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唱好程派的体会 休恋逝水
要想唱好程派,首先要正确地理解程派,了解程派唱腔的特点和掌握程派唱腔的演唱技巧。
一、正确地理解程派
程派是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创始的,风靡几十年的京剧艺术。其唱腔“挺拔秀丽、柔里有刚、刚柔相济、藕断丝连、若断若续”,深受广大程迷的喜爱。
那么为什么说要“正确理解程派哪”?因为现在有人学习程派不听程砚秋,就象有人学裘派不听裘盛荣一样。有人学习程派肆意地夸大程派的喉音,就象有人学习马派,就一定要大舌头。现在许多学习程派者把程砚秋大师唱法技巧中某些微妙的特色随心所欲地夸大、拉长、加重、加强,刻意地使用喉音和嗽音,一味地求粗求响,故弄玄虚,制造怪癖,标榜这是程派的正宗原味,反而把程先生自然流畅、声情并茂的唱贬成了不象程派。你可能喜爱某些演员甚至是其追星族,但你要是真正的喜欢程派,首先就要研究程砚秋,去“寻根求源”。我的意思不是不让你听别人的唱,不让你去模仿别人,是让你正确理解程派是什么。
以前艺术流派的出现是艺术昌盛的标志,也是京剧发展之必然,流派的形成正是由精到通,由通到变进而创新。流派产生如是,学习流派也如是,掌握要领是根本。走江湖的三、四流演员,往往夸大流派的缺点,哗众取宠。如尾音砸夯是梅派,闷着嗓子唱是程派,扭腰摆胯是荀派、露胳膊挽袖子是尚派,即使举动惟妙惟肖,只有外在形态,缺乏内有创造,也是没有角色气质的。因此,学流派切忌这种华而不实,糟蹋艺术的恶劣作风。个性张扬是流派的特色,但是流派艺术绝不会是个怪物,不要把它唱的怪怪的。
冯牧先生和程砚秋大师私交很深,在94年一次程派活动中,亲耳听到冯牧先生说:有些摹学者虽刻意标榜“程派特色”却不甚规矩的演唱时,程先生曾十分生气地斥责道:“这不是在捧我,而是在糟蹋我程某人,是在骂我”。如今,程先生辞世已48年之久,所幸我们尚能通过世传的音像资料亲见其风采,窥视程派艺术精髓之所在。应该明确地讲,从程先生本人任何历史阶段的演唱中,都听(看)不到那种往往被片面夸张和歪曲了的所谓“程派特色”。特别是从大师留下的若干珍贵的唱念录音资料中,更明晰地反映出程砚秋之程派在唱念技法上对于演唱规范的讲求与强调。
唱好程派应该把最美的音色亮给听众,而不是故意闷着嗓子,把声音憋粗,瓮声瓮气。
二、程派唱腔的特点
程派声腔艺术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以深邃曲折、亢坠断续取胜的唱腔。程腔虽以幽咽婉转著称,却于柔美的旋律之中,别具一股刚劲之气,锋芒咄咄逼人,更有强烈的感染力。
1、柔里带刚,刚柔相济,似低回实明爽的唱腔,和他那出神入化的精湛表演,觉得别有一番风韵,使人回肠荡气,余味无穷。虽然以幽咽婉转、曲折低回见长,但唱来并下是纤弱无力;而是刚柔并蓄,在幽柔的旋律之中,蕴涵有一股犀利苍劲,锋芒逼人的内在力量。即使表现人物郁闷、幽怨的心情,在那如泣如诉的哀怨声腔中,这股刚劲、浑厚的气势,依然是扑面而来.正是程腔中这刚劲、清新的无形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如:《贺后骂殿》老王不幸把命丧······一段
2、除了“柔里有刚,刚柔相济”之外,程派唱腔的另一个特点是声音大小、气息强弱的控制和多种气口的运用所形成的“藕断丝连”、“若断若续”的情调和韵味。其表现在发音是:先收后放,先虚后实。
比如,在《春闺梦》里张氏梦见出征的丈夫回来时唱的那段[南梆子],气息的控制就特别好。每一个比较长的腔,都是先收后放;唱尾音的时候,气还绰绰有余,可以很饱满地收住。“算当初曾经得几晌温存”一句,“算当初”的“初”字,使了一个小腔和下面的唱词连接起来,中间有一个小停顿。这就是程派音断意不断的地方,就像是书法和写意画中的飞白(笔断意不断)。正是这种“音断意不断”造成了程派唱腔“若断若续”的风格。在这段唱里,演唱和伴奏配合得很巧妙,可以说是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程砚秋在设计唱腔的对侯,总是连胡琴伴奏谱也一起设计进去,还亲自教给琴师,使演唱和伴奏在感情的处理上完全协调一致。《春闺梦》里的这段[南梆子]可称得上是程砚秋代表作中的一个珍品。
3、用气引声,以字行腔,以腔传情。
什么是用气引声?就是在发音时,出口要细,而后慢慢放响,尾音再收缩转细,好像橄榄一样,两头尖、中间宽。
什么是以字行腔?行腔是唱的姿态,就和花一样,同是一样的花朵,但是各有各的姿态。同是一样唱,腔调各不同,如果唱出来,没有腔,就好像花没有艳丽姿态一样,花也就不成为花,唱也就不成为唱了。程砚秋先生对音韵学钻研有素,每个字的阴阳平仄、清浊尖团、湖广韵、反切音(就是注意交待字的头、腹、尾)都十分讲究,以字行腔的结果是唱腔的大大丰富。
什么是以腔传情?这好像比较虚一些,就是通过你的演唱,充分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充分表达剧中人物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腔唱准确,别慌腔走板不搭调。
比如:《文姬归汉》中的“见坟台哭一声明妃细听”中的“哭”字,程先生就在唱腔上前后有变动,使之更加符合当时蔡文姬见到昭君墓时的感情。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家留心就会体味到。
4、“慢板难于紧、快板难于稳、散板难于准”,这又是程派的另一个特点。
程砚秋根据自己的体会阐释的是:例如慢板之紧,他说不是把慢三眼唱成快三眼,而是要求严谨,要有纵控,唱得敏活流转。不要拖,拖了太温。还是如:《文姬归汉》中的“见坟台”一段的唱腔, “你输我及生前得归乡井,我输你保骨肉幸免飘零”就不能还和“你本是误丹青毕生饮恨,我也曾被峨嵋累苦此身”,一个速度,要加快一些,介于慢板和快三眼之间的速度。快板难于稳,是说别为了快,唱的交待不清楚,慌里慌张,快板就是听字,不着重于耍腔。如:大家全会唱的《锁麟囊》春秋亭的5段流水,速度是不一样的,大家反复唱,才能体会更深。又如散板之准,他说不是指板槽之准,而是语气之准;行腔的轻重、快慢和高低,要适合字音和剧情,要自然而合乎逻辑。如:《珠痕记》“婆媳讨饭在外游,铁石人闻也泪流”。这句是婆媳二人向观众交待她们的境遇,要慢些,款式些,有书法中“疏可跑马”的感觉,和后面的滚板“密不容针”形成鲜明的对比。程砚秋先生以其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治学能力,把前辈“只可意会”的艺术口诀,变得“可以言传”,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实用。
三、程派唱腔的演唱技巧
你的演唱让人听起来象是白开水寡淡无味,而不是象开坛的陈年佳酿醇香味厚,那就要下功夫,较好地掌握演唱技巧。我体会要让别人觉得你唱出了程派的韵味,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掌握演唱技巧。
1、程派的发音
程派的发音和梅派、张派等的位置是一样的,全是靠前的,决不是有些人说的是靠后的。你唱的时候要时刻感觉到你的头顶上有一根无形的线在提着你的音,使你的音掉不下来,有这种感觉才是对的。真正的程派绝不能发音靠后,又粗又闷。梅派、张派唱是,气托上来,用气把字送出去,很少用反切音唱,擞音也是瞬间完成的。程派是用气催声,反切音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他们的发音位置全是靠前的,切忌靠后。
谈谈脑后音的问题:流行的说法是程派发音多是脑后音,许多程派初学者为追求脑后音不得要领而很郁闷,我也曾为脑后音苦恼过。一次我和王吟秋先生学戏时问:程派的脑后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师父说:什么脑后音?我师傅(程砚秋先生)自己全不知道,其实就是发音的位置不同,你多唱就知道了,不要钻脑后音的死牛犄角尖。所以我劝告大家,不要单纯去追求“脑后音”,唱多了,方法正确了,效果自然就出来了。不要为脑后音而郁闷、苦恼。
2、字正腔圆
程派的演唱上要讲求方法,吐字发音准确,节奏鲜明;行腔新颖、感情细腻;外柔内刚、音藏味厚;突破"高亢扬放"的传统,特别在行腔中婉转低回若断若续,如泣如诉,语言美与音乐美融为一体。
吐字发音要准确,要讲究,字不能倒。程派尤其讲究反切音,通过向王吟秋先生学习,我理解反切音就是要把字头、字腹、字尾交待清楚,如:《武家坡》的“多蒙邻居对我言”的“对”字,“他那里问一声我回答一言”的“问和回”字。在程派唱腔中这种反切音只要你注意,随处可见。
收音归韵,是很重要的一环,唱了半天不收音归韵,形成了有字无韵,你嗓子再好,也是白唱了。程派收音归韵要把尾音提起来,轻轻一顿,收紧,收饱满。如:《六月雪》“为开言思往事心中惆怅”的“言” 字,你不收音,不归韵,字就倒了,成为“爷”字而不“言”字。如:“春秋亭外风雨暴”,你不归韵,不收音,所唱出来的就没有力度,形成有肉没有骨头,唱出来的音是趴着的,音没有立起来。这样的演唱就没有了我们前面所说的“柔里有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了。
尖团不混,上口分明。京剧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戏剧,是四大徽班进京和昆曲、梆子同台演出,逐渐衍生出来的,是以湖广韵和中州韵为主的剧种。所以它的吐字发音不能用北京话代替。如:《女起解》中,苏三的道白:“想我苏三遭此不白冤枉,直到今日————”,用北京话来表演,整个一个评剧,寡淡无味,用尖团上口表演,就有韵味了,也打远。所以我们在演唱时尽量分清尖、团、上口字,但分不清时,宁可唱团字,别闹笑话。分清尖、团、上口字,就要靠多听,多唱,多问。要有心,就能唱好。如:同样的“那边厢”、“相告”和“梅香”北京音全发音xiang ,但“梅香”的香是团字;“小姐”是二个尖字,晓得的“晓”就是团字。“箭攒胸,刀断臂”的箭和相见的见全发音jian ,但相见的见是团字。这些就要靠大家多积累了。
秀气,是演唱程派时应该注意的。现在有些唱程派的由于发音位置不对,太靠后,以求宽,求粗。这样的演唱完全没有了程先生的原始风范。程派也是表现古代妇女的京剧艺术,他的精髓不是外露张扬的粗旷,而是内在含蓄的秀气。
口形,对于没有髯口的旦角演员来说,至关重要。口形关系到你的吐字发音的准确性,唇、牙、舌、齿、喉五音分明。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口形的美,千万别呲牙咧嘴,面目狰狞。口形的美不光是程派的要求,唱任何旦角全要求口形要美。
3、劲头、节奏
劲头是指演唱行腔时的轻重缓急,高低错落有致。你演唱没有旋律的起伏,给人以平淡的感觉,不能感人,一定要把劲头唱出来,才能感人。不是声高音大就能感人,高腔容易唱好,低腔很难唱好。低声虽不必响亮,而字面更须沉着。凡情深气盛之曲,低腔最多,能表现沉郁不舒之情。故低腔宜重、宜缓、宜沉、宜顿,这就是所说的低腔重煞。如:《文姬归汉·见坟台》中 “我也曾被峨嵋累苦此身”的“此”字,共一口气要拖8拍,(拖4拍也可以)很见功力,这和气息控制也有极大的关系。
节奏是指演唱行腔是的快慢。节奏是根据剧情来的,如《六月雪》禁婆子拷打窦娥时窦娥的演唱就不能慢慢腾腾的。《贺后骂殿》上场的四句二黄散板和紧接下来的四句散板节奏是不一样的。《锁麟囊》《归宁遇水》一唱戏,熊承旭老师说:目前的演员我还没有看见一个这场演出在节奏上掌握的很好的。这说明节奏的掌控不是太容易的,要多听、多看、多体味,才能较好地掌握。
唱好程派必须要把劲头 、节奏掌握好,控制好,才能感人。
4、用气和控制
气是音之帅。为什么这么说哪?平时我们讲话也要用气力。比如:二个人见面打招呼,甲:(气足)乙:(气虚)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底气足”和“有气无力”。
通晓了控制气息、发声、加强了节奏感,就会使得你的演唱产生了一定的魅力。
程派唱腔讲究气息控制,我们在学习时一定在运气、缓气、换气等的运用方面掌握得非常细致才行。如《贺后骂殿》第一句“老王不幸把命丧”一起音就比较高,你就要在过门儿时就做好运气的准备,气运到节骨眼才能开口就是高音。“老王”之后要缓气,气缓舒服了,接下去再唱才不抢不松,恰到好处,差一点都不行。又如“你自为王”一句之后的长拖腔,就要有个运气、缓气、提气、再运气,控制、再控制的过程,否则就会前边有气后边没气,前紧后松。有的人说:“腔太长都没气了。”我认为不是你没有气了,关键是运气要得法,气运的合适,节奏才合适,气不匀,声就不准,颤动摇拽出花腔;气不贯,有头无尾,收音无力;气不控制,放出去收不回来。如何放,如何收,如何才能声断气不断?有的人认为低音腔使不上劲,哼哼叽叽就能带过去。程派的低腔多且动听感人,关键是用气托着唱,气不断达到声似不断的效果,这是程派一绝。如:《文姬归汉》见坟台一段的“累苦此身”的此字,使字、腔、声、气、节奏、感情、声腔韵律、表演浑然一体,达到完美的境界。
5、唱腔和伴奏的关系
不管你唱什么全离不开伴奏,对不对?评戏、越剧、唱卡拉ok,京剧也是如此。京胡的伴奏用拉、衬、托、带、补、垫各种技巧把演唱者托住,使演唱者的演唱生色、悦耳、受听。高明的琴师裹着你的唱,俗话说:傍的特严,你唱着极为舒服。那就是琴师拉的旋律有时是双的,把你唱的衬托的很丰满。这样问题也来了,有的初学者,就把胡琴拉的旋律也唱了,这叫费力不讨好。据说以前有个演员特爱唱胡琴,人家琴师说:求您了,给我留口饭吧!程派唱点琴谱问题不大,但不能老唱。唱琴谱首先影响你的气息,你的肉嗓子怎么也比不过钢丝弦;其次也不好听。如: “一霎时”,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在演唱的时候注意,和胡琴一定要达到水乳交融,达到完美的结合。
总之,掌握了以气催字、先收后放、先虚后实、重放紧收、含蓄收敛、收音轻提,尖团不混,五音分明,喷口、气口、反切音、发音部位、口型等,在结合劲头轻重缓急、节奏急缓有致,感情充实饱满,那你一定会唱好程派。
顺便说一句,学京剧一开始切忌贪多,开始学习就像搭积木,要把基底打牢,基础打好了,搭起的积木就稳当,基础不瓷实,着急搭也没有用,下面是空的,不会有好的结果。我认识的票友中,有的人会唱好多段,可没有一段没有毛病的。那还不如少而精,会唱3、5段全很不错,让听者觉得非常舒服。别你一唱大家全起堂了。建议学一段《骂殿》的二黄慢板,这段全是发花辙的开口音,不好唱,也可以练一下口形。学一段《文姬归汉》的“整归鞭”西皮导板、慢板转散板。打下基础,再学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