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人体对抗寒邪的狙击战

中医书友会第2220期

I导读:着凉后容易发烧,可以算是生活常识了。但是你知道吗,受凉后人体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而导致了发烧呢?而受凉后的发烧又分两种情况,分别是哪两种呢?听无疾老师为我们一一道来。

受凉后,为什么会发烧?

作者/王蓄之

受凉后的发热,有两种可能。先是正气奋起与寒邪作战产生的,后面则是寒邪入里化热形成的。

生活中难免会受凉,但受凉后,常常又会发烧,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负责保卫防御的卫气,发现有寒邪入侵,会迅速集结部队,准备与外邪作战。而寒邪有一个特点,“寒性收引”。当进入体内的寒邪“收引”时,皮肤毛孔就被闭合住了。通常状态下,我们不会对体表皮肤有特别的感觉。因为当卫气出入体表的途径畅通时,卫气会自动调节人体内外的温度,使之始终维持在一个最佳温度区间内。但现在寒邪收引,将卫气出入体表的道路闭塞住,体表的皮肤,与闭阻在体内的卫气失去联系。在寒邪对阳气的破坏作用下,体表皮肤于是出现明显的冷的感觉,即所谓“恶寒”的症状。如此的过程,中医称之为“寒邪束表”。

寒邪入侵,希望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存活下去;卫气作为人体内的国防部队,奋起反抗,誓将敌人驱逐出本国领土。战争一旦开始,往往迅速进入白热化状态。敌我刀兵相见,厮杀驰骋。大规模的军事活动,让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产生了大量的热。而此时,体表通路仍被寒邪所控,热量无法通过出汗的形式,从体表排出。越来越多的热在体内郁积,于是出现了“发热”。这个过程,中医称为“正邪交争”。上面提到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受凉后发烧,就是这里正邪交争的结果。

接下来,如果正气强盛,寒邪轻微,寒邪可能直接就被赶出去了。但如果正气强盛,而侵入的寒邪也很盛,二者势均力敌,那么病情的发展又会怎样呢?

问题往往先表现在肺,这个问题稍微有一些复杂。在中医理论中,除了一种实在可见的联系外,人体不同组织结构之间还存在一种虚的联系,就是所谓的“相合”。在这一“相合”理论中,与皮毛相合的脏,是肺脏。实际上也不难理解,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组织,在外即是皮毛,在内便是肺脏。二者都时刻保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两者间功能上的相通性,位置上的相似性(皮毛在表属阳,肺脏居上亦属阳),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的“固有频率”。而固有频率相近者,在有变动发生时,更容易出现共振。

盘踞体表寒邪,如果在短时间内被驱逐,这样的共振便无机会发生。而一旦时间持续较长,体表发生的振动越来越剧烈,体内的肺脏就容易受到感染,出现同样的病征表现——肺热。当肺脏本身出现问题,肺脏首先想到的,与运行于体表的卫气一样,就是驱邪外出。不同的是,卫气采用的办法是与邪相抗,而出现发热;肺脏采用的办法,则是通过咳嗽,直接将邪气排出。

除肺脏受到影响,出现咳嗽外,此时盘踞体表的寒邪,经过一番激战,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过程,大体是这样发生的。首先,寒邪并非一种固定不变的有形邪气,而只是一种“虚”的,无形的气。激战中产生的热,会不断减弱寒气的势力。当最后的寒气被热气所取代,卫气通达体表的途径被打开,最初因寒邪束表所引起的恶寒症状便即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感冒初期怕冷,之后病没有减轻,却不再感到怕冷的原因。

或有疑问:既然寒邪已经不在,疾病不是就好了吗?实际上,疾病在此时往往并未减轻,反而是加重了。原来正邪交争产生的热量,此时已经汇集成一种新的邪气:热邪。而这一驻守体表的热邪,又得与上面讲到的肺脏中的热邪相互鼓动,发生共振。单一的邪气相对比较容易处理,而一旦发生内外勾结的现象,处境往往就比较凶险了。譬如对外战争打响后,己方部队的内鬼将作战计划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敌人那里,情况相当危急。这个从寒邪演变为热邪,且肺热渐盛的过程,中医称为“寒邪入里化热”。

作者简介


王蓄之,号天下无疾,针灸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擅用针灸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精神情志病、脾胃病、妇科病,强调脉诊对针刺治疗的指导,主张“倾听脉语,凭针达意”。著《零起点学中医》、《零起点学针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