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消化疾病三味药用药经验,满满的纯...

名老中医消化疾病三味药用药经验,满满的纯干货!

1、藿香、佩兰、砂仁: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2、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此三味药均为芳香理气化滞药。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3、大麦芽、稻芽、谷芽:麦芽为消食药,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药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三味药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4、半夏、黄连、黄芩: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为辛开苦降之代表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药。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5、竹茹、生姜、芦根: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善用竹茹清胃止呕,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效果明显。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6、砂仁、白蔻仁、公丁香: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7、青皮、陈皮、大腹皮: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药;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药;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药。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8、鸡内金、鸡矢藤、神曲: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药。鸡内金消食化石,神曲的消食化积,鸡矢藤是非常好的助消化药,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9、神曲、山楂、大麦芽: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药,如白术、山药、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10、黄连、吴茱萸、刀豆子: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11、薏苡仁、白蔻仁、砂仁: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药性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薏苡仁用量大一些。

12、黄连、干姜、半夏: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13、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主治红白痢疾,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14、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

15、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此三味共用清热、解毒、和中,降转氨酶升高。垂盆草善“利水排脓”,败酱草善“破结排脓”,甘草和中解毒;体质好者,用量大一些,其降酶作用更快。

16、百合、乌药、甘草:百合、乌药通气和血,甘草缓急和中,三味合用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17、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用于下焦湿热蕴积所致之疾患,如肠痈、盆腔炎、结肠炎、囊肿、前列腺增生等。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可以大一些;附子则要小量,不可孟浪。

18、生白术、决明子、火麻仁:用此三味治疗便秘,常获良效。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蠕动,是动力药;决明子、火麻仁,油脂多,是润肠药。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成人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性便秘,可加牵牛子。

19、防风、荜茇、木香:此三味为治疗慢性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防风与荜茇配伍,可除肠中腐败之积气,特别是肠鸣频频、矢气多者,服之有效;木香理气行滞,并有醒脾开胃之作用。三味合用,调理脾胃气机,除胀消滞之功效明显。

20、九香虫、木香、香附: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痛药,木香偏于行滞醒脾,香附偏于行气活血,九香虫为温阳行气止痛剂,有人取九香虫与白芷配伍,代麝香开窍醒脑止痛,可见止痛作用非同一般。三味组合,用于脘腹胁肋胀痛,起效快。但阳亢者,须与潜阳药配伍,以防伤阴之弊。#长江健康计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