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稚丨让孩子学会提要求
看到很多小孩向大人提要求的形式,都是先用哭腔乞求,大人一听那哭腔,就知道孩子又有名堂了,又要提要求了,于是大人警惕地望着小孩,小孩不敢贸然说出。在大人越来越不耐烦的追问下,孩子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来了——通常是买个什么东西,吃个什么东西,玩个什么东西——大人往往都不允,孩子的哭腔便放大,态度也变蛮横,大人也就更加强硬,终于演变成双方的较劲,一方撒泼耍横争取,一方软硬兼施拒绝。最后的结果,有的小孩成功了,在心满意足的同时也学到一种要挟的经验;有的小孩终未得逞,失望之余心中难免埋下怨恨。
我觉得很有趣,怎么有这么多的小孩会采用这种模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呢?因为直接表达会让自己处于脆弱的位置,暴露则意味着容易受伤,容易受到攻击,假如这种表达不合适,就有可能成为靶子。所以,不直接表达的根源在于不信任,彼此缺乏善意和真诚。
如果孩子直接说“我想玩游戏”很可能招致一顿臭骂,他就只好绕很多弯子来表达,说不定莫明其妙闹腾半天,最后你才发现他真正的目的。
有一种女人,如果想买一件衣服,而她感觉老公不会同意,甚至还会讽刺,她就会构筑起一套防御体系,先陷老公于不义,让老公感觉有罪,先把他的气焰打下去,再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时就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了。譬如,抱怨自己没有衣服,别人有多少多少衣服,谁谁的老公很体贴老婆,送给她多贵多美的衣服等等,倘若能声泪俱下,叹自己命苦,连想买一件衣服都这么战战兢兢,这种情势下,老公无地自容,或者被闹得心烦,除了求她赶紧去买套衣服,还能怎样?
但是,虽然衣服买回来了,老公却可能耗在外面不想回家——今天是买衣服,明天谁知你又想干什么,天天这样折腾,谁受得了!
所以,没有孩子会无理取闹的,每一次“闹”的后面都有原因。“闹”就是一种表达,是因为他没有正常有效的沟通渠道,才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
回忆鲁鲁小时候,几乎从来不会用这种哭腔来提要求,他几乎就没有学会这种方式。他当然也有自己的愿望,也会向我提出要求,但通常都是大大方方地正面直接说出来。“妈妈,我想要一个……”如果那个要求他自己觉得有点过分,至多会略显出一点不好意思,把我拉到他中意的东西面前,用手指指,然后不好意思地望着我,满眼笑盈盈的,我就知道他的企图了。如果可以满足他,我会爽快地买了,不会给他提一大堆交换条件,或者把买这个东西变成奖励,把不买变成惩罚。买东西就是买东西,没有太多其他的目的。如果不同意,我也不会断然拒绝,我会告诉他不买的理由,或者提供一个另外的选择,譬如:“这个东西不好,因为……。要不我们另外买一个……,或者先去看看别处有没有更好的……。”鲁鲁一般都会接受,很少因为有什么愿望满足不了就满地打滚——不,不是“很少”,是从来没有过!
他甚至发明出一套自己的技巧。在他两三岁时,去超市,想让我买饮料,就会说:“我不买贵的,我不买大的。”然后指着他想买的说:“就买这个。”他已经会讲理了,他采用的方式不是乞求,不是威逼,而是沟通,是陈述自己的理由,获得对方的共识。
人每天都生活在欲望之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企求,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就是实现自己企求的过程,以什么方式获得满足,以什么方式达到目的,这实在是人生的大问题。
像鲁鲁这种人,他的欲望不比别人少,但他会乞求你吗?会威逼你吗?不会,都不会。他会直接向你提出要求,如果要求被拒绝,他要做的不是满地打滚,而是陈述理由。将来他不会是奴才,也不会是暴君,他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既宽厚又理性,懂得协商。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获得授权。
鲁稚的教育著作:《三年能走多远》《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与孩子一起炼爱》《随心写出好文章》《好妈妈教出好作文》《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等。
时光有限,不妨偶尔读点精华
伸手摘星,至少不会两手泥污
我在阳台,所思所见
鲁稚的阳台:luzhi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