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材第二十六章:清虚热
…………………………………………………………………………………………………………………………
第二十六类:《清虚热》
(3味/青蒿、胡黄连、浮小麦)
…………………………………………………………………………………………………………………………
《青蒿》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臭青蒿、香青蒿、蒿子、草蒿、臭蒿、苦蒿、香蒿、香丝草、草青蒿、草蒿子。
药科——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
产地——分布于广东等地。
药类——清虚热。
药性——寒。
药味——苦、辛。
入经——肝、胆。
功效——清热,解毒,除骨蒸,截疟。
主治——温病,暑热,暑邪发热,骨蒸劳热,阴虚发热,湿热黄疸,疟疾,痢疾,疮痒。
现治——胃痛,阑尾炎。发烧怕冷,郁火不舒。
参治——气机不畅,风毒,寒热,五种劳热,血中湿热,留热在骨节间,暮热早凉,盗汗,口干,发渴,鼻中衄血,聤耳脓血出不止,牙齿肿痛,心痛,痰火,胸痞作呕,小儿食积,大肠风热下血,酒痔便血,瘊子,疥疮,疥癞,瘢靥,恶疮,金疮扑损,蜂螫人。
药理——补中,益气,凉血,止血,解暑,消痰,长发,明目,生肉,杀虱,调节免疫功能,抗菌,止痛,利小便,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降低血压,保护肝脏,防护辐射,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
用法——水煎(入煎剂宜后下),丸剂,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用量——水煎(常量6~12克),外用(适量)。
禁忌——忌与当归、地黄同用。胃虚者忌服,产后脾胃薄弱者忌服,产后血虚者忌服,饮食停滞泄泻者忌服,内寒作泻者忌服。
…………………………………………………………………………………………………………………………
《胡黄连》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胡连、假黄连、割孤露泽、西藏胡黄连。
药科——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产地——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
药类——清虚热。
药性——寒。
药味——苦。
入经——肝、胃、大肠。
功效——退虚热,清湿热,除疳热。
主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现治——吐血,惊痫,潮热往来,五心烦热,阴汗,自汗,夜卧虚汗,霍乱,温疟。
参治——衄血,痢血,胎蒸虚惊,寒热,伤寒劳复身热,肥疳热,面无血色,四肢无力,婴儿赤目,唇口干焦,口糜,旋耳疮,咳嗽,腹痛,果子积,不下食,大小便赤如血色,三消五痔,痔漏成管,痈肿疮肿,杨梅疮毒。
药理——凉血,明目,保肝,利胆,厚肠胃,理腰肾,益颜色,抗真菌,抗肿瘤,降血脂,保护心脏,抑制胃溃疡,抗糖尿病活性。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适量)。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
《浮小麦》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浮麦、浮水麦。
药科——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干燥颖果。
产地——全国各地大量栽培。
药类——清虚热。
药性——凉。
药味——甘。
入经——心。
功效——除虚热,止汗。
主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
现治——脏躁症。虚汗不止。
参治——骨蒸劳热,血淋不止。
药理——益气,补心,止烦,敛虚汗,利小便。
用法——水煎,研末。止汗宜微炒用。
用量——水煎(常量15~30克)。
禁忌——虚脱汗出者忌用,无汗而烦躁者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