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
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
作者:李广生
开学第一天,北师大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副主任秦晓虹老师,带领我们体验了一把项目式学习。
假期沟通时,秦老师说要采用工作坊的方式组织培训,我表示担心。一是人太多,二是时间短,三是受场地局限,以工作坊方式开展活动,效果恐怕难以保证。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没好意思明说,那就是人的原因。仅从我个人而言,虽然自己曾多次组织工作坊活动,也曾多次参加工作坊活动,但是在参与的环节总是存在障碍,很难融入到活动中。作为一名培训者,我更擅长讲;作为一名学习者,我更擅长听。也许——我说的是也许,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和我所预料的一样,开始阶段进行的并不顺利,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是我,这时候肯定会调整教学方式,用讲授代替活动。你不是不喜欢参与活动吗,那好,我就把活动的设计意图、组织方式、可能出现的惊喜和问题,用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中间穿插一些有意思的案例。我负责讲,你负责听;我尽量讲得有趣,你努力听得认真。最后,我会告诉学员,之所以调整教学方式,是因为大家不配合,把责任归结于对方,以此为自己开脱。但是,秦老师更加执着,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一个活动一个活动的扎实推进,让我这个老教师不由得暗暗佩服。
渐入佳境,后面的学习过程用这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之中,而且非常投入。就连一些老教师,包括那些鼎鼎有名的专家,也在临时组成的小组中,和小组成员认认真真、津津有味的探讨、修改、完善设计。最后,大家把小组形成的方案张贴到报告厅后面的墙壁上,吸引很多人围观。
培训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
体验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充分的体验,学习根本不会发生。这里说的有效,指的是有效益而非有效率。体验必须要有时间和条件的保障,费时费力,所以知识获取的效率通常不高。秦老师和她的团队掌握了这一秘密,把体验融入到课程中,用体验的方式推进学习。因为她在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出了很多创造性的探索,我请她来介绍一下,意在让大家了解这种学习方式,借鉴其中有益的元素以改进我们的教学。通过她的课程设计,我发现她的基本思路是:要想了解项目式学习,最好的办法是体验项目式学习,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想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练习”,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研修最难保证的就是结果,学生学习也是一样。教师讲了,学生听了,该说的都说了,该提醒的都提醒了,该强调的都强调了,现场效果非常好,纷纷表示启发很大、收获很多,但是他们真的学会了吗,真的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吗,真的会让自己有所改变吗,谁也不敢保证。学生学习的结果还可以用考试检验,虽然这种检验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成人学习包括教师研修的结果,该如何检验?
我到外地开会,遇到两位曾听过我课的教师。他们和我热情的攀谈,并一再表示我的课非常好、对他们非常有帮助,还邀请我去他们那里为教师讲座。我问他们还记得我讲了什么吗,两个人面面相觑。他们只记得课程的题目是《生命课堂》,那么多我花费无数心血研究提炼出的观点,都被他们无情的抛弃了。但是,两个人都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在课堂上我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并相互交流。一位教师告诉我,那张写有他教学主张的卡片,他至今保留着。
虽然这是一个个案,但也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真正能够留在一个人心里的,不是他听到了什么,而是他做了什么。听了不做,等于白听。教师应该向教练学习,教师更擅长讲给学生听,教练则擅长领着学生做。但我并不否认教师讲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体验何以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知识为什么不能遗传,我们的祖先发现的那么多的宝贵知识为什么不能进入到基因编码中,让我们一生下来就会勾股定理,为什么每个人都要重新学习每一门知识,就连我们使用了几万年的语言,也要从头学起?通过对这个有意思的问题的思考,我发现这样一条原理:
所有的知识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体验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让学习者进入到学习中,不是由外而内的获取知识,而是由内而外的探索知识,所以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从不否认教的价值,就像我从不否认讲的重要性一样,但我们应该明确:教的价值在于引发学、促进学、深化学。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