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被动独处”吗?有一种孤独,是自己强加的,来自自我厌恶

文章编号:20210713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505 篇文章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作者 | 伊斯卡拉∙费勒瓦(Iskra Fileva)博士,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哲学系助理教授。专攻道德心理学及哲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交叉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意识与无意识动机间的关联与冲突、道德情绪的本质以及性格恶劣与人格障碍的区别。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风铃(21)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心怡

1高质量独处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每天回家前,都喜欢在车里坐一会儿再上楼,为什么?网友@王涛这么回答:

关上车门,你是你自己,你可以是肖邦,可以是钱学森,可以是张大千,可以是葛优,可以是三毛,可以是张爱玲,你有你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只有你一个人,也可以有很多人,全凭你的意愿。

打开车门上楼,你也是你自己,你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你有你们的世界,你需要考虑房贷,工资,柴米油盐,儿子学费,年度旅游……

我们选择独处,有时是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或者是远离他人才能最好地成就自我。

矛盾的是,有时我们独处是为了能和他人在心智上产生联系。独处时更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诗人很难当着爱人的面写一首情诗。物理上的分离有助于凝聚最纯粹的爱意。

更重要的是,他人陪伴时,我们很难感受到独处带来的那种自由感,他人的存在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尼采曾经写道:

有些人偷走了我们独处的时光。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陪伴。

这话不假。

放弃独处是否值得,在于人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用自由换取更亲密的联系通常是值得的,但用自由换取浮于表面的交流可能仅适于某些特定性格的人。

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交流无法提供媲美独处的价值,充满敌意、缺少亲密感的关系也不是人们想要的。

人群中我们更加孤独。那些定期独处的人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这群人很可能意识到,他人的陪伴是一笔以个人自由为代价,却可能无法获得等价回报的交易。

2你是“被动独处”吗?

独处也分积极的独处,和消极的独处。

有时候,独处并非人们自愿的。也不是人们想要的。

奥古斯都∙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短篇小说《孤独》(Alone,也译作《孤独的日子》)中描绘了一名孤独的中年男人,孤独令他痛苦不堪,以至于透过墙壁传来的年轻家庭的生活日常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如果注定孤老一生,至少他还听到过别人家庭相聚的声音。

这样的人能找到陪伴吗?也许吧。

但这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独自生活的人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需要更多的回报才会放弃。

即使不独处,人们也会感到孤独。

例如,心里藏着许多不能和别人说的秘密,或压力。即使身边都是爱你的人,但有时再多的爱也没用。无论是秘密还是艰辛,这些沉重的负担只能自己扛着,让人感到孤立无援。

就像一个人快死了却无人知晓,在他看来,自己和他人之间被一道天壑分隔。

这些情况下,如果有人可以共同承担还有所帮助。但必须承认,有些负担,例如死亡,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分担的。尽管快要死的时候,所爱之人握着我们的手会有所帮助,但我们仍是独自死去。

3自我厌恶

然而,有一种令人痛苦的孤独几乎是人们自己强加的,它来自自我厌恶

自我的负面感受令人想要独处并感到孤独。

尽管短期内,自大增强了自信,令人充满活力并对生活满怀向往,这些都是大家很喜欢的特质,但长远来看,没人喜欢自大狂。

而那些位于另一个极端,常年给自己消极自我评价的人,也同样很难维持友谊。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那么他们就会把别人说的一切要么当作认可,要么当作否定。

和这类人相处时,我们本能地绷得很紧,担心自己所说的一切都会被他当作轻视,缺乏尊重或关爱。这令人精疲力竭。很少有人愿意为另一个人定期扮演咨询师,这种需求会令友谊失衡。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消极的自我评价让人在独处时感到孤独,这导致人们厌恶孤独,破坏了它能带来的价值。

人们无法享受其中的自由自在,而实际上,人们也失去了那种自由自在的感受。

独处对自我厌恶者来说反而成了一种束缚。自我厌恶来自内心,让人无法逃离。

自我厌恶者在关心自己的人的陪伴下,也许能够暂时压制内心的声音,但一旦只剩自己,又会回到精神上的自我惩罚中。

4我们能做些什么?

有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是扭曲的:我们无法正确地看待事物,总是过度关注自己,觉得身上有严重的瑕疵。

换个角度看,我将这种倾向称为“对瑕疵的固着”(固着: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在性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会导致固着,固着将导致无法正常地进入性心理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更客观地看待问题,我们可能会问自己:

“为什么我们一边觉得忘记某人生日的自己很糟糕,一边又认为若是其他人犯了相同的错误却无关紧要?”

思考此类问题有助于打破消极的自我评价。

当然,我们的感受不会随着看待问题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尽管最终影响我们幸福与健康的是自身感受,但改变想法是关键的一步。

另一些时候,我们发现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却将精力用在自责上。比如,为自己浪费时间不停责备自己数小时:

“我刚刚一直在看手机,要是用这些时间工作该多好啊!”

而他应该做的仅仅是立即开始工作。

有人会为与好朋友闹翻而深深自责当初为什么没有息事宁人。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我猜,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地进入了自我厌恶的模式。

我们像是处在一种自我虐待的关系当中,而且已经习惯了它带来的冰冷安慰。我们对它再熟悉不过了。这种熟悉成为了我们的避难所,我们宁愿陷入自虐的恶性循环中也不愿冒险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个死循环。

我们得到惩罚后,别人会原谅我们。而自我厌恶者不会原谅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我惩罚似乎永远也不嫌多。自我厌恶者不想停下来,终结这一切会让他无所适从。

直到那时,他不得不问自己“现在该往哪走?”而他也必须面对自由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END

您还想看到“心理信息共享”“自我成长”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自伤行为:一种表达自己遇到困难的语言|如何理解和解决自伤?
被信任的人背叛:离开或原谅之前,请先了解“背叛创伤”
不被爱的女儿:父母的婚姻如何塑造现在的你
张文宏和谢晖等人的遭遇,让我想起武则天时代的一起饭局告密案
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还有争议,但是该调整我们与屏幕的关系了
爱的5个类别: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爱吗?
张文宏沟通之“术”与“道”:为什么人们爱听张文宏医生说话?
(0)

相关推荐

  • 独处,是一种美

    文/幽蘭飄香 编辑:夕阳QQ:1050184607 独处,是一种美,一种幽静的美. 春日的午后,偶尔的小资一下,择一幽静的咖啡屋,临窗而坐,洒落的日光折射在落地玻璃窗上,有些刺眼,却能清晰的闻到久违的 ...

  • 独处,是一种境界(经典!)

    一个人的清欢,胜过无数喧嚣的无聊,远离了热闹,才看得见自己的诗和远方. 独处,是在内心修篱种菊,万水千山都能坦荡而过,世事繁华都能放下从容.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 会生活的女人:独处,是一种幸福【一点资讯】

    智慧女性 心灵读本 曾经,我们喜欢三五成群的热闹:后来,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清欢. 曾经,我们迷茫过,因为人多的时候很寂寞,笑容也寂寞:后来,我们明白了,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走过人世沧桑,渐 ...

  • 早安!独处, 是一种静美

    早安:一句懂你,便温暖了一段岁月 早安:一句懂你,便温暖了一段岁月 展开

  • 学会独处,是一种大智慧,这些优质公众号助您提升更多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一开始踌躇满志.信心满满,后来却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渐迷茫. 只有想清楚自己要去往哪里,才能在平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努力方向.半山腰太挤了,我们总得去山顶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今天与 ...

  • 独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独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 ...

  • 宅家一个月发现,原来独处也是一种能力!你可以跟自己愉快玩耍吗

    原创张小渔煮酒论史2020-03-07 09:02:00 从春节到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真正的"宅". 宅在家里一个多月, ...

  • 艺术工场 · 董旻晋:80后的“袋中人”用木雕告诉你,独处是也是一种生命意愿

    和不愿被打扰不是一种病,人们的妄议是种坏习惯 我们自己小时候可能都经历过害羞的阶段,有些人慢慢的走出来,而有些人可能没有走出.在人们看来就像有沟通障碍的病态,尤其男孩子,往往会被认为缺乏雄性特征. 其 ...

  • 梁实秋:学会独处,是一种大智慧

    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 ...