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频繁尖叫,原来藏着这些小心思!2个阶段2个方,找回天使宝宝

这段时间,我的一位朋友,忙着给楼上楼下各位邻居道歉。

原因是他家的两个孩子——2岁10个月的老大,和5个月的老二,最近不约而同地在家尖叫、啼哭。不分昼夜,随时发作,而且家长越哄,孩子尖叫声持续得越久。

他苦着脸让邻居们多担待,同时很困惑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这种情况我很熟悉,我接诊的不少孩子都会出现这样令家长崩溃的时期。

他家的两个宝宝,应该是“尖叫期”到了。

1岁之前的小婴儿:

第1个尖叫期的3个原因

① 开嗓子

1岁以前的小婴儿,如果发出尖叫,很多时候是因为TA忽然发现自己拥有了尖叫的技能,欣喜不已,所以反复练习。

这是在为日后学说话、准确表达做“开嗓子”的准备。

我们知道,大一点的宝宝对于刚买的新玩具总是天天玩、爱不释手。一旦有了更新鲜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自然就会转移。

同理,小宝宝的尖叫,就是他们的“新玩具”,也是及时向父母表达自己情绪的新工具。

② 生理满足

很多情况下的尖叫,都是婴幼儿宝宝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发声:

比如,因为饥饿、过饱、过热、过冷、活动空间过于狭窄、急切地需要陪伴等原因,引起宝宝不舒服、不满意了。

表达欲强的宝宝,可能还会一边尖叫一边嚎啕大哭。

有时家长找不到尖叫的原因,就要看看是不是宝宝被吓到了。

婴幼儿其实非常敏感,有时外界的一些细微声响也会引发他们尖叫——甚至会被自己放的一个屁、打得过响的一个喷嚏吓一跳。

许教授小贴士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因疾病而尖叫?

若宝宝尖叫的同时伴随持续哭闹、发热、惊厥等明显病症,家长就要留意了。

以1岁以下小婴儿常见的肠绞痛为例:

如果宝宝每日有规律地哭闹、尖叫达3小时以上、且持续超过3天,同时有蹬腿、摇晃头部、急促呼吸、小肚子发胀等情况,很有可能是肠绞痛。

家长需要具备“感同身受”的能力,及时发现异常,尽快治疗。

③ 引起照顾者注意

除了病痛、不适之外,宝宝尖叫很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引起照顾者的注意。

孩子总是很聪明地发现,尖叫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自己一尖叫,家长就立马围上来逗弄、安抚自己,会拿来好玩的玩具,好吃的东西,甚至会模仿自己,跟着一起“婴言婴语”。

按心理学家的说法,婴幼儿时期的宝宝都是“全能自恋”的。

在他们眼里,包括爸爸妈妈在内的全世界都是为自己一个人服务的。尖叫哭泣,可以“有效”指挥所有人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

“原来只要我一尖叫,就会有人陪我玩呀!”一旦宝宝形成这样的认知,后期纠正就需要花费更多精力。

家长怎么办?

对于1岁以内宝宝的尖叫,在确定不是因为病痛后,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宝宝从单一的尖叫表达,逐渐过渡到对多音节语言的熟悉。

比如表达需求时就叫“爸爸”“妈妈”,这时爸爸妈妈就会第一时间赶到宝宝身边,而不是一味发出刺耳的声音。

这需要家长反复重复,加强宝宝的记忆。

宝宝在这个期间模仿、习得能力是比较强的。家长如果平时说话声音比较大,宝宝也会更倾向用大音量表达反馈。

所以建议家长多用柔和的声调去引导宝宝,和宝宝交流。

1~5岁的幼童:

尖叫是一种试探

妈妈们应该都知道,英语中有个词叫“terrible two(可怕的2岁)”,形容宝宝通常到了2岁左右的时候,会从“天使”变成不听话的“小恶魔”。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掌握了表达自我的语言能力,“自我”的意识逐渐完善。

那些让家长崩溃的尖叫、发脾气,往往是宝宝的“自主人格”在探头,同时也是在测试你的忍耐限度并发现TA自己的独立能力:

“明知不允许这么做,但我偏要做,悄悄试探爸爸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家长怎么办?

和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相处,家长要开始以巧妙的方式“立规矩”了。

我们可以采用“先冷后暖”的方法——在宝宝刚开始尖叫时不给予明显的反应;等TA觉得索然无味了,再以平和的方式开始交谈:

① 询问尖叫的原因,引导孩子用正常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诉求。

② 宝宝提诉求时,建议以“2次拒绝、1次满足”的频率,让宝宝逐渐认识到,不是TA想要什么,就一定会得到满足。

此外,家长可以反思一下,是否在陪伴宝宝的时候,只是“虚假”陪伴,其实常常只顾自己埋头看手机?

宝宝的尖叫,很多时候是想把家长的注意力重新夺回到自己身上。正如他们常说“玩具是我的”“小碗是我的”,这些尖叫也是在反复明确——“爸爸妈妈也是我的”。

放下手机,对宝宝进行“有效陪伴”,其实是我常常讲的情志呵护最关键的一点。

许教授小贴士

宝宝常尖叫、小动作频繁

如何判断是不是抽动症?

有家长担心宝宝无端尖叫、做重复的小动作,是不是抽动症的表现。

其实,很多在大人眼里难以理解的重复性动作,是宝宝自我学习的重要途径。

比如,重复敲打板凳,其实是在不断练习“拍打”的技能;重复地把东西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其实是在发现自己改变世界的能力。

同理,尖叫也是他们表达兴奋情绪的一种方式。

如果真有抽动症,可能会有这些征兆:

小动作频繁

不自觉地挤眉弄眼、皱鼻子、耸肩摇头

发出异常声音

习惯性清嗓子、干咳、尖叫、甚至说脏话等

宝宝抽动症和情志长期受损有关,治疗起来比较复杂,家长若发现异常要尽快带宝宝就医,避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春季宝宝尖叫增多

安抚肝气很重要

我常说,季节的特点对宝宝生长发育和情绪都有很大影响。

春季是生发之季,也是肝木当令之季,宝宝的肝气在春季会格外活跃。中医认为,肝木的疏泄,对人情绪的起伏有很大影响。

如果日常饮食喂养做得不太好,孩子有积食的情况下,春天过盛的肝气会通过情绪的发泄表现出来,导致孩子更频繁地尖叫、哭闹、睡不好、夜惊等。

同时,春天土虚木亢,脾土虚而肝木旺,中医特别讲究在这个时候对孩子情志的呵护和脾土的呵护。

尖叫、脾气不好、易怒,往往代表着孩子体内“肝火”太盛,究其根本,一方面是家长可能忽略了对孩子情绪的耐心安抚,另一方面则是喂养不得当导致脾胃失调。

没有无缘无故地尖叫!建议家长多安抚宝宝情绪,春天多做平和的亲子活动,睡前少接触刺激性强的电子游戏、电视节目,呵护好情志。

在日常饮食喂养上,也要顺应春季的特点,减酸增甘,重点护好肝木和脾土。

如何正确帮宝宝疏肝气,解决哭闹、睡不好等春季保健难题,可以复习之前的推文:

☞宝宝最近爱哭闹,翻来覆去睡不好,2碗春日疏肝汤赶走坏脾气

● 推荐课程

许尤佳教授 推荐

情志安抚食疗方

孩子爱尖叫,情绪不好,还可以试着辅助一些安神、静心、疏肝的食疗方。

莲子、茯苓、百合都有安神的功效,给宝宝煲粥、煲汤时放入适量,每周服用3次。

许尤佳育儿堂(xyjyet)

百合莲子水

材料:莲子30g,百合30g,鸡蛋1个,黄糖适量。

做法:莲子、百合下锅,加约5碗水,文火煲煮1小时后加入鸡蛋,打散成蛋花,加入适量黄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润肺,宁心安神。

适用年龄:3岁以上辨证服用。蚕豆病可服。

许尤佳育儿堂(xyjyet)

▲ 了解更多 ▲

许尤佳育儿堂(xyjyet)

小米枣仁粥

材料:小米100g,酸枣仁10g,蜂蜜10ml。

做法:小米下锅煮粥。煮熟后放入酸枣仁搅匀,再煮20分钟即可。

酸枣仁不吃,食用时可加蜂蜜,每天服用2次。

功效:补脾润燥,宁心安神,适用于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等情况。

适用年龄:3岁以上辨证服用。蚕豆病可服。

许尤佳育儿堂(xyjyet)

▲ 了解更多 ▲

宝宝一旦养成常尖叫的坏毛病,娇嫩的嗓子也会受不了,常引起喉咙痛、声音沙哑,甚至引发上呼吸道发炎。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喝蜂蜜水缓和喉部用力过度的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宝宝呼吸道的呵护。

● 推荐课程

本期推送就到这儿啦!

你的宝宝会有尖叫的情况吗?

你是怎么处理和应对的?

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

一起来交流育儿经吧!

全国著名儿科医生许尤佳

与广东科技出版社

联袂打造的

唯一官方育儿平台

百万家庭身边的育儿专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