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茯苓一两金,茯苓,究竟神在哪里?

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的最多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茯苓作为十分常见且营养价值较高的中药,在民间素有“一两茯苓一两金”的说法,那么,茯苓到底有哪些功效?

国内最大的茯苓交易市场

《本草纲目》记载:

茯苓、味甘、淡。性偏平。

属于“平平淡淡”类。

归心经、脾经、肾经。

主要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茯苓的四大功效:

水肿

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

治脾肾阴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

痰饮

茯苓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

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茯苓桂术甘汤;

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

脾虚泄泻

茯苓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

可以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

心悸,失眠

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

茯苓临床医案对12类疾病的总结

1、治心神失养:

茯苓9g,酸枣仁15g,知母6g,川芎4.5g,甘草3g,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2、治胃癌:

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g,红参、白术、黄芪各9g,诃子肉6g,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g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得足肿、腹胀便清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

3、治食管癌:

茯苓45g,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g,苏梗、橄榄各18g,积壳15g,橘红、生姜各9g,硼砂3g,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坚持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 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

4、治肝癌:

茯苓、龙葵各45g,白英、半枝莲各15g,白芍、丹皮各9g,玄参6g,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

5、治淋巴肉瘤:

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g,鳖甲15g,郁金、枳売、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g,木香、砂仁各6g,甘草4.5g,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

6、治宫颈癌:

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g,山药、生地各15g,知母、黄柏、泽泻各9g,牡丹皮6g,红枣10枚,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酸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

7、治子宫肌瘤:

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g,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g,红花75g,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g,共研细末,练蜜和为桂枝花苓丸,丸重9g,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8、治白血病:

茯苓、喜树根皮各15g,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g,水煎服。能使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

9、治溃疡性黑色素瘤:

茯苓、雄黄矾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同时内服银花、连翘各50g的水煎液。

10、治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g,白术15g,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g,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g,人参、炙甘草各3g,水敷服。

11、治脾虚不化:

茯苓、党参、白术各60g,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g,木香、黄连、甘草各22g,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g,日2服,温开水送。

12、失语:

茯苓90g (用姜汁1匙,竹沥1杯,伴浸后晒干),全竭15g,僵蚕、郁金各60克,共研细末,每次6g,每日3次,饭后开水送服。

特别提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有相同症状的朋友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抓药,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快恢复大家,同时也欢迎同行或中医爱好者指正、交流,谢谢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