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的“成功密码”到底是什么?
自从春节以来,河南卫视给了我们太多惊喜。近日,“中秋奇妙游”又在网上掀起了巨大讨论,播出当晚连上六个热搜。从春节的《唐宫夜宴》到端午的《祈》再到七夕的《龙门金刚》,河南卫视每次都能给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它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让全国观众惊喜连连。
在“中秋奇妙夜”的直播中,采用的是实景拍摄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再一次为观众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以团圆为主题,在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刺绣、剪纸、皮影、泥塑等非遗元素也是节目的亮点。以先进的XR特技,让科技赋能,视觉效果更加逼真。每一帧都像是一副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的壁纸,把东方美学进行一个极致化的表达:有空灵的诗情画意,也有典雅隆重的历史沉淀。
从“出圈”到“炸圈”河南卫视真的是把传统文化“玩明白”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推出的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视频节目,其突围之路也是需要关注的。
一
河南地处祖国腹地,素有“中州”、“中原”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唐宫夜宴”的古风遗存,可以聆听“贾湖骨笛”的千年余音,也可以领略“洛神水赋”的魏晋诗韵,还能跟着“纸扇书生”来一场中原研学之旅......河南的古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审美、鉴赏和研究价值。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特色化的本土内容是节目成长的根基。省级卫视在内容选择中受制度、地域、成本的局限,唯有立足于内容独特的本土资源才能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成功突围。
文化是河南卫视的DNA。河南卫视经历多年的文化栏目创新探索,在文化立台的宗旨下,把文化作为创新的核心一直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原文化,坚持了几十年。它推出了诸多有筋骨、有温度的节目。坐拥文化品牌IP集群,继《梨园春》成功之后,河南卫视顺势推出了《华豫之门》和《武林风》两档同样扎根本土资源的节目。作为华夏文明起源地的河南,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宝藏。《华豫之门》便立足于本土历史资源,聚焦与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激发观众了解历史、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爱国之心。此外,河南还是少林和太极的故乡,《武林风》依托本土武术资源,将现代媒体传播技术与传统武术文化进行融合,身体力行的推动竞技武术,从而弘扬武学精髓、继承传统武术艺术。
由此可见,地域文化是电视节目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才得以有《梨园春》《华豫之门》《武林风》等节目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将独具特色的豫剧、武术、汉字、历史、文物等本土文化永久的传承下去。我们常说,一个有文化的卫视是恒久的,更应该是具体的、形象的、亲切的和有益的。如同汨汨绵长的温泉,有着温润如玉的文化滋养。一档文化栏目亦是如此。
二
河南卫视在2020年就成立了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该中心是集图文、音频、视频、多媒体于一体的广电全媒体宣传平台。全台各频率频道广告资源、各类新闻的发布活动举办相统合协调,实现“融媒体统筹、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的运作模式。所以,跨平台、新媒体和全媒体的传播是其成为爆款节目的重要原因。正是借助微博、B站和抖音等平台,其视频节目迅速得到了传播。
数字时代,借助数字技术开展文化传播早已屡见不鲜。可以说,技术破壁是文化出圈的重要手段。B站“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便是应用AR技术对虚拟偶像“洛天依”进行了具身化再现,使之与现实空间中的表演者和观众进行互动,虚拟空间的具象化生产一方面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则将难以触摸的情感氛围进一步烘托,由此表现出技术赋能的另一维度,即赋予观众想象的能力。
璀璨的历史文化宝库在新时代正被层层打开,祖先留下的礼物厚重朴实却打动人心。《中秋奇妙游》由10个节目组成,演绎了唐朝宫廷乐师之女唐小月通过重重考验,穿越到不同地方,于中秋佳节实现父女团聚的故事。开场节目《秋月稷》将“祭月”“团圆”“愿丰收”等多重主题交融,在盛大场景中开启了“中秋奇妙游”。武术节目《少林·功夫》采用复活少林寺壁画的形式,结合XR技术,呈现舞者进入壁画世界并与武僧过招的精彩画面。《墨舞中秋帖》以创意舞蹈展现书法精品《中秋帖》,实现了书法与表演的跨界,舞者用富有张力的肢体语言和饱满的情绪展现出中国书法的美轮美奂。最后一个节目《广寒宫》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原型,采用抠像、合成等技术,具象化呈现嫦娥、玉兔、月球以及广寒宫中的绮丽生活。舞者的轻步曼舞与探月宇航员形成了一幅绝美的跨时空画卷,表达了人们从古至今对于探月的美好愿景。
一直以来,广播电视节目给人的印象是高投入、高消耗,一些地方台为拼收视拼流量,在节目创作中一味邀请一线明星和流量明星,为此不惜投入巨资。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实践中积极创新突破这一节目制作范式,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生产“小、正、大”的创作理念要求,在几档充分展现国潮国风的节目制作中,没有一味寻求排场的宏大,没有邀请当红明星、大腕主持,只是选材传统文化,创新当代表达。河南的文化类节目在花销少的情况下受到人民的热情追捧,靠的是以创新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让祖先留给后人的古朴的“礼物”“活”起来。实践证明,繁荣科技演绎大美文化,打造精品文化类节目让观众产生共鸣,坚定文化自信不是难事。
三
以人民为中心,大兴中华文化。互联网时代,观众不再是单向的接受,如果仅仅是单向接受,文化传播的效果往往都是有限的。当下,互联网和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其实为观众多样化的参与实践带来的新的机遇。用户以文化实践的方式具体参与到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当代城市生活中,形成线上线下的实时呼应,河南卫视系列节目对城市地标与历史古迹的实景拍摄所激发的线下打卡行为是很值得关注的。
以线上与线下相互联动为主的“参与式文化”实践作为突破传收关系的重要步骤,所呈现的是一个不再沉默的当代用户群体。视频节目如何完成自我“出圈”,现代性转型和当代性呈现,答案并不在于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简单勾连,而在于以积极接纳的态度拥抱受众的各类互动反馈和再创作,从而破除“接受壁垒”,让传统文化以更加新颖的、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和传播。
灿若繁星的中华文化遍布中华大地,更好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富矿,用一流的文化,打造一流的节目。以往的卫视节目追求流量,但是河南卫视用行动告诉我们,人民才是最大的流量。河南卫视这几档晚会最后的“特别鸣谢”一改风格,谢的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全国网友、观
众以及可爱的粉丝们”。
四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众多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这些传统文化从各个侧面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和精神,这也是凝聚和激励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河南卫视这一次次出圈的背后,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足和创新运用,同时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辉煌瑰丽的宝库,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实现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表达没有定式。河南卫视不断刷新的不止是数据,还有我们的文化自信与审美,实现了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河南卫视在电视与传统文化实践的道路上,始终在根植厚重的本土文化中坚守媒体责任,依托融合媒体坚守原创精品,构建出生命力顽强的文化类栏目群,突出河南卫视“文化”定位的同时还满足了当下受众对文化传承的需求,无疑是省级卫视文化探索的成功先行者。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