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村曾经的手艺人——编背笼

在关中平原,农村曾经使用的一种农具——背笼。

——这就是关中地区的——背笼

关中农村地处平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机械化运输尚没有普及时,背笼是我们农民非常得力的农具之一。
关中平原的背笼比四川、湖北山区的背笼要大许多,一米多高,口大底小,有一双“肩襻(pan)”的背笼,无论是装柴禾、背棉花、运庄稼,背着都很实用。
家在关中重镇——阡东镇的堂姐夫,曾经就是一位远近驰名的编背笼高手,经他手编制的背笼,蔑紧、襻揉、底实在;背笼口紧致、收蔑堪称完美到家,无论逢集,还是背集(没有集市的日子),他家总有买背笼的乡亲。
土地承包责任制刚刚实行,当农民们都在为自己的“责任田”忙碌的年代,供不应求的背笼让乡亲着急,有不少人没有买到背笼,于是这些乡亲们,就脑洞大开地撵到堂哥家提前预约。
说起这名不见经传的背笼,曾经还救过一对兄弟的性命呢,据老辈人讲在民国初年,狼群在关中平原比较常见,在一个初冬清晨,跟背笼差不多高的俩兄弟,去碾麦场装柴禾,出村子没多久,远远的就看到一群饿狼,跑是来不及了,机智的小哥哥马上反转着把背篓扣起来,小哥俩迅速的钻进背篓,狼群到了近前,面对如同防护罩一样的背笼,让饿狼干着急没办法,有的狼用瓜子在背篓边挠来抓去,有的在背篓上边跳来跃去。饿狼黔驴技穷的盲动着。沉着的小哥俩一起,轻轻地抬着背篓朝回家的方向移动......
小哥俩的父亲估么着孩子们已经装满了麦秸,准备去背背笼的途中,看见饿狼的疯狂举动,一边大喊“打狼”,赶紧跑回家拿起“钉耙”(一种农具,猪八戒的武器就是模仿钉耙形状)乡亲们闻声出动,饿狼们被赶跑,小哥俩因为机敏的使用背笼,巧妙防御饿狼逃生的经历,有惊无险地让后人们传颂着。
堂姐夫的背笼质量好,秦都区马庄镇、泾阳县王桥镇、太平镇;兴平市店张镇;我们礼泉烽火镇、西张堡镇、骏马镇方圆数十公里都在使用他编的背笼。背笼大量脱销,连堂哥家经常有爽约的乡亲们;堂姐家的门前也经常堆着,秦岭那边商贩送上门整车的竹子,那几年除去三夏、三秋的农忙时节,姐夫都在不停歇的“划蔑”“编背笼”,去堂姐家走亲戚时,看见姐夫手中蔑刀下去,粗竹子里的“薄膜”能做笛子的音膜,我们就抢着要,姐夫总是放缓蔑刀,让“薄膜”尽量完整的保留,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前段时间回家,看见年届花甲的姐夫依然骑自行车过来,我开玩笑的还跟他索要“笛膜”,姐夫开心的讲“早都不编背笼了,如今路都是洋灰(水泥的俗称)打(浇筑)好的,蹦蹦车、汽车跑着快咋了,谁还背背笼呢,不编背笼了,歇着享福了。”
农村道路全面硬化,机械化交通工具的普及,靠肩膀背负的背笼也已经无人使用,编背笼的堂姐夫早就“失业”,堂姐夫的老同行们也与时俱进的退出这个老行当,安度晚年了。
对比一下,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不少退出适用范围的农具,其实正是我们社会进步,农村人幸福生活的写照!

郑重声明:尊重原创作者成果 转发请联系作者

读白字的先生们 你们惭愧吗?

榫卯工艺的传承人——陕西咸阳彬州市王老先生

大秦故都驰风轩  关中文化扛大旗

忘不了住校时的“挤馍”

塑料纸窗户——怀念我的启蒙老师美哉,彬县桃核儿

陕西咸阳彬州市“融城杯”半马闭幕 埃塞俄比亚选手仅夺男子

关中美食新篇章——“翅上瘾”

再也不见造(cao)风箱

忘不了村中的——碾子

逝去的运算工具——算盘

咸阳市身边的放心学校

农村孩子们曾经的游戏——扣雀

熬成阿家(婆婆)的那辈女人现在咋样了

大美关中人杰地灵彬州面花传承人——王科鹏

关中农村逝去的——叮当 叮当声

闺女,你必须学会拒绝

想起关中农村曾经的——老碗会

挑菜——关中农村孩子们曾经的开心快乐

《不负好时光 业余写稿忙》(征文稿)

曾经的汲水神器——辘轳

关中农村的“光场” 丰收前的赞歌

吃百家饭的“钉锅匠”

读《走过陕北》有感

已经逝去的关中民俗——看麦子儿黄

风高月黑夜,摸黑“偷豆角”

关中农村曾经的街景——姐姐的茶摊

关中酒文化的传承者

走近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

执客 关中地区当年一种质朴的互助活动

援助人类发源地非洲高原经历

逮蝎子 曾经的挣钱方式

轱辘麦秸 丰收的重头戏

交爱国粮 验证农民爱心的时刻

卧浆水 关中农村人的智慧

老咸阳人还记得“港惠娱乐城”短命的瞬间

糊嘟——关中人曾经的饭食

有一种快乐叫——拾地软

《背馍记》与《背馍上学那些年》最新消息

掀起《背馍》潮的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现在呢?

起刀磨剪子

干罗罗馍——关中农村庆丰收的犒劳品

珍贵的“葡萄糖瓶”

对当年炎热夏天的——下凉,还有印象吗?

关中人钟爱的——辣子

曾经的玉米种子是农民自己制种

惹人馋的咸阳东郊礼泉老寇水盆羊肉

打工者咋样保护自己?

西安走出的新行当——通信郎

关中人的功臣——架子车

嫂子 天堂里您过得可好

在非洲打洋工的点滴趣事

糖饦饦——透出的满满的诱惑

面中佳品 驰名全国的关中手工挂面

关中农村曾经“换烂货”的诱惑

新兴美食——渭北高原的“辣子条”

咸阳鸣翠楼广场“面食节渭城分会场”异彩纷呈

挖红芋

良心美食——煎饼

被关中人称之为哄上坡的一种美食
驰名全国的关中美味——乾州四宝

豳国所在地的“汤泡馍”

咸阳市仪凤北街北口的“北塬人家”食客们的实惠店铺

撇舌头 陕西关中人曾经的忌讳
马腾驰先生创作的春天来了

种地的选择——栽蒜

浇地,这种农作物增收的有力保障逐渐被淘汰

已经陨落的关中“明珠”——水库

看大戏

彬州手工御面的诱惑

关中农村曾经的手艺人——小炉匠

关中农村曾经的手艺人——磨推子

关中农村曾经的手艺——编担笼

关中人爱吃的——南瓜盖被儿

逝去的关中农村守护者——放铳人

关中农村曾经的手艺人——打席匠

(0)

相关推荐

  • “撤乡并镇”容易,“合村并居”难,矛盾主体还在于民与田

    同样都是为了城乡一体化,为了政务通畅,20世纪90年代的"撤乡并镇"用了10年完成,估计这次"全村并居"没有20年完不成,矛盾还在于合村并居是直对农民,与田有关 ...

  • 讨生活 (下)

    五 小年过后,春节迎面而来,家家户户秉承着宁穷一年不穷过年的祖训,倾其所有置办年货,杀猪宰羊蒸馍油炸热闹非凡.乐好喜由于不见了妻女,无心思和别人一样忙碌,闲着无事去村部翻翻报纸,无意中发现他从新疆寄给 ...

  • 尤溪即将消失的农具,很多90后都不认识,你家还有吗?

    随着机械化设备在农村的运用,目前农村有很多传统的农具即将消失.这些即将消失的农具和生活用具,你还有多少记忆!小尤作为一名地道的尤溪人,这些农具可全都认识哦! 犁头 耕田用的 戳瓢 很实用的一种盛器和量 ...

  • 关中农村曾经的手艺人——打席匠

    曾经的北方农家,火炕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就寝场所,炕面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席子",一种用"芦苇"做的同炕面一样尺寸的薄垫.关中农村也不例外,因为关中不少地方都长有&q ...

  • 关中农村曾经的手艺——编担笼

    曾经,在关中农村有一种非常实用的东西--担笼. --担笼的照片 当农民们尚没有机动三轮车的时候,田地里的庄稼就是靠这个"担笼"运送的,松软的土地,健壮的农民靠一根"扁担& ...

  • 关中农村曾经的手艺人——小炉匠

    在曾经的关中农村,有一种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边衣架上驮着一个"袖珍版"的五斗橱:小五斗橱上边一边是小"台钳":另一边是小"炉子"和小&quo ...

  • 《我是农村人》谁编的?唱得太好了

    城市套路深俺要回农村 果然哥 - 城市套路深俺要回农村 农村人三句话,句句在养人: 1.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 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3.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 ...

  • ​农村大仙:夜间背小孩走夜路,三炷香能驱邪,啥原理?蚊香知道

    农村大仙:夜间背小孩走夜路,三炷香能驱邪,啥原理?蚊香知道 在过去农村不是很发展的时候,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有那么几个神婆或者大仙,通常他们能够预测吉凶祸福,说起什么来都是头头是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他 ...

  • 农村俗语:“清明上坟带供笼,子孙后代不受穷”,什么意思?

    清明刚刚过去不久,人们也纷纷回家祭祖以后都会到了各地的岗位.然而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对去世先祖的深深缅怀.人们常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很好描述当时 ...

  • 农村俗语:“清明上坟带供笼,子孙后代不受穷”

    农村俗语:"清明上坟带供笼,子孙后代不受穷",什么意思? 细思极爽     2021-04-16 00:28清明刚刚过去不久,人们也纷纷回家祭祖以后都会到了各地的岗位.然而清明节作 ...

  • 关中农村记忆——倒铝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锈钢锅具进入寻常百姓家,传统的铝锅渐渐从城市家庭中消失,过去走街串巷倒锅的吆喝声早没了踪影,相信不少农村的家庭都有这么一口"铝锅"吧? 倒铝锅是一种传统的 ...

  • 农村俗语“盖房莫盖背水路, 千金难买向南楼”什么意思? 有啥道理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转载! 房子,是人们的家,是温馨的港湾,它可以给人们遮风避雨.房屋,从久远的穴居时代,到后来的茅草屋再到土木结构,直到今天的砖瓦水泥房,人类早已离不开房屋了. 从古至今,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