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宫殿命名的寓意与门钉的讲究
例如北京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最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分别命名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到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代对各宫殿重新命名,把三大殿改名为太和、中和、保和。这些命名都有一定的典故,寓意深刻。
以太和、保和、中和为例,《周易》乾卦彖辞说:“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说保持宇宙间的和谐协调,才能使万事万物各得吉利,太和是直接取用《周易》的原词,保和则是“保合太和”的缩写。以太和、保和命名代表皇权的最大宫殿,目的是希望长治久安。
中和,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七情六欲尚未发作出来时,都蕴藏在心中,这就叫中。发作出来而又全都符合正道,这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最大根本。和,是天下最通达的途径。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就会正常繁育。也就是说,帝王应该遵循中和之道,以使宇宙与社会和谐安定乃至繁荣。由此可知,三大殿的取名,是很煞费苦心的,也确实寄托了人们对于皇帝的期望。
又如前三殿之后的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其名称亦从《周易》中来。按照《周易》乾为天、为君,坤为地、为后,所以乾清宫为皇帝的寝宫,坤宁宫为皇后的寝宫(明代为后宫,清代改为祭神之所)。乾坤俱要清静宁静,所以命名于寝宫。《周易》又有泰卦,所谓乾坤阴阳相交则天下安泰,故取名交泰,意谓帝与后阴阳相交,互相沟通协和,才会使天下安泰。乾清宫在前,坤宁宫在后,交泰殿在中,正是居中以交和乾坤之意。
北京紫禁城的城门上,都有一排排的金黄色门钉,这些门钉不仅是装饰性的构件,同时也是森严等级的体现,其数目的规定大有讲究,均有一定根据。
在大门上装门钉,是因钉上铁钉防止门板松散,但钉帽外露而不美观,于是把钉帽打成泡头状,增强美观功能。从隋唐以来就有门钉的制度了。
紫禁城的午门、神武门、西华门,都是九路门钉,横竖各九行,九九八十一颗门钉。但东华门则是八行九列,八九七十二颗门钉。这是为什么呢?
在明代之前,关于门钉的数量,尚无明文规定,到清代才做了具体规定。
宫殿门庑之门设置金钉,朱扉金钉,坛庙圜丘外内垣门四,金钉各纵横为九。
根据这个规定,东华门也应该是九行九列的金钉,可实际只有八行九列七十二颗门钉。据说是因为东华门为鬼门,所以用七十二颗阴数门钉。所谓鬼门,是指皇帝皇后死后的棺材都从东华门抬出,人死了就为鬼,所以棺材进出之门叫鬼门。而活人为阳,死人(鬼)为阴,所以门钉为七十二阴数。
清代还对亲王、郡王、公候的府邸大门所用门钉数量有所规定:
亲王府门钉是纵九横七六十三颗,世子府门门钉比亲王减少七分之二,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与世子府同。公爵门钉纵横皆七,四十九颗。侯爵以下至男爵,递减为五五之数,均用铁钉,不许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