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培养特种兵
教育不是培养特种兵
作者:李广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道理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后人又把它翻译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没有解决一个关键性问题——兴趣从何而来,以至于这条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教师总是抱怨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家长也是如此,最终就把学习的失败归罪于学生,甚至归罪于他们天生对学习、对知识兴趣不浓。怨天尤人的声音始终在教育中回荡,以至于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抱怨,抱怨教师、抱怨学校、抱怨家长,长大了就抱怨社会。相互指责从学校蔓延到社会。遗传可能对兴趣产生影响,但不是绝对的,至少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相反的是有证据证明,后天的环境会对孩子的兴趣产生重要的影响。
兴趣从何而来?其实我们的祖先已经做出了回答——“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于乐趣。当孩子从一样事物中感受到快乐、产生乐趣,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兴趣。游戏的研发者深谙此道,他们甚至比教育者更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他们能够开发出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让孩子沉迷于其中,让教师和家长为之焦虑。教师和家长采用强制的手段禁止孩子玩游戏,而游戏的开发者则通过快乐的体验不动声色的吸引孩子。在这种较量中,失败的往往是教师和家长,但受到伤害的往往是孩子(需要声明的是我不反对孩子玩游戏,但过度沉迷一定会影响孩子健康)。家长和教师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而游戏开发者关注的是孩子的体验,他们打动的是孩子的心。
“生命课堂”致力于建设有体验的课堂,就是要做打动心的教育。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处于恐惧、悲伤、挫败、失望等负面情绪中,认知能力会大幅度下降:明明能够理解的,可能会不理解;明明能够记住的,可能会记不住;明明感兴趣的,可能会失去兴趣。“没有压力轻飘飘”,中国的教师应该非常熟悉这句话,所以很多人成为制造压力的高手,通过各种手段向孩子施压。适当的压力和焦虑确实有助于激活大脑,让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但是,压力和焦虑有一个阈值,超越了这个阈值压力和焦虑则会伤害到学习。它会向大脑发出一个信号,告诉孩子你无能为力了、你到达极限了、你注定会失败。于是孩子就放弃了努力,兴趣悄然溜走而转向别处。
每个人的阈值都不一样,没有人能测量出压力和焦虑的临界点在哪里,所以运用制造压力和焦虑的方式促进学习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它可能产生的益处要远远小于它可能造成的伤害。但是,以选拔和淘汰为目的的教育还是让有些教师依赖于这种方法,他们把教育当成了挑选特种兵。那些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的孩子往往是经受住各种残酷考验的“特种兵”,还有更多的人被淘汰,成为失败者。
给孩子什么样的体验,事关做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是要挑选“特种兵”吗,我们是要制造“失败者”吗?
学习必须要付出努力、必须要下功夫、投入时间和精力,但并不可以因此而断言:学习是苦差事,即便学习很苦,不是还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说法吗。从词语的本义上看,苦与乐不是对立的,苦的反义词是甜,而乐的反义词是痛。苦可以认为是身体的感觉,而乐则是心理的感受。也就是说,如果把付出努力、投入时间视为苦的话,如果这种身体上的苦不能造成心里的痛,还是能够从苦中收获到乐的。这就意味着,哪怕学习是个苦差事,我们也能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快乐,并由乐趣发展为兴趣。遗憾的是我们更擅长把身体的苦和心里的痛同时施加给孩子。
建设有体验的课堂,教师必须要思考给孩子什么样的体验、如何让他们体验到快乐。我们不倡导苦,但我们抵制痛。
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知识获得或能力形成的序列进行安排,比如先解释概念、再讲解原理、再练习应用等。这种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构建的课堂经常把孩子的体验抛到脑后。一个陌生的概念突然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我们思考过吗?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他们想不想学、爱不爱学、对于这个概念是否感兴趣?致力于“生命课堂”的教师需要思考这些问题。于是,他们就会关注到孩子的已有经验、联系到孩子的现实生活、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再硬生生的抛出这个概念,而是设计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观察、思考、交流、质疑,感受着各种乐趣,把新概念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或是用新概念改造自己的已有经验。这就是有体验的课堂。
优秀的教师是创造快乐的大师而不是制造压力和焦虑的高手,所以教育被称为高超的艺术,否则教育就变成了残忍的手段。制造压力和焦虑其实很容易,而创造快乐则需要教师不断地修炼。教育孩子“苦学”板起面孔一痛说教就可以,但引导孩子“乐学”教师要花一番心思。
认认真真地写字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吗?在课堂上,我看到这样一位教师,她听取了“生命课堂”的建议,保留了学生原来的作业。当一个孩子觉得怎么写也不如别人写的好的时候,老师把这份作业展示给孩子,告诉他通过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干嘛非要和别人比呢?”老师微笑着对他说。孩子也露出了笑容。此时此刻,他体验到了尊重、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努力的价值。体验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有体验的课堂就是这么美妙。
记住:我们做的是教育,我们不是在培养特种兵。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