舞、画画、做手工都特别厉害,家里贴满了她的奖状。
实际上,她的优秀离不开妈妈的陪伴。
4岁开始,妈妈就给她制定了严格的计划:
每天6点半起床,晚上准点睡觉;
练字、做题、读书、画画,每一项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每天两杯牛奶,跳绳500个,跳高10分钟;
劈叉读书、跳绳背诗、等餐写作业……
这些看似枯燥的事情,女孩都很喜欢,因为从一开始,就是她跟妈妈一起制定的这些计划,每一个细节,全部商量着来,起初,妈妈还会陪着她一起,后面才渐渐放手。
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背后是父母的用心。
虽然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但爱最基本的意义是,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应对艰难的勇气和力量。
这就需要父母抛开杂念,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或严厉,或鼓励,或温柔和善。
父母放弃自以为是的纠结,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好的教育

是唤醒内心的种子

尹建莉说:“教育全在细节中,每个看似微小的好、坏细节,对孩子的影响都可能是巨大的。”
倘若父母日复一日地向孩子灌输自己的苦心,孩子只会越来越麻木,丧失对情感的感知力。
如果父母用包容与体谅的方式对待孩子,他就会知道,原来被爱是这样的感觉。
孩子是生活观察者和判断者。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内化心理,做出行动,一旦外界的冲击与自己感受差距过大,就会发起反抗。
所以,教育孩子,实际上就是找到他们内心与外界的平衡点,并不断发掘和引导。
一旦父母懂得点亮孩子的内在优势,很多缺点就会淡化消灭。
就如林清玄所说:“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每一颗种子,都在期待着爱与温暖的培育,都在汲取父母和善坚定的目光。
 
父母,可以做孩子的高山,更应该做孩子脚下踏实的土地,静默而宽厚。
点亮“在看”,共勉。
作者:梁小小,读者新媒体签约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