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让我回忆起并不美好的学生时代

最近又看了个印度电影,《嗝嗝老师》。

讲述一位患有妥瑞氏综合症(这个病是神经失调,导致女主角老发出打嗝一样的声音)的女老师好不容易面试成功当上老师之后,却被安排给一个问题班级,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将放牛班扭转为优秀班的故事。

电影根据人物传记小说《叫我第一名》改编,只不过嗝嗝老师的原型并不是印度人……美国也根据这个小说拍摄过一部电影,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美国版是个帅哥

印度版是个美女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反应得依旧是印度社会的老问题,贫富和阶级差距导致的歧视偏见与隔阂

从优等生班的老师开始,对贫民窟和下等种姓充满了蔑视,这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自然也继承了这种偏见与歧视。

再加上被歧视和受到偏见的人不够自强,隔阂和矛盾就会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人间非常常见的事情,分歧和偏见导致双方越走越远,最终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中国的历史课本上,穷人胜就是正义,富人胜就是邪恶。

不需要思考的教科书,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真正的历史并没有这么简单,真相是正义和邪恶并不完全以物质区分,有名的太平天国那是邪教中的战斗机,一套完整的政治纲领也不能挽救这个组织的腐朽。

就像西方对中东的指手画脚虽然不对,但也没人会觉得ISIS是个优秀的革命组织。

我完整地看了这本书,还是相当优秀的,推荐一下。


继续从歧视偏见延伸一些值得探讨的东西。

这世上,有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想对抗什么,用相同的东西去对抗是最管用的。

在人的感觉上,这个道理也通用。

不知道有没有动漫爱好者,EVA的AT领域,就有类似道理的隐喻。

被歧视和仇恨的人翻身了,所能带来的绝不是美好和太平,这种人必须用歧视和仇恨对抗自己受到的歧视和仇恨,才能平复自己的心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狗眼看人低”这句古话,狗在中国算是蛮受歧视的一种动物,虽然忠诚却被贬为低贱。

我解释一下这句话,通常无缘无故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很低层的人或者出身较低,受过很多的蔑视。他们或许受到了A的瞧不起,然后去瞧不起C,来抵消这种感觉。

这也是现今中国,整体追求的一种风向,努力地超越,努力地去看不起别人。比如刘强东在美国的性侵案,本来光辉的人物突然形象大跌,大家便开始玩命踩,越低层次的平台,踩得人越多。

对刘强东并没有太特殊的喜欢,但身在北京,对京东物流还是感觉不错的。

为什么中国会有这种风向,从一个事例可以看出来,一个在外国的中国大妈,对一个街边弹吉他的小伙子说,让他去中国找份正经工作,讨个老婆,这才是正事,你弹吉他算个啥。

大家认为这是价值观的不同?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这其实还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整个社会设定了一种模式,所有没跟上这种模式的人,都在自然而然的遭受歧视,所以这些遭受歧视的人,也会整天琢磨着方法去歧视别人


跑偏了,说回电影。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最终那个优等生班的老师觉醒了,自己扛下了学生的罪行,他最后的行为非常令人钦佩,意识到了自己的歧视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生,从学生的样子上看到了自己的可怕,所以做出了改变。

这就是优等生班的老师,轻蔑的眼神,西装笔挺加上小胡子,经典的坏人形象。

我非常钦佩这位老师的勇气,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很难,更不要说对于一个老师了,因为普通人承认错误,很多时候面对的人数很少,而老师面对的人数众多,并且这些人在年龄上都远远小于自己,这极大地增加了人们放下自尊的难度。

女主角老师说的那句话更是令我感慨万千,“这世上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

大家不能片面的去理解这句话,这里的老师可不单单指的学校里的老师,这个老师包括社会,包括家庭,当然还包括校园里的老师们

虽然我没养过孩子,但也曾经是一个孩子,审视自己的性格再配合一些成长经历,就能发现中式教育里有一个问题很严重。

中式家长基本是一个专有名词,相关书籍很多。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也非常好懂,中国家长总有个误区,就是太喜欢用话语来教导孩子。

殊不知,人类是一种动物,而大多数物种的世界里,没有语言这么个东西。那其他物种的孩子就都养不大了么?都活不下去了么?

很明显没有。

那动物世界的父母们怎么教育孩子?

以身作则,用行动将法则以及技巧交给孩子。

这是动物世界的法则,但有时人类实在太傲慢了,总觉得自己无比优越于其他物种,导致忘了很多根本性的东西。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的是以身作则的老师、家长以及社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钱家庭的孩子还是会有心理问题,因为他的家长不在身边,金钱无法代替情感,他不光会感觉到孤单,也失去了学习和模仿的目标,只能自由生长,甚至可能因为不满而导致最为厌恶父母的生活方式。

不要指望富兰克林能帮助你教育孩子。同理中国是.....

我就不喜欢我父亲的生活方式,我和我父亲见面就容易吵架,总想压对方一头,可在所有人看来,我们俩却是最像的,从思想行为的根源上讲,我们都非常自傲,都非常不愿屈服,但对朋友时,却表现得比较谦虚,可以说完全一脉传承。

而他也从没有用言语教导过我这些东西。

所以只要父母彬彬有礼,就很难养出一个满嘴脏话的孩子,但前提是父母在孩子身边可以让孩子去学习和模仿。

模仿才是孩子的最强技能,连语言都是模仿出来的。


再说说现实中的学校。

不是很了解印度的学校制度以及现状,就说说中国的吧。

大学太自由了,就不说了,说说大学以前。

中国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升高,学业难度增加,老师的权力也在增大,尤其以教导主任为首。

再加上中国人口重多,竞争无比激烈,看看如今学校的某些家长微信群,老师的权力已经可以用来威胁家长了,说的话也是异常难听,甚至见过罚站要家长一起罚的。

对老师的阿谀奉承以后会变成孩子对领导的阿谀奉承,再以后会变成孩子再对下一代的压榨

相当优秀的说话方式,我猜这位老师没少被这样批评过。

或许老师是有业绩,或许老师是真的想让孩子变好,我不会把话说死,但是这种方法就算是在企业当中有,也不会把话挑明,不会当着大家面去挑衅和贬低一个人和他孩子的尊严。

而这种行为的根源,其实在于我之前说的—权力

说实话,所有人都会为了权力而疯狂,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或许是个例外。

老师的权力在如今中国这个环境当中,实在太大了。

为什么?因为老师的地位太重要,可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生啊,为了一生,忍几年又何妨,所以很少有家长敢惹,敢反抗。

而我曾经说过所有人都不愿说真话的环境,是培育独裁的最佳土壤

他当时也算是全国人民的思想导师。

这个比喻有些大,但缩小来看,是一个道理。

老师上面还有教导主任,教导主任上面还有校长、校长有升学率的压力、有教育部资金审批的压力,关系到学校建设和每个老师的待遇,最终这个食物链的顶端,是权和钱。

不说了,说多了怕被禁。


最后谈谈自己的经历。

我高中时代,是个二类校,班级也不是重点班,但数学老师是重点班和我们班通用的,这位老师因为教重点班,所以讲课极快,也不愿意解释,毕竟人家适应了好班,最后我们班整体来说,数学成绩都不好,大家对理科也有点排斥,是全年级里选择去文科班人数最多的,然后这位数学老师在告别时,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话,“你们可真是给我争脸。”

无比丑恶的一张嘴脸。

丑恶的嘴脸通常隐藏得比较深。

有点义愤填膺了,抱歉。

《嗝嗝老师》是部优秀的电影,它既诉说了印度的社会问题,也讲了一个人间的普世道理,歧视与隔阂,只会产生更多的歧视与隔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