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深夜批奏折,婢女端来一碗热粥,朱元璋:粥可留,人斩了
明洪武23年,1390年。
夜幕笼罩下的应天府万籁寂静,除了零星几声犬吠就是打更人的吆喝伴着铜锣声,帝国的操盘手——洪武皇帝朱元璋则越是入夜越是不得安睡。
自打没了宰相之后,大小事宜事必躬亲,臣下审过公文晚上自己还要再审一遍,生怕那些文官背着他搞些把戏。
身下的龙椅坐得越是久,越是感到每张面孔下都藏着他不可估测的东西,他早年间的孤苦伶仃和穷途末路,教会了他要时刻保持危机感。
而由朱元璋亲手编织的大网以应天府为中心四散开来覆盖整个帝国,无形压迫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个人头顶,但只有如此才能使他的内心得以慰藉。抱着宁枉勿纵的决心,莫说王宫勋贵,就连一名微不足道的婢女因为一时投机,成为了牺牲品,用以安抚他那颗猜忌成狂的内心。
24年前的那个艳阳天,金陵城的城楼上一面崭新的旗帜迎着朝阳缓缓升起,耀眼的光芒撒在整面大旗之上,照着正中央走笔刚劲的赤红“朱”字和衬在它两旁的祥云纹。
年仅28岁的朱元璋身穿乌金甲头戴盘龙盔,额前的龙首泛着金光,胯下骑着他心爱的良驹——交白龙,在汤和,徐达,常遇春以及李善长的簇拥下领兵开进他几经周折夺下的金陵城,而后取“顺应天命”之意,将其改为应天府。
经过三次惨烈轮战,金陵城迎来了新的主人,拥有了新的名号。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朱元璋以此地为中心,同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众兄弟出生入死,陆续击败宿敌陈友谅和张士诚,于1368年在应天府的大殿之上登上皇位。
转眼间已经在这应天城生活了十余年,朱元璋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夜深人静之时,偶尔在闲暇之余靠在榻旁,
除了马皇后,没有人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亦不敢揣测,只是偶然抬眼间,从皇帝的双眸中捕捉到隐隐的失落与孤单。
三更天的铜锣声打响,几个小吏托着一摞奏折踏上台阶走进殿外的门廊,门前的太监转身面向紧闭的房门,颔首弓腰,轻声禀报说有奏折送来。
太监话音落下,四周又恢复先前的寂静,朱元璋不知是没有听到,还是想多休憩哪怕一瞬,对云奇的禀报未有回应。
过了片刻,才隐约听到朱元璋起身的响动,当即直起身浮沉一甩,示意小吏将奏折交于自己代为呈上。
朱元璋托着疲惫的身躯起身移到桌案前,捻起朱笔粘上墨汁又放在笔架上。
兴许是过于劳累,他手掌扶住额头,合上眼皮趁着奏折没送上的空隙再眯上片刻。
小太监进门后只能将奏折放在距离公案三十步的小案上,整个过程不曾抬头,等到他退出门外,朱元璋才会起身把东西取来。
要说
朱元璋算得上历代最累的皇帝之一,他一道圣旨将宰相取缔后,大小事件全都落在了自己的肩上。
作为皇帝,他肩挑日月背负星辰,不得已将所有重担揽了过来。
本以为可以倚重中书省杨宪,可任命后发现其独断专行、任用亲信,公然与李善长,胡惟庸内斗,将中书省乃至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最终只得将其处死。
随后刘伯温辞官回乡,朱元璋担心深通权谋的刘伯温脱离自己的控制,便索性暗示胡惟庸将其毒杀。胡惟庸担任宰相后恃宠若娇,嚣张跋扈广结朋党。
在朱元璋眼中,总是担心这样的人迟早会过度膨胀进而挑战皇权,哪怕仅有万分之一的机率。所以最终仍是下令诛灭,株连者近三万余人。
事实上,朱元璋一切的多疑与暴虐皆源于年少的悲惨经历,
十七岁那年,旱灾来袭颗粒无收,父母相继饿死,安葬了被席子圈起的双亲,朱元璋咬着牙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便只身离开家乡自谋生路,那时的他一无所有,除了一个低贱的名字——朱重八。
沿街乞讨、剃度出家,尝尽了天下苦楚让朱重八的内心变得极其强大,同时也使得他变得多疑且极端。年少时悲惨经历除天灾之外,更多源自元朝官员的腐败、暴虐,所以打心里最痛恨和猜忌那些官员。
折子刚刚放到桌上,就听到背后房门被推开,眼见一名宫女低着头端着一碗热粥走进房内放在那张三十步外的小桌上。“谁让你来的?”朱元璋侧身抬眼问了句。
宫女深施一礼,说是见皇帝连夜劳累,便让请示马皇后让御膳房煮了粥,她代为送来,说罢便转身出了门。
朱元璋听到是皇后同意她送来的,便没有多想将粥端到近前,刚要抄起勺子往嘴里送。这时,他心中猛然迟疑,随即又将勺子丢下把碗重新放了下去。
朱元璋与马皇后年少时期便相识,几十年共历风雨相濡以沫,
对于马皇后,朱元璋向来是未曾有半点的猜疑,可方才那小宫女将粥送来时是自己推门进来的,自己并未听到禀报。
内宫规矩森严,一个普通的奴婢怎能不经禀报不顾许可,擅自进入房内。
平日如果有人往房内送任何东西,必定先在院墙外等候,由外围的太监向内通报,再由门口的太监向自己请示,必须是得到允许才可入内,可此次宫女可以越过程序直接推门入内,这背后不知要牵扯多少人的利益。
想到这,朱元璋赶忙转身,从一侧的匣子中翻出一个布袋,伸进去取出一枚银针插入碗中。
照规矩,皇家的饮食在上桌前都要经过专人检测,但朱元璋此时的疑心已经达到一个常人不能理解的地步,不论太监检测如何,自己都要亲自再试一遍。
不多时,他将银针抽出凑在灯火下查验,发现银针仍是光洁如初,并未有异样。但如果认为如此便能将粥饮下,那么他便不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收起布袋,将碗中的粥分出一半来端回那张小桌上,然后退回到公案后边,抬起身冲着门外吆唤,让门口那太监进来。
“你一连在外边站了几个晚上,这粥就犒赏你吧。”太监听后赶忙施礼谢恩,
随后便把粥一饮而尽,这半碗粥既是他的最后一餐。
朱元璋的眼神一刻也未离开过眼前这小太监,见他喝了粥毫无反应才放心让他退出去。当夜便传召锦衣卫,下令将那宫女和太监处死,那宫女至死也想不到,自己一时投机取巧的关心,会让皇帝动了杀念。
“去查查,区区一个婢女是使了哪些手段以至于在内宫敢如此放肆,背后一干人等,一个不留。”
朱元璋面向对面身着飞鱼服的男子命令道。
眼前这螳螂腿马蜂腰,身形挺拔的男子,即是朱元璋亲自任命的锦衣卫最高指挥官——都指挥使蒋瓛。
“再有,凉国公那边,如何了?”朱元璋问罢,蒋瓛立即从怀中掏出一份密折递上,确定皇帝没有新的指令后才离开内宫。
朱元璋重新坐定翻开密奏,略过首页恭敬客气的官话向后翻阅,看到里边的内容顿时眉头紧锁,手中的朱笔也被握得更紧,右手指尖因为力度加大渐渐泛白。
整整一摞奏折,内容皆是关于告发凉国公蓝玉骄横跋扈、豢养私奴,以及私结朋党、强占民田等十余款罪状。
其实对于功勋卓著且颇为朱元璋晚年倚重的将领,这些过失与他的功业相比并不足挂齿,蓝玉作为勋贵中的少壮派且功勋加身,骄横一些也是人之常情,拿几个俘虏充为奴隶也是封建时代的常态。
然而奏章末尾的结语真正的刺痛了朱元璋的神经:“或有谋逆之迹,疑反。”
末尾的一行字充斥着朱元璋的瞳孔,仿佛渐渐由墨黑变得鲜红。不多久,朱元璋感到自己的双眼被一片猩红蒙住,心中从未感到如此惶恐,当下蓝玉领军远在贵州,山高皇帝远,以蓝玉在军中的地位,万一他真的是个脑生反骨之人……
朱元璋不敢再往下想,随即翻出一串名单,朱笔猛地一勾,将蓝玉的名字划去。后经过长年搜证,蓝玉在三年后也步了前人的后尘。
朱元璋的一生始终与阴谋和孤独相伴,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先后离去摧毁了他内心最后一丝安全感,使他几近崩溃。
进而以偏激猜忌之心态,行暴虐雷霆之手段以换取他眼中的安泰。
蓝玉被清算后不多年,朱元璋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章,也许在他闭眼的一刻,看到眼前已然成年的皇太孙朱允炆,心中或许获得了真正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